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25日 星期二

全球電子垃圾 七成倒進大陸

工商時報 2007.11.26  李書良

     儘管有令人稱羨的高速經濟 成長,但今天中國 大陸卻已成為全世界電子垃圾的「垃圾桶」,全球高達七成以上的電子垃圾每天「源源不斷」的進入 大陸,不僅危害環境,也對人體 健康造成傷害。

     洋垃圾也要搞走私

     自二○○三年開始,中國大陸進入電子 產品報廢的高峰期,每年至少報廢五百萬台電視機、四百萬台冰箱、六百萬台洗衣機、五百萬台以上的電腦,淘汰超過七千萬支的 手機,而且數量還在逐年遞增中;與此同時,世界上八○%被運到亞洲的電子垃圾中,其中有九○%(約兩千萬到五千萬噸)進入中國大陸。

     對此,綠色和平組織人士表示,中國大陸的電子垃圾大多數都來自國外,由於歐美先進 國家的安全法規使處理電子垃圾需付出很高的成本,而向開發中國家出口電子垃圾卻要比自己處理 便宜十倍。

     該人士透露,歐盟禁止對外出口電子垃圾,但走私情況很嚴重;而美國政府儘管不斷要求業者應把電子垃圾到收集和回收中心,但 美國企業卻可以合法地將電子垃圾出口到 國外

     外國電子垃圾絕大多數藉由走私流往中國大陸,例如,在中越邊境北侖河畔,每天一批批以電子垃圾為主的「洋垃圾」,從越南被卸下車之後,再裝上船偷運到中國大陸。由於邊境線十分漫長,走私分子常以「遊擊戰術」對付執法人員,使執法人員疲於奔命,望界興嘆。

     廣東貴嶼變垃圾城

     而流向大陸的電子垃圾最後常集中在少數地方進行回收或銷毀,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廣東省汕頭市貴嶼。在當地,有關電子垃圾的拆解甚至形成了完整的 產業鏈,以家庭 工作坊為主,幾乎人人參與,連上學的孩子也不例外,跟著大人一起拆解著電路板、顯示器。

     不過,由於有大批非法回收者是以不規範、原始的方式來處理電子垃圾,這對當地環境與居民都帶來極大的危害。

     貴嶼當地熟悉處理電子垃圾的人士表示,對於一些還能保持基本功能的舊家電,他們透過檢查、清洗、簡單的維修等,使其進入二次消費領域,當然,有些奸商會直接將其拼湊翻新成為新商品進入 市場

     另外,一些非法電子垃圾處理者會先從產品中拆下有用的電阻、電容等零組件,再用酸洗的方法提煉出貴重金屬,牟取利潤,然後將其零組件不經任何處理地隨意焚燒或填埋。

     拆電子垃圾變職業

     但是,在這些非法電子垃圾處理者極其原始、不規範的酸洗和焚燒操作處理之下,電子垃圾裡的化學成分將會污染土壤、水源、動植物,並最終對人類健康造成傷害。

     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大陸環境保護研究學者無奈地表示,在大陸的某一些地方,回收、拆解、組裝、提取電子垃圾成為當地居民從事的主要職業。由於成本低、吸納勞動力多,當地政府部門對此甚至還會報以寬容,甚至支持的態度。

     這些民眾與地方官員存在一個這樣錯誤的觀念:認為拆解電子垃圾是有利於資源利用的「好事」,一些地方官員以及工商部門認為,對來自境外的廢舊電子塑膠的回收、加工和利用,對老百姓來說,無需多大成本與多少 技術,既能夠減少國內資源的消耗,又能夠促進經濟發展,擴大就業機會。

     不過,幾年之後惡果卻開始出現,當農民有錢蓋起小洋樓時,卻遭遇癌症高發的困擾,還有不少婦女不孕或者屢屢流產,同時,耕地污染寸草不生,水源污染危及下游。若仔細算算這筆帳,仍是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