2008年7月9日 星期三

因應三峽工程搬遷 睦和村民:收入增加 風景卻沒了

  • 2008-07-08 中國時報 【謝錦芳╱專題報導】

 ▲受三峽工程影響,許多原來住涪陵江邊的農民被迫搬到山上去,老奶奶說,收入增加了,風景沒了,現在聽不到水聲了。(謝錦芳攝)

     家住涪陵區南沱鎮睦和村的劉老太太說,十年前她就住在江邊,風景美極了。現在搬遷到山上種果樹,雖然收入增加了,但風景沒了,也聽不到水聲。

     「涪陵」區位於烏江與長江交會處,烏江古稱涪水,巴國許多君王陵墓葬於此地而得名,總人口約一一三萬人,是三峽工程主要淹沒區之一。三峽工程按一七五米水位蓄水後,涪陵地區就有廿八個鄉鎮、五十一平方公里被淹沒,因此有十萬八千人(約十%的人口)必須搬遷到更高的地方去。涪陵區自一九九三年開始規畫這項搬遷大工程,預計今年六月三十日全部搬遷完畢。

     搬遷工程進行十六年來,城區外圍許多大樓高聳林立,許多農村人口湧入,快速發展成新城鎮。涪陵距離重慶約一百公里,雖然是小地方,但當地最大的旅館設備相當新穎,還提供免費寬頻上網服務,令人印象深刻。

     不過,靠近烏江邊的山坡上,可以發現有不少打零工的外地人住在簡陋的屋子裡,六個床位分上下鋪擠在黑暗的房間裡,沒有衛浴設施,一個月房租三十元人民幣,平均一個床位只須付五元人民幣。可以想見,這些來自附近農村的農工每日打零工的工資非常低,否則不會住在這麼簡陋的屋子裡。

     涪陵以出產榨菜聞名,睦和村主要是種植榨菜和果樹,以龍眼和荔枝聞名,同時也養豬、養蠶。三十六歲的小陳說,他們家原本在山下靠近江邊,今年九月這一帶就會被淹沒了,原本家裡有一畝多田地,搬遷之後只分到五分地,實在很少。還好現在改種龍眼、柑橘等果樹,經濟價值高些,收入比以前好一點。

     根據官方統計,睦和村人平均收入十年來成長一倍,去年達到四一六○元人民幣。南沱鎮果品協會理事長劉家奇指著自己正在興建的新家說,將來房子蓋好了,準備開餐廳,同時發展生態旅遊。目前村子裡都有自來水,煮飯用沼氣,農村的面貌完全不一樣了。(本專題全文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