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1日 星期一

環保界諾貝爾獎! 六環保鬥士獲高德曼獎

自由時報20090420

高德曼環保獎得主

〔編譯張沛元╱綜合報導〕從非洲雨林到美國西維吉尼亞州的山巔煤礦,為保護地球不惜與政府及大企業對抗的六名環保鬥士(見圖,美聯社),十九日獲頒有環保界諾貝爾獎之稱的「高德曼環保獎」(Goldman Environmental Prize)。這六位得獎人二十日在美國舊金山接受表揚,並獲頒十五萬美元的獎金。

非洲伊杉奎 帶領居民反抗中國商人開發加彭雨林

這六位二○○九「高德曼環保獎」得主分別來自全球六大洲;非洲區得主伊杉奎罹患小兒麻痺須以輪椅代步,但仍發起環保運動反對中國機械設備進出口公司在加彭雨林開採鐵礦,此案讓當局重新檢討開發案,採礦計畫暫緩。因堅持環保理念而頻遭威脅、逮捕與驅逐的伊杉奎說,威嚇無法阻止他推動環保工作,因採礦會「毀了中非最美麗的雨林」。

北美區甘諾 反對阿帕拉契山巔開採煤礦

北美地區得主是前女侍瑪莉亞.甘諾,她因發動環保運動反對在西維吉尼亞州阿帕拉契山巔開採煤礦而獲獎。批評人士指出,煤礦是當地經濟命脈,瑪莉亞的環保運動導致社區分裂,她本人遭到死亡威脅。

歐洲地區得主是俄羅斯女科學家歐兒嘉.史波蘭斯卡亞,成立Eco-Accord組織旨在清除過去在前蘇聯附庸國用於農業與工業的老舊有毒化學物質。這些化學物質含劇毒且很危險,會導致畸胎甚至致癌。

亞洲地區得主是來自孟加拉的哈山,他呼籲大眾認識到拆船的危險;拉美得主是來自蘇利南的賈比尼與愛杜華斯,兩人集合民眾對抗伐木業者。至於島嶼地區得主伊斯馬瓦提,則是在印尼推動廢棄物管理。

高德曼環保獎是在一九九○年由美國慈善家高德曼夫婦創立,得主包括曾抗議率眾石油公司、九五年被處絞刑的奈及利亞作家沙洛維瓦。

無視國際撻伐 日捕鯨船隊出航

自由時報20071119 

〔編譯鄭曉蘭╱綜合報導〕即使面臨國際撻伐,「日本鯨類研究所」的捕鯨船隊仍於十八日一早從日本南方素以捕鯨業聞名的下關市港口出海,準備前往南極海域進行「調查捕鯨」活動。由於日本此次的獵捕對象竟包括瀕臨絕種的座頭鯨,不僅澳洲極可能在大選中贏得執政權的勞工黨主張派軍監視日本捕鯨活動,環保團體更揚言將傾全力阻止日本對於鯨魚的「年度屠殺」。

日本此次的調查船隊共有六艘船,其中母船為八千零三十噸的日新丸,船上約有兩百四十名工作人員,預計獵捕八百五十頭南極小鬚鯨、五十頭長鬚鯨以及五十頭座頭鯨。日本捕鯨調查團長石川創表示:「(捕鯨活動)雖遭受環保團體惡意阻擾,不過今後也必須持續進行下去。」

日本此次的獵捕對象包括全球僅剩三至四萬頭的座頭鯨,不過日方卻表示座頭鯨的數量正穩定增加,獵捕五十頭對其生態影響微乎其微。然而,環保人士卻反駁座頭鯨組織嚴密同時相當敏感,即使一隻同伴的死亡也會對群體造成嚴重打擊。而這也是國際捕鯨協會自一九六三年起禁止在南半球獵捕座頭鯨以來,首次有國家進行大規模的獵捕。此外,日本的獵捕行動也讓據信為全球唯一一隻的白色座頭鯨「米迦魯」(Migaloo)陷入危機,Migaloo在澳洲原住民語言中意為「白色小傢伙」,由於米迦魯每年定期會游回澳洲沿岸露臉,長年以來深受澳洲民眾喜愛。

澳洲勞工黨若執政 將派軍監視

極可能在即將舉行的澳洲大選中奪得政權的勞工黨,已經表示執政後可能派出海軍軍艦或軍用偵察機監視日方的捕鯨活動。環保團體「綠色和平組織」為了阻擾日本捕鯨船則派出「希望號」(Esperanza)準備跟監,而曾被日本政府斥為「恐怖份子」的「海洋保護協會」也發起「守護米迦魯活動」,誓言將一路追蹤日本船隊並強力介入。

日本以科學為名所獵捕的鯨魚最後幾乎都會被賣掉食用,不過年輕一代的日本民眾對於鯨魚肉的接受度其實並不高。日本綠色和平組織的發言人佐藤潤一表示:「目前最大的問題在於民族驕傲,日本政府拒絕放棄這項傳統,只因為批判聲浪來自於全球其他國家。」

2009年5月27日 星期三

珍貴珊瑚礁魚 魚市場暢銷品!

屏東縣魚市場到處可見珊瑚礁魚。
記者陳崑福╱攝影
「有多少買多少」,還要求宅配到家,供不應求。

國內保育人士呼籲不要獵捕珊瑚礁魚,以發展海底珊瑚礁群觀光資源,但屏東縣魚市場仍不時可見販售各式珊瑚礁魚,由於這種魚類肉質鮮嫩,價格不低,仍有不少消費者還特別偏好,「有多少買多少」,還要求魚販宅配到家,供不應求。漁民為滿足市場需求,漁船出港撤網難珊瑚礁周圍,在海中點燃爆裂物,魚群受震波影響亂竄,鑽入漁網被捕,成為新的捕魚法,也破壞海底生態。

屏東縣魚市場昨天可見俗名「剪破布」、「龍王」、「嘉鰿魚」等珊瑚礁魚,顏色相當鮮艷、漂亮。蔡姓漁販說,「剪破布」魚因尾巴像破布得名,小琉球原先有不少這種魚類,因過度捕撈,目前已很少,縱然被捕獲,形體也不大,數量又少,造成奇貨可居,價格高漲,每兩要25元,他攤子的「剪破布」來自東沙群島,體型約15公分,比小琉球大一倍,每兩15元。「龍王」等珊瑚礁魚每兩價格也都要10多元。不少消費者還留下電話「有珊瑚礁魚就買」,市場很搶手。

漁民點雷管嚇魚,恐破壞海底生態。

吳姓漁民說,「目前台灣市面上看到珊瑚礁魚,多數來自東沙群島」,「現在正是吃珊瑚礁魚最好佳季節」;先前蘭嶼等地區漁民為捕抓漁類,會在海中拍水,製造噪音,魚群受到驚嚇亂竄,比較容易抓到,「我們模仿這種作法,只是將手拍改為點燃雷管」,先在珊瑚礁四周撤下漁網,再點燃雷管,產生強烈爆炸聲落網,捕撈上岸販售。

漁民:又沒禁止,不景氣,不多抓點,怎過活?

漁民表示,「政府又沒有禁止捕撈珊瑚礁魚,我們當然可以捕抓」;「目前經濟那麼不景氣,出海作業,要油錢、要工資、日常三餐費用,不多抓一點,怎麼過活。」

【2009/04/29 聯合晚報】

世界地質公園 全球已57個

1997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為了保護地球襲產及促進永續發展,推動「世界地質公園」計畫,除了針對特殊地質地形景觀進行保育,更包含了周邊的自然生態與人文景觀,強調以開發促進保護。
同時,藉由當地居民愛鄉愛土的情操,以自發的力量來達到保育,並促進地方經濟發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預計選出超過500個值得保存的地質景觀。目前全球已有57個世界地質公園,中國就有20個。包括大陸的黃山、武夷山、張家界等熟知的景點都在內。但由於中國阻撓,使台灣目前仍被排除在聯合國及其他國際組織之外,無法與國際分享台灣璀璨的文化與自然資源,並登錄成為「世界遺產」。
【2009/04/28 聯合晚報】

 

北海岸、澎湖地質公園 拚觀光新品牌
 
2009年東亞地質公園國際研討會開幕貴賓合影。
記者蘇健忠/攝影
拚觀光,需要國際級景點吸引遊客造訪,觀光局目前推動台灣的北海岸、澎湖申請名列世界地質公園,希望台灣獨一無二的地景成為旅遊的新品牌,今天更舉辦「2009年東亞地質公園國際研討會」,邀請知名學者來台實地勘查。
台灣雖小,但是位居地處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交界處的,是新造山運動隆起的高山島嶼,因此地質資源豐富,包括太魯閣、野柳、東北角、花東縱谷等許多地方,都具有列入世界地質公園名錄的條件。
地質公園當踏板 讓世界看見台灣

英國倫敦大學Denys Brunsden教授。

觀光局今明兩天舉辦東亞地質公園國際研討會,邀請40位專家學者來台實地勘查,並分享國外申報世界地質公園的成果經驗。其中包括前國際地形學會會長Denys Brunsden,聯合國世界地質公園評鑑委員Patrick Mackeever、Bernie Smith等人。
觀光局長賴瑟珍表示,雖然目前因為政治因素,我國還無法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認可,但世界地質公園將是一個踏板,可以讓世界認識、看見台灣,吸引觀光客來台。因此將持續推動相關的工作計畫,對自然景觀的維護,也不能因此停下腳步。
尤其現階段,台灣正積極提升觀光產業,想打造國際級景點,地質公園更是觀光競爭力的利器。以野柳地質公園為例,92 年約吸引52萬名遊客蒞臨,國際觀光客約僅佔0.7%。但隨著地質公園轉型成功,慕名而來的遊客持續增加。
野柳 已成國際遊客熱門景點

交通部觀光局長賴瑟珍。

觀光局北觀處處長朱傳緯指出,97年遊客不僅達到82萬人次,國外遊客比率更大幅度增加,從96年18.1%,到97年的將近40%,顯見野柳地質公園全新的旅遊品牌深具國際觀光吸引力,預估今年全年遊客將可突破100萬人次,國際觀光客比率預計將突破40% ,已成功吸引國際愛好地景生態、主題式旅遊、高所得的國際觀光客來台,帶動整體觀光產值及當地社經發展。
曾來過台灣的前國際地形學會會長Denys Brunsden也盛讚台灣的天然美景,以及在保育、維護國家公園上的努力,他也建議台灣應該積極指定地質公園,不要因為當前政治的干擾而放棄。另外,研討會後也將舉辦地質公園藝術與教育工作坊,英國學者也將透過藝術工作坊,帶來英國小學生地景保育的教案,邀請野柳、鼻頭及龍洞國小共60位小朋友,齊聚野柳國小親自體驗,這項教案及教材,也將作為國內日後推動地景教育的參考。
【2009/04/28 聯合晚報】

 

女王頭 耀眼珍珠 國際吸睛

野柳地質公園已成國內外遊客造訪的知名景點。
野柳地質公園/提供

野柳極富盛名的女王頭、海蝕壺穴、燭台石等稀有景觀,這些不僅是珍貴的大自然寶庫,更具有名列世界地質公園的條件。觀光局目前推動的地質公園計畫中,野柳地質公園預計明年完成申請,更可串連鄰近的東北角海岸風光,成為國際間吸「睛」的熱門景點。
觀光局目前在申報世界地質公園的規劃上,以北部海岸地質公園、澎湖海洋地質公園兩大系統為主。北部海岸以野柳地質公園與鼻頭角、龍洞地質公園為第一階段首要推動景點。而澎湖海洋地質公園則先鎖定桶盤紋理分明的玄武岩景觀。
其中率先起跑的野柳地質公園,擁有海蝕地形、雍容華貴的女王頭等,是北部皇冠海岸上最耀眼的一顆珍珠,自2000年起開始有計畫的遵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針對地質公園的提名準則等方向發展。
目前在北部帶國外觀光團的旅行社,9成以上都會在行程中排入野柳,園區內經常滿是說著英語、日語、韓語、廣東話與北京腔的遊客,在提供國際觀光遊憩市場上,扮演重要角色。
野柳地質公園技正施照輝表示,由於地質公園不只是一個景點,更要注重永續發展,也透過教育、解說,提升遊客、當地居民對維護生態環境的認同,因此推動地質公園以來,破壞、刻字等情形也跟著減少,「以前是大家都爬在女王頭上,現在連遊客都會勸導不守規矩的遊客」。
野柳地質公園預計99年度,能完成申請作業,只要國際的政治氛圍改善,就能順利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遞交申請書,進入世界地質公園的名錄。而在今天舉辦的東亞地質公園國際研討會中,國外專家也建議,野柳地質公園更可串連整個東北角海岸,延伸更多獨特的地形。
【2009/04/28 聯合晚報】

 

遊客多了 商機來了
地質公園是將自然美景當成珍貴禮物奉獻給全世界,在妥善保護自然資源的同時,也能促進地方產業的發展,除了帶進觀光人潮,包括在地的文史解說員、土產商店等,也能創造不少商機與工作機會。
台大地理系教授林俊全表示,不同於國家公園以保育為主,地質公園兼具有創造地方產業的功能,由於能名列世界地質公園「不是嘴巴說說了算」,猶如品質保證,因此深具觀光潛力,這也是不少國家都積極爭取的原因。中國就是最好的例子,許多景點被指定為世界襲產後,位置再怎麼偏僻還是有遊客爭相造訪。
不過,想要讓地質公園與地方產業形成正向循環,前國際地形學會會長Denys Brunsden強調,地質公園一定要人與環境的相互契合,只有全心全意愛地球,才能瞭解與體驗地景的奧秘,也唯有永續發展,才能在景點上獲取經濟利益。他也建議,協助訓練導遊解說、與當地商家建立伙伴關係,組成策略聯盟、和學校結合將保育觀念自小紮根等,就能兼顧維護自然資源與產業發展,讓地質公園成為地方經濟的活水泉源。
【2009/04/28 聯合晚報】

 

 

2009年5月20日 星期三

潛水45年 蘇焉歷經墾丁珊瑚礁的變遷

50 年代的恆春,前往鵝鑾鼻的道路連車子都無法錯身,小小的漁港,海水30公尺內可見悠游魚群;70年代,核三廠完成,珊瑚逐漸白化,水下世界漸失光彩,墾丁陸上卻繁榮起來。

被稱為「台灣潛水教父」蘇焉潛水45年,歷經墾丁40多年來的珊瑚礁變遷。

蘇焉說,「5、60年代墾丁的珊瑚礁區相當完整,水質清澈,珊瑚生長茂盛,只要有機會一窺墾丁神秘美麗的水下景觀,無不被漫妙的水下世界深深吸引。」

但當時的潛水活動等於獵漁活動,蘇焉迷戀射魚,潛水時總是手持漁槍,鵝鑾鼻燈塔附近海域水流湍急,是大魚出沒的海域。

蘇焉說,「石斑、石鱸、(魚參)科魚類等,體長沒有4、50公分以上,不輕易扣板機,在北部我們看到一般常見體長30公分的鷹羽鯛科魚類,已經不屑看牠。」

同時,蘇焉說,2公尺以上的巨鯙是常見的,還有龍王鯛的蹤跡,鯊魚也偶而出現,「自從鯊魚被我們這群殺手看到後,每個人的獵槍開始轉向鯊魚身上,一味追求虛榮而愚蠢的獵鯊英雄頭銜,唐冠螺、大柚子尺寸的夜光螺或法螺也是偶會撿到的獵物。」

70年代開始,蘇焉有感於獵魚不是潛水活動的唯一,「不能只是滿足我們內心原始的野性,水中是我們活動的空間,應該去親近這些水中的主人們,而捕獵只會讓牠們離我們越遠。」

於是,他放下漁槍,重拾水中相機,自然的放下步調留意各種奇特小生物與美景。

然而此時,核三廠已興建完成,陸岸的拓墾、無限制的濫捕,蘇焉發現,海中有些物種漸漸消失或難得一見,「俗名彩帶的管鼻鯙、梅花參、鉛筆海膽、饅頭海星、鯊魚、海豚、海龜也不見了。」

蘇焉無奈地說,珊瑚礁開始白化,年年趨於嚴重,魚類小形化,水的能見度也不再那麼清澈,「在水下世界漸漸失去光彩時,墾丁終於繁華起來了。」

民眾沒有保育的觀念,也耗損水中生物,蘇焉表示,每當他潛水帶一些不常見的生物上岸時,就會有遊客問,可以吃嗎?好不好吃?「搞不懂台灣人是老饕,還是餓怕了?」

民國73年,蘇焉在萬里桐海域發現一大片的清潔蝦牆,他的學生以清潔蝦當研究論文,蘇焉和學生每個月都去探訪,但後來發現,清潔蝦越變越少,原來被抓去當觀賞水族,蘇焉說,這個學生畢業的同時,蝦牆的族群也完全消失了。

約在75年,蘇焉與潛友在山海里附近發現一塊獨立礁石,整塊礁石滿佈石珊瑚、軟珊瑚、海鞭、海葵、海綿等生物,礁石上方罩滿了珊瑚礁魚類,有一面佈滿了各種清潔蝦,四週的砂底可看到不勝枚舉的魚類,蘇焉多次介紹學者前往,學者都對這個潛水點稱讚不已。

但1年後,蘇焉卻發現,此礁的繁盛生態景觀每下愈況,82年,蘇焉在此處潛水,發現了毒魚行為,隨即報警,警方卻說,「要抓到現行犯才可以。」

蘇焉說,獨立礁就這樣一年年的暗淡下來,雖然還有一些魚群令一些新進一代的潛水者興奮不已,「但在我的心裡只有默默的哀悼一次次漸行凋零離我遠去的美景。」

83年左右,大量的遊客湧入墾丁,浮潛活動蓬勃發展,蘇焉表示,墾丁的珊瑚礁岸,在浮潛客深度可及處全無倖免地遭夷平,隨著遊客增加的垃圾量、船隻油污量及錨鍊對海底的拉撞、陸上開發沖進海裡的泥沙等,都帶給墾丁珊瑚礁災禍。

台灣雖是海島,但蘇焉卻認為人民卻沒有海洋觀念,也誠如他所說,台灣人民是在解嚴後開始親近海,這是個學習過程,因此,從現在開始,大家應該一步步學習如何親近海洋和愛海洋的課題。

【2009/04/17 中央社】

農委會接管 打造七股黑琵濕地保育世界重鎮

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明起接管全球最大黑琵保育地--七股黑面琵鷺保育研究中心,計劃打造為黑面琵鷺及濕地保育研究的世界級研究重鎮,預定11月上旬召開國際研討會。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明起接管全球最大、由台南縣府於2005年設置的黑琵保育地「黑面琵鷺保育管理及研究中心」,接管後將先設置「七股研究中心籌備處」,以推動成為世界級研究重鎮。

特生中心副研究員薛美莉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表示,濕地是地球上生產力最高的生態系之一,具有防洪、調節地下水、淨水、漁獲、遊憩及提供眾多野生動植物棲息功能。

她指出,台灣四面環海、加上位處亞洲東緣,為候鳥遷移必經之途,許多沿海濕地已列名國際重要濕地,七股「黑面琵鷺保育管理及研究中心」已是全球最大黑面琵鷺保育地。

她表示,未來特生中心組織將調整為「生物多樣性研究所」,除原有的低、中、高海拔研究中心外,再設置「七股研究中心」,研究範圍從沿海濕地到各海拔生態系皆有,完整進行台灣地區長期生態研究。

特生中心主任湯曉虞也承諾,將與國內外所有關心濕地保育與候鳥保護的專家學界攜手合作,打造七股成為黑面琵鷺及濕地保育研究的世界級研究重鎮。

薛美莉表示,特生中心除向農委會爭取營運預算中,因為此濕地除是黑琵保育地,還有孕育100多種魚類的潟湖生態,特生中心已規劃善用「七股研究中心」推動3大工作,分別是進行「基礎生物調查」、「教育推廣」及「劣化棲地復育」。

她並說,特生中心已規劃在11月10日左右,召開「七股研究中心」首場國際研討會,除向國科會申請預算補助;因濕地研究涉及海岸線與國土規劃業務,內政部營建署也將與會、贊助經費;另東海大學環工系教授陳炳煌及中華鳥會都將共襄盛舉。

國際方面,她說,已與美國、澳洲、香港、日本及法國研究機構與研究專家聯繫中。

 該場國際會議探討重點計有3大面向,首先是探討黑琵等國際認定瀕危候鳥現況研討;其次是小型候鳥育放,因其遷徙全球,相關生態與大自然生態息息相關;第三是研議環境棲地變遷,此議題開放討論,內容廣及海平面上升、海岸線變遷等。

【2009/04/17 中央社】

濕地研究新據點 特生中心將設七股研究中心

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18日起接管原由台南縣府經管的「黑面琵鷺保育研究中心」,中心主任湯曉虞今天表示,將努力打造七股成為黑面琵鷺及濕地保育的世界級研究重鎮。

湯曉虞表示,黑面琵鷺保育研究中心原為台南縣政府爭取林務局經費補助而設置,2005年11月成立後,一直在黑面琵鷺的保育與教育推廣上扮演重要角色。

他說,台南縣政府有感於研究及管理人力不足,且需仰賴研究單位與專家人力的投注,也肯定特有生物中心在野生動物保育及調查研究上所累積的經驗,因此指名將黑面琵鷺保育研究中心移交給特有生物中心接管。

湯曉虞指出,未來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的組織將調整為「生物多樣性研究所」,除原有的低、中、高海拔研究中心外,將再設置七股研究中心。

濕地是地球上生產力最高的生態系之一,具有防洪、調節地下水、淨水、漁獲、遊憩及提供眾多野生動植物棲息的功能,台灣四面環海加上位處亞洲東緣,為候鳥遷移必經之途,七股因黑面琵鷺而舉世聞名。

湯曉虞表示,接管黑面琵鷺保育研究中心的心情既期待又深感責任重大,特有生物中心承諾將與國內外所有關心濕地保育與候鳥保護的專家學界攜手合作,一同為打造七股成為黑面琵鷺及濕地保育研究的世界級研究重鎮而努力。

【2009/04/16 中央社】

2009年5月6日 星期三

環團轟北市大巨蛋環評違法

荒野保護協會、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綠黨等環保團體,上午前往高等行政法院,控告台北市政府涉嫌違法通過「台北文化體育園區整體規劃案」 (大巨蛋開發案)的環評,對台北市政府環保局、環保署提起公民訴訟。

環保團體表示,大巨蛋92年通過的環評審查結論,是無效的行政處分,環保團體強力主張大巨蛋開發案,應由環保署進行環評審查。在環評審查未通過前,不得在園區實施任何開發行為。

受理遞狀訴訟的法律扶助基金會律師林三加表示,大巨蛋案屬於中央層級的開發案,依環評法第2條及環評法施行細則第12條規定,皆應由環保署進行環評審查,但台北市政府卻自辦環評,已嚴重違背事務管轄權責。林三加並指控台北市政府自辦環評有「球員兼裁判」之嫌,因為市府環保、都發、等局處首長都是開發案的籌建委員,卻都參與環評審查。

蠻野心足生態協會代表蔡雅瀅律師表示,大巨蛋開發案規畫之初,市府即惡性規避環評,容許投標廠商在得標後,再變更開發量體,違背正當法律程序。且市府在環評審查過程中,將建物及樹移除,變更為非開發案的開發行為內容,也違反行政法的原理原則。

針對環團的指控,環保署表示,大巨蛋屬於台北市的開發案,因此由市府自辦環評。對於環團以「公民訴訟書面告知函」請求確認大巨蛋環評無效,環保署已將文轉台北市政府受理,開發案與環保署無關。

【2009/04/16 聯合晚報】

2009年4月26日 星期日

蝴蝶幼蟲其貌不揚 生態環境重要指標

  • 2009-04-19 新聞速報 【中央社】

     小孩和民眾常被長相醜陋、恐怖的蝴蝶幼蟲(毛毛蟲)驚嚇,花蓮農改場表示,蝴蝶是生態指標之一,幼蟲雖然長得不起眼,但愛護毛毛蟲也是尊重自然環境的表現。

     毛毛蟲長相醜陋、恐怖,且因身體顏色過於鮮豔,也引發含有劇毒的聯想,但花蓮農改場作物環境課助理研究員林立指出,只要認識毛毛蟲的生態,就知道蝴蝶幼蟲其實並沒有毒性,民眾並不需要害怕。

     林立呼籲民眾和小朋友不要「以貌取人」,雖然毛毛蟲長相實在很不起眼,甚至令人懼怕,但毛毛蟲蛻變為蝴蝶後不僅非常漂亮,也是重要的生態指標之一,對於自然環境保護具有重要的意義。

     林立表示,農業永續經營必須結合生產生活、生態,其中生態在有機農業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不僅藉由生態食物鏈的關係控制農作物病蟲害的發生,且多樣的生態物種更是土地健康活力的指標,愛護毛毛蟲也是尊重大自然環境和土地的表現。

     花蓮農改場設有蝴蝶館,培育鳳蝶、蝶、蛺蝶等10多種蝴蝶的成蟲和幼蟲,林立表示,民眾可以到蝴蝶館參觀,瞭解蝴蝶生命成長和蛻變的過程,並共同為環境保護和減少人為破壞盡一份心力。980419

看到用心 日環保廁所驚奇!

 
【聯合報╱記者李承宇╱東京報導】

赴日參訪的台灣高中生參觀利用排泄物分解回收水沖馬桶的廁所,感到十分驚奇。 記者李承宇╱攝影
100位台灣高中生赴日與當地學生交流,讓他們最驚奇的,除了與日本學生有共同的偶像、從小看相同漫畫長大外,一間能把排泄物回收利用的「環保廁所」也令他們驚豔。

日本交流協會為提高台灣學生赴日留學的意願,舉辦「台灣高中生訪日活動」,今年共有1700多人報名,最後選出100人,包括台中高農棒球隊,及新竹女中合唱團。

台北市松山高中學生梁德莎發現,她跟日本高中生從聊天中發現許多共同嗜好,如都是日劇明星山下智久的「粉絲」,且都是看神奇寶貝等動漫長大的。

經一周參訪,令學生印象最深的是日人利用生態工法營造自然環境的用心。Honda車廠在茂木賽車場附近山上規畫出自然生態園區。園區中會固定砍伐二氧化碳吸收率較差的老樹,並種新樹代替,砍下來的老樹刨成碎片墊在山徑上,防止每年10萬人次遊客把泥土踩硬,蚯蚓之類生物無法生存。

梁德莎看了之後十分佩服,「日本人想得很周到,台灣人應該沒辦法想到這麼多細節」。雄中學生葉建寬也認為,不少人談環保「只是出一張嘴」,但日本人很細心落實。

最讓學生驚訝的是園區中兩間「環保廁所」,雖然是用泥土夯成牆壁,上面覆蓋蘆葦桿當屋頂,但一座造價要1000萬日元;因為裡面用來沖馬桶的不是雨水也不是山泉,而是透過細菌把排泄物分解之後產生的水。

這種分解方式完全仿照大自然,分離出的水雖然呈現黃褐色,但非常乾淨、可飲用,且具保養肌膚功效,已有化妝品公司在研發產品。

2009年4月24日 星期五

世紀末 台灣人將成環境難民?

學者提出警訊:台灣潮池魚類僅剩30年前的三分之一,台灣快要無魚可吃,無魚可賞。

中研院學者邵廣昭發現,台灣三分之二的潮間帶魚類已消失,圖為各種美麗的潮間帶魚類。
邵廣昭/攝影亞太潛水展/提供(非報系)

台灣是海洋國家,但海洋保育正面臨危機。學者提出警訊,地球暖化造成台灣海平面每年上升0.32公分左右,比大陸和外國的速度都快,如果再不改善,再過數十年,沿海低窪地區「很危險」。而近年許多河川上游建造水壩水庫,也使海岸侵蝕或堆積惡化。

亞太潛水展今天開幕,同步舉辦海洋保育講座,國內多位重量級海洋生態學者發表專題報告;台大海洋研究所教授范光龍將發表「台灣海域環境危機」。他說,受暖化影響,全球各地都發生海平面上升的問題,他和台大研究生前幾年曾在宜蘭、高雄、台東、基隆的四個潮位站調查,結果發現台灣海平面逐年上升,平均每年上升0.32公分,不但比大陸的0.26公分高,更比全球平均0.1至0.2公分高出很多

范光龍說,台灣中西部沿岸的海埔新生地,離海平面沒有多高,近年已逐漸面臨淹水之苦;如果海平面繼續以此速度上升,預計本世紀末就會面臨淹沒的危機。政府相關單位應正視海平面上升問題,以免台灣人未來成為「環境難民」。

更值得注意的是,山坡地過度開發也會影響海岸環境。范光龍說,例如武陵農場七家灣溪的國寶魚櫻花鉤吻鮭,因為當地濫墾山坡地種植蔬果,河川瞬間涇流量大增,珍貴的櫻花鉤吻鮭因此數量大減,近親交配的結果讓鮭魚的數量更少、體型也變小。

【記者邵冰如/台北報導】

台灣海洋的海洋生態非常美麗多元,海洋生物種類多達萬種,但學者警告說,因過度開發和人為污染等因素,台灣的海洋生物物種正快速消失。以潮池的魚類為例,目前只剩下30年前的三分之一。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執行長邵廣昭,在亞太潛水展發表「台灣海洋生物的多樣性及保育」報告指出,最新的資料顯示,台灣海洋生物種類已達1萬2000種,但遺憾的是,過去三、四十年來,由於海岸過度開發,過度漁撈、棲地破壞、污染、以及外來種等人為因子的破壞,台灣的海洋生物物種正在快速消失。

邵廣昭也說,限漁及劃設海洋保護區應是最簡單有效的保育方法,但在台灣卻甚難推動,既有的保護區也未有效落實,令人遺憾。如果我們再不迅速採取行動,那海裡無魚可吃和無魚可賞的一天很快就會來到。

【2009/03/20 聯合晚報】

2009年4月21日 星期二

四角窯高明之處

20090301自由時報◎ 李乾朗

苗栗高鐵預定地方圓不到百公尺之內,同時存在著數種不同的古窯,包括福建傳來的包子窯、德國引進的八卦窯與罕見的四角窯。如果好好保存,那麼就是一座活生生的台灣百年窯史戶外博物館!可惜如此有價值之建物,卻被苗栗縣政府硬生生給摧毀了!

沒有經過合法的文化資產審議,不理會所聘文資委員的專業意見,苗栗縣府利用文資法進行操作,片面對外宣稱古窯不具價值,但這幾座窯為何引起那麼多文史工作者關心?當我前天(二十七日)到現場仔細觀察,發現尚殘存的四角窯,竟是一座全台極為罕見的高明且複雜的設計,它利用地下兩層圓拱,吸收千度以上高溫煙氣,藉以均化窯內的溫度,提高陶瓷之品質。我認為,這座古窯具備了建築設計高明、建物稀少性、台灣早期燒磚產業史見證等價值,值得認定為國定古蹟。

古蹟保存之難,在於必須逃過天災人禍等劫數,台北市被摧毀的古蹟如蔡瑞月舞蹈社、大稻埕李春生教會現在都已再生,文化資產保存法的立法精神在「保存」二字,期待文資主管當局立刻保護古窯尚存基座遺物,千萬別再任人踐踏拆毀而不顧!

文資保存是公共議題,豈容地方政府擅作定奪?希望陶藝、燒磚、建築、工程、文資保存之專家學者及相關機關,共同研議如何局部變更高鐵計畫,以保存及復原這座極具價值的古窯!(作者為建築史教授)

2009年4月20日 星期一

生態高速路的五大考驗

  • 2009-03-30 中國時報 【楊永年】

     號稱台灣首條生態高速公路的國道六號終於通車,這次工程師們試圖利用剩餘空間建構生物廊道闢建生態池,以強調工程與環境的親和性。等於將生態保護思維能融入高速公路工程,進行跨領域整合,是台灣工程史上難得的成就。甚至可能讓很多人思考,是否可以成為興建蘇花高生態公路的典範?然而,我認為這條「生態高速公路」仍需面對五大問題。

     第一,是否禁得起天災考驗?在南投,曾發生過許多嚴重天然災害,以去年辛樂克颱風為例,造成埔里鄰近的廬山溫泉區地波滑動山河變色,琦麗館店與公主小妹兩家旅館倒塌。十年前九二一大地震,國姓、埔里、仁愛等鄉鎮是重災區(甚至九分山發生走山),生命財產損失慘重。由於國道六號斥資百億興建,卻經過這些重災區,我願相信工程師已把颱風多、雨災多、土石流多,以及地震的因素考慮進去。只是除了天災考驗外,下個人禍恐怕是另一個重要考驗。

     第二,是否禁得起人為的破壞(而斷裂或倒塌)?中部(特別是南投與台中縣)兩條主要的溪流是大甲溪與濁水溪,背後是由多條山區支流所匯集。問題在於,砂石盜採重來不曾間斷,過去第三河川局有幾位局長也都曾因砂石問題去職,顯示砂石盜採嚴重的結構性問題。去年辛樂克颱風后豐大橋斷橋事件原因之一,可能與砂石盜採有關。特別是,國道六號延著溪谷與山區挑高建造,不禁讓人懷疑前述人為(盜採砂石)因素對周邊環境生態的破壞,會否影響國道工程的安全。或者,即便國道不曾發生類似問題,卻可能因為國道的建造,導致生態的破壞。

     第三,是否對路旁的生態造成影響?假設前述天災人禍都已考慮進去,仍難保高速公路不會對附近環境生態造成破壞,而這與高公局蓋了很多生態區是兩回事。因為道路工程本來就不是大自然的產物,它的出現對生態就會有所影響(即便環評是沒有問題的)。先不論道路工程,就單單高速公路通車後,汽車造成的車聲與車震,經過原本寧靜的山區,不可能對道路旁的生態(生物)沒有影響。

     第四,是否對非高速公路周邊環境造成傷害?國道六號開通後,帶來大量的觀光旅客。例如就有媒體報導,通車後的第一個假日,就為埔里、日月潭帶來比平日多兩倍的旅客,擠爆鄰近的風景區(因此有旅客抱怨風景區餐廳一飯難求),難保不對環境造成浩劫(含大量垃圾與對山林動植物的干擾或傷害)。換言之,高速公路不能光有經濟(觀光)的思考,因為藏有寶貴森林資產的南投山區,在高速公路通車後,可能加速山林的開發,也會造成山老鼠盜採林木成本降低。更重要的是,南投山區目前擁有的稀有動植物可能在觀光旅客暴增,以及缺乏保護(保育)的情形下,受到傷害。

     第五,是否對當地居民安全與疾病造成影響?由於高速公路帶來交通便利,可能因為犯罪人口流動(如毒品運輸)快速導致更多犯罪,造成當地治安隱憂。也可能因交通便利,帶更多更快的「都市」傳染病,例如有日本學者(專長為東南亞生態環境研究)指出,泰國邊境因跨境快速公路連結,竟然造成愛滋病激增的群聚效應。換言之,關於工程(高速公路)開發,不宜只作環境影響評估,還應針對工程對人影響進行評估。

     綜言之,國道六號高速公路固然為南投偏遠的山區與風景區帶來觀光人潮與錢潮,也為當地人帶來交通便利的生活。只是,原本大自然形成天然的阻隔,卻因高速公路通車後,導致屏障的消失,讓大量的汽車、人們前往破壞環境,甚至造成對當地居民的負面影響,而這卻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問題。

     (作者為成功大學政治系教授兼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變形島嶼 貪婪消蝕走味…

澎湖縣政府消費券大摸彩特別獎無人島「險礁嶼」島主日前揭曉,但卻傳出幸運男童和家屬無福消受。澎湖以島嶼贏得全國目光,堪稱最具創意。但每次看到險礁日漸消蝕的照片,心裡就是一陣痛。

險礁位於白沙鄉北方,「吉貝沙尾」之南,原本形貌圓滿,是一座由白砂、貝殼和珊瑚碎屑構成的白色砂島,漂浮海面若隱若現,猶如仙境。島上藍頂小木屋「八釐米蔚藍」因拍攝偶像劇「原味的夏天」而聲名大噪。但自從風景區建一座碼頭後,整個島逐漸變形,北岸嚴重侵蝕,剩南半三角沙灘。

事實上,到達險礁大多數的船艇和遊客至今還是喜歡往常的搶灘方式,由船上一躍到夏天海水清涼、軟綿綿的沙灘登岸,碼頭使用率不高。即便有碼頭需求,也應仿澳洲大堡礁「綠島」採棧橋的設計,在水陸之際挑空,讓沿岸漂沙自由運動,避免產生突堤效應,以維繫漂沙的平衡和海岸形貌。我們不解,當年險礁為什麼要建碼頭?難道沒有改善之設計,甚至認錯拆除的可能嗎?

類似的「變形」案例比比皆是。雲嘉外海的外傘頂洲日據時代曾建燈塔,民國五十年代島上還住有千人,自成聚落,捕魚養蚵,猶如世外桃源。但數十餘年來沿岸大型連綿的人工結構物影響,使其面積大幅縮減,沙量銳減,同時每年以六、七十公尺的速度,向西南漂移,由雲林流浪到嘉義。如果有一天沙洲屏障頓失,加上全球暖化、海面上升的威脅,恐使東石、鰲股、布袋等低窪地區暴潮水患成為揮之不去的夢魘。最近調查顯示,外傘頂洲是極危物種「台灣中華白海豚」最重要的棲地之一,但居然還是已經核發礦權或可供申請開採砂石的「礦區」。面對生態、環境和防災有諸多重要性的沙洲,以及寸寸消逝的國土,相關當局有否有效保護對策?開發與保育之間能否激發全新的思維?

台南七股海岸也見證了人工結構物對於沙岸平衡致命的衝擊。將軍漁港擴建的防波堤猶如龐然大物,加上青山漁港與下游連綿的突堤及消波塊,阻斷漂沙南下,使馬沙溝景色不再,防風林崩垮,沙丘幾近消失。縣府被迫以沙包緊急搶救,但效果可能有限;清理潟湖淤沙回填又可能擾動生態,不無顧慮。令人不禁要問:我們還需要不斷擴建漁港嗎?當年突兀、誇張的設計,有無改善餘地?

台灣的島洲灘礁不斷變形消蝕,也反映了時空背景下人們思維的變遷。對於使用效率不高、產生負面效果的人工設施,可否減量、縮短,甚至拆除?式微漁港不一定只千篇一律地轉型為觀光遊憩,能否改作人工潟湖來復育珊瑚礁、海草床、魚苗和海洋生物?或透過社區營造,改作為學童浮潛游泳場所或社區經營的生態解說中心?還是視為國家共同資資產,由漁政轉隸其他機關,考慮發展其他較佳用途?

島嶼被國際上視為人類重要的共同資產,攸關國家主權和諸多權益,但也面臨侵蝕與海面上升的嚴峻挑戰。島嶼變「形」,人則要變「心」,以一改過去的貪婪、無知或怠惰。從永續的角度,將來人與海應有何種對待關係,島嶼應該有何積極的保護政策,甚或形塑一種海洋與島嶼的新論述與新倫理,我們有必要重新思考,審慎負責地研議「島嶼保育」和「海岸再造」緊迫的新挑戰。

【2009/03/04 聯合報】

拆古窯 拆掉台灣文化特質

苗栗縣政府將四角窯等三座稀有古窯,一步一步拆除;相對的,苗栗等地的文史工作者竭力搶救,希望能夠拯救古窯於萬一。一邊強勢執行公權力,另一邊極力呼籲抗爭,這是一樁應當靜下來討論的「文化衝突」。

四角窯是台灣陶瓷發展的重要標誌,是台灣五種陶瓷窯爐的第三種。漢人在台灣的陶瓷產業不過兩百年,起初在清中葉從福建傳入蛇窯,日本時代傳進日式登窯,然後在日季(日本時代)後期傳入現代化的四角窯。登窯產量大而成本低,因此大幅取代蛇窯;四角窯火力旺,產品質地佳,而窯燒時短,產量大增,成本降低,因而引導台灣陶瓷產業迅速發展。後來瓦斯窯與電窯興起,四角窯功成身退,如今全台灣只剩苗栗這一座,述說著被遺忘的昔日輝煌。

苗栗另二座古窯,是包子窯和八卦窯,它們是台灣磚瓦產業發展的重要標誌。四百年前台灣傳入福建的包子窯,燒薄瓦兼燒紅磚,燒成時間需數十日;日本人傳入目仔窯,燒磚只需數日,而產量大,因此成為燒磚專用的窯爐;日季後期傳入德國的八卦窯,窯燒只需半日,乃取代目仔窯。後來隧道窯出現,燒磚只需卅分鐘,八卦窯無以存在。包子窯與八卦窯,是台灣磚瓦業的重要里程碑。

台灣兩百年陶瓷發展出現五種窯爐,四百年磚瓦發展有四種窯爐。每隔百年、五十年便有一種新的窯爐出現,新式窯爐性能優異取代舊式窯爐。台灣窯業活力充沛,不斷變化,不斷成長,不斷地適應。這種現象在其他地區很少見,其所以然者,因為台灣處於海上交通暢通之處,不斷有新的訊息與技術傳入,而台灣的陶瓷瓦業者產生一種適應力與變通力。

不斷變化,快速成長,靈活適應,是台灣窯業的特色,也是台灣許多產業的共同特色,更是台灣文化的一項重要特質。這種特質特別凸顯於台灣窯業。

留下四角窯,留下歷史的記憶;留下四角窯等窯爐遺物,可以啟示吾人台灣歷史文化的記憶與特質。苗栗是陶瓷縣,陶瓷是昔日苗栗的生活與記憶。留下這些記憶,留下這些歷史認知,它們是無法估量的文化意義,是金錢買不到的文化功能。

高鐵當然重要,如今文化與建設衝突,尋求變通或修改的可能性,或有兩贏的辦法。靜下來討論,沉思,找尋一種不後悔也不憤怒的決策。

【2009/03/04 聯合報】

清水地熱填平了事?

報載,宜縣清水地熱因燙傷意外,羅東林管理處決定填平以絕後患。殊不知清水地熱是當地老少的共同記憶,甚至是不少外地遊客造訪宜蘭順便一遊的景點,地方政府旅遊處只尊重而無法改變,對一向重觀光的宜蘭似有些輕忽。

難得的自然資源以填平了事,公家單位未免太便宜行事;就像境內軟埤(現叫望龍埤)被整坡地時填掉泉眼,事後再引自來水入埤,更進一步規劃步道,變成頗具湖光山色的美景,吸引不少遊客一般可供借鏡。

但可別像員山機堡被挖毀過半,再花錢設計翻築,但已無濟於事,順便思及筆者故鄉苗栗後龍百年四方窯,也因高鐵要設站而挖掉一半,剩底座才有專家請文建會出面喊停,苗栗近年拚觀光藝術也是有目共睹,兩縣都對人文景點不注重,實欠思量有些諷刺。

【2009/03/01 聯合報】

朱敬一:除了賭場 澎湖還能擁抱陽光

朱敬一
立法院今年元月十二日三讀通過了離島建設條例部份條文修正案,將離島地區博弈除罪化,為將來在澎湖或金馬地區開放賭場,制定了法源基礎。雖然該法規定將來地方設不設賭場還要經過地區公民投票的程序,但由於其公投之通過是以「投票人過半」為計算基礎,與一般公民投票法規定的「公民數過半」不同,故據估計,澎湖地區設賭場的公投,幾乎一定會通過。

賭場之外 有其他選項嗎

當然,准不准賭博、設不設賭場,絕對是有爭議的。在離島條例修正之前的幾個星期,社會上正反雙方的辯論文章不知凡幾。有人說賭博會影響社會風氣,有人說賭博與觀光結合能帶起離島的生機與發展。這樣的辯論當然是有意義的,但總是失之狹窄。比如說,要使澎湖有發展前景,是不是只有開賭場一個選項?如果有別的選項,是不是可以合起來併同討論?就算要蓋賭場,有沒有其他的附帶建設?

舉例而言,在行政院所提兆元能源產業中最有潛力、最具市場優勢之一的,就是太陽能發電。台灣生產的矽晶太陽能電池,在世界有一定的優勢,能源轉換效率也頗有競爭力。但是台灣生產的大多是一片一片的太陽能電池;至於以電池組裝而成的模組、或集結眾多模組而形成的系統,則在國際上銷售極少。大致而言,大規模的太陽能電池集結所形成的系統,有不少的聯結、傳輸技術。台灣的太陽能業者有這方面的技術,但是卻欠缺實際製作的練習,所以很難到國際市場上搶標「系統」案件。正因為如此,台灣業者才會只以生產電池為主,甚少涉入系統。

澎湖有沒有可能變為「太陽能系統島」?或者,至少讓未來在這裡的賭博,「攤開在陽光下」。圖為澎湖縣西嶼鄉外垵村。
記者肇瑩如╱攝影
系統設計 保障電池銷售

太陽能業者只做電池不是沒有錢賺,但是比起兼做系統的業者,其爭取市場的能力就受到限制。例如,某國有一大型運動場的屋頂有一太陽能發電的系統工程,則台灣無力搶標,很可能被德國某廠標去。這時候,德國廠當然會盡量想辦法優先採購其自己生產的太陽能電池,而只有在自己供應不足的情況下,才會向台灣廠商訂購。因此,承包系統工程,其實是保障電池原件銷售的重要環結。台灣若要發展太陽能產業,就必須要讓業者有磨練其系統設計與操作的機會。

回過頭來看澎湖。澎湖的面積雖然不大,但絕對能夠規劃若干大規模的發電系統。若是將澎湖建設為「太陽能系統島」,一則解決了該地電力不足的問題,二則可以將剩餘電力賣給台電,其收入可回饋地方,三則也沒有賭博不利地方文化發展的顧慮,四則有助於台灣太陽能發電的系統設計磨練,一舉四得,似乎是個不錯的選項。可是,台灣若只是鎖定在「要賭場╱不要賭場」的二選一邏輯中,其他所有的可能都被排除,其結論已不問可知。在行政院兆元能源產業規劃書中,列出「十萬戶陽光屋頂」計畫,不但規模甚小,而且眾多小屋頂零零散散,也不是具有挑戰性的系統設計場域。相較之下,我倒覺得平坦開闊的澎湖,也許是不錯的選項。

陽光下賭錢 心情可以很光明

當然,像我這樣的馬後砲,也許有人認為太遲了,但我們也不必太悲觀。萬一澎湖將來真的要蓋賭場,則賭場眾多的屋頂與帷幕牆,仍然是規劃太陽能發電系統的好地方。澎湖也許錯過了選擇成為「太陽能系統發電島」的機會,但至少將來還有可能成為「太陽能系統賭場」。在太陽光之下賭錢,至少心情上會光明一些吧!

(本文作者為中研院院士、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

【2009/02/23 聯合報】

2009年4月17日 星期五

每年千人 可可西里開放觀光

 
【聯合報╱記者賴錦宏╱綜合報導】
 
素有「動物王國」之稱的青海可可西里「無人區」正式對遊人開放,遊人今後可一睹可可西里壯麗高原風光和藏羚羊等野生動物的風采。為保護原始生態環境,園方宣布每年遊客將限制在一千人以內,遊客必須在五十歲以下、沒有高血壓等疾病者。
 
中新社報導,前往可可西里生態探險的每批團隊的遊客數量將限制在十五人以內,遊客將在五、六天的行程中沿巡山路線觀賞雄渾神秘的雪山草原,了解高原珍稀野生動植物,感受巡山隊員巡山生活,開展各種環保活動。
 
可可西里生態旅游接待方要求遊客在報名時出具健康證明,到達格爾木市仍須進行體檢,患有高血壓等病癥的申請者不允許入團。同時,可可西里旅遊對遊客有嚴格的環保要求,進入保護區後遊客必須遵守環保方面的各項規定和注意事項。
 
由於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的平均海拔在四千公尺以上,為保證遊客安全,旅行社也做出規定,遊客年齡須在五十歲以下,進入保護區前必須進行身體檢查,並購買意外保險。此外,在旅遊過程中,每個團隊都有隨隊醫生全程陪護。
 
儘管每年只限制一千人,但遊客仍可以參加可可西里外圍旅遊,可在公路上看到浩瀚的草原與動物,以青海海天旅行社的塔爾寺、青海湖、茶卡、可可西里四日遊為例,門市價約合五千元新台幣。還有一種是十人以上成團,可到訪三個以上保護站,和藏羚羊等野生動物接觸,遊人可近距離觀察各種野生動物生態和遷徙。但目前報價還未出爐。
 
可可西里是目前世界上原始生態環境保存最完美的地區之一,擁有中國大陸境內重要的高原生態系統類型,尤其是高原特有的高寒草地、荒漠及湖泊濕地等生態系統及其相關的珍稀野生動植物和自然景觀為世界罕見,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態價值和旅遊價值。
 
【2009/02/24 聯合報】
 
 

 

可可西里》動物天堂 草原廣袤如海
【聯合報╱記者賴錦宏╱綜合報導】

可可西里蒙語意為「美麗的少女」。位於青藏高原西北部,夾在唐古喇山和昆侖山之間,是長江的主要源區之一。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是目前世界上原始生態環境保存最完美的地區之一,也是最後一塊保留著原始狀態的自然之地。周圍沒有屏障,地勢高峻,平均海拔高度在五千公尺以上。

在這四點五萬平方公里可可西里無人區,是世界第三大,也是中國最大的一片無人區。被譽為「世界第三級」、「生命的禁區」。這裡山巒巍峨連綿,河流縱橫交錯,湖泊星羅棋佈,冰川冷峻挺拔。

一眨眼 藏羚羊現身

這裡同時是野生動物的天堂,有二百卅多種野生動物生活在廣闊的土地上。野犛牛、藏羚羊、野驢、白唇鹿、棕熊等。進入可可西里,會意外地發現它們突然出現在眼前,青藏高原上特有野生動物的姿態,使遊人對這片土地有更深的感受。

可可西里是青海通往西藏的必經之路,乘車沿青藏公路經湟源峽谷、日月山、倒淌河至青海湖,可飽覽有著像大海一樣連著天的草原美景。清早起床還可以觀青海湖日出美景。而且保護區的不凍泉、索南達傑等保護站,看到保護區對受傷藏羚羊的協助。

車拋錨 大學生凍死

可可西里是一個充滿神秘、充滿未知力量的地方,進入此地必須富有冒險和探索精神。保護局局長才嘎表示,開放遊客經過多年討論,因為十分危險,過去他們招募的兩名大學生志願者,就因為在零下廿八度的雪地裡車子拋錨,被活活凍死在離保護站只有兩公里的車內。

電影可可西里中的藏族民居、尼瑪堆、綠色草原、及成群的野生動物在一望無垠的戈壁上奔跑,美麗與荒涼並存,可可西里勢將塑造出獨特韻味的自然風光。

【2009/02/24 聯合報】

2009年4月14日 星期二

千里步道 走了1500公里

  • 2009-04-11 中國時報 【何榮幸、謝錦芳╱專題報導】

 ▲千里步道運動在2006年展開北、南兩地開步走,辛苦的探路先遣人員在行前探勘路線。(本報資料照片)

     二○○六年四月,黃武雄、徐仁修、小野三人共同發起「千里步道運動」,喚起各界對步道運動與步道志工的重視。過去三年,千里步道籌畫中心已完成超過一千五百公里試走,舉辦三十一場智庫沙龍討論會,繼續朝向「夢想中的環島步道」而努力。

     知名自然生態作家徐仁修指出,為避免步道工程破壞自然生態,這項運動主張「自然路權」,盡量就現有道路(含山海小徑或古道)進行規畫與連結,將原有完全由汽機車壟斷的路權,部分還予徒步者與自行車;只有在少數路段,才關闢新路。

     千里步道籌畫中心執行長、任職於永和社大的周聖心進一步表示,這項運動推動半年後調整認為,千里步道不是「一條步道」,而是「一個路網」。部分縣市內各有山線、海線路網,台中市更有三條路線,而且環島路網不限於南北向,也包括東西橫向河濱步道,各鄉鎮更有自己的區域路網。

     周聖心說,這項運動至今已完成超過一千五百公里試走,今年試走重點將在嘉南海線、高高屏到台東路段。而在東華大學教授蔡建福協助下,這項運動也將仿效英國AONB作法,希望將步道周邊經由立法程序規畫為「美麗風光保留區」。

     前台大數學系教授黃武雄強調,千里步道運動「更是一個平台」,透過這個平台,各界可以討論、思考台灣社會要的是什麼?例如智庫沙龍曾經討論的「鄉野三害」(阻斷走入風景的紐澤西水泥護牆、強光照射讓人瞳孔萎縮的水銀燈、殺草劑把花草燒焦死寂枯黑如煉獄的痛楚),就是台灣社會應該正視與面對的問題。

     「台灣環境的耗損太快,很多美麗的生態風光一一遭到破壞,所以時間壓力對我們是很大的負擔,如果三、五年內做不出成績,我們擔心成功的機會變小……」這是周聖心的憂心。

     黃武雄則期盼,「有朝一日,千里步道路網闢建完成,就像一張大網攤開在台灣大地,網上串連無數文史古蹟與自然生態等景點,這些景點就像鑲嵌在漁網上的珍珠一樣,將變成台灣人珍貴的共同記憶,並以此做為台灣的觀光賣點」。

新聞辭典-步道運動

  • 2009-04-11 中國時報 【(謝錦芳、何榮幸╱整理)】

     國外對於自然步道的保護、修補行之有年,台灣是在二○○六年出現「千里步道」運動,希望探查及創設出環島步道,供徒步者與自行車能悠遊其中,並且立法規畫「美麗風光保留區」(AONB),目的在於「重建環境倫理」、「回歸內在價值」,並「發展台灣文化」。

     隨著步道及森林資源的使用頻率提高,英、美、日等進步國家早已積極發展「步道志工」活動,成為步道的守護者。

     步道志工活動的終極目標,是透過「步道志工組織」、「步道認養團隊」、「步道工作假期」的交互搭配運用,達到全民親近山林、步道環境永續的全面性觀照。

     農委會林務局至今已推動五梯次的步道工作假期,包括霞喀羅、桶后、德芙蘭、橫嶺山與都蘭山步道,已有超過一百位社會人士、退休教師與學生參與步道的維護工作。

公民RSS-無痕山林 保護自然風光

  • 2009-04-11 中國時報 【何榮幸、謝錦芳╱專題報導】

     各國推動步道運動、步道志工的腳步如下:

     ●英國「特殊美麗風光保留區」(AONB)

     英國早在一九四九年就已制訂鄉村法案,避免都市無限制擴散,保存引以為傲的鄉村景觀。二○○○年英國鄉村處提出greenway(綠道)概念,提供無機動車、保障鄉村居民及遊客安全的環境。其後英國更立法保護四十一處「特殊美麗風光保留區」(Area of Outstanding Natural Beauty,AONB)。

     ●英國保育志工信託(BTCV)

     一九五九年成立,該組織與國民信託組織皆屬於保育信託組織(BTCV)。BTCV每年列出一百項以上志工工作,以增進人們對自然環境的認識與參與,例如整修健行步道、沼澤區鋪設木板健行步道等,每個服務地點均與BTCV簽有服務契約,且必須付費給BTCV作為服務報酬。

     ●美國無痕山林運動(LNT)

     一九六○年代美國大眾旅遊對環境產生嚴重衝擊,引發政府立法規範及遊客教育反思,其後逐漸發展成Leave No Trace(LNT)運動。台灣在二○○六年積極推動LNT,農委會林務局邀請產官學界結盟,共有九十個單位簽署無痕山林運動宣言。

     ●美國阿帕拉契山徑保育志工(ATC)

     阿帕拉契山徑是美國國家步道系統指定的第一條長步道,阿帕拉契山徑保育協會設有兩種步道志工系統:一、步道工作隊,六個工作隊每年工作期間從五月至十月不等;二、步道俱樂部,沿線有三十七個地方步道俱樂部,負責步道日常整理、協助路線勘查,並與步道工作隊合作。

     ●日本神奈川自然公園登山道補修隊

     日本較少步道志工組織,多為登山健行或社區組織進行登山道修補。日本「自然公園法」則規範委託民間團體維護的辦法與工作內容,其中包括登山道的巡視與補修,並隸屬環境省自然保護局管理,神奈川縣立自然公園即招募登山道補修隊。

     ●台灣相關組織

     台大植物系教授郭城孟最早提出「自然步道」名詞,並在一九九一年出版「芝山岩自然步道手冊」、在主婦聯盟成立自然步道推廣委員會,一九九九年更成立中華民國自然步道協會。此外,中華民國山難救助協會長期進行步道維護及認養工作,荒野保護協會、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近年皆推動相關生態保育活動

2009年3月30日 星期一

人口老化 政府推長照十年計畫

  • 2009-03-09 中國時報 【張翠芬╱台北報導】

     台灣早已進入老人國之林,長期照護需求日殷,內政部社會司長曾中明八日指出,政府推動長期照護十年計畫,可提供八大項照護服務,有需要的民眾可向各縣市長照管理中心提出申請。長照險目前正由經建會規畫中,研擬可行方案再上路。

     推動長期照護保險是馬總統競選政見,中視「挑戰面對面、唱旺新台灣」節目昨天由主持人沈春華以「人人有保險,還需要長照險嗎?」為題,邀請內政部社會司長曾中明與專家學者面對面討論。

     曾中明表示,台灣在民國八十二年已進入老人國之林,目前老人約占總人口十.四%,預估到民國一一四年,老人將占廿%,民眾應有預防觀念,減少老年失能,長照體系亟需及早規畫建置。

     父親長年需要外勞照顧的郎祖筠說出家屬的辛酸。她父親高血壓糖尿病,又罹患失智症,父親不肯到安養中心,媽媽照顧得心力俱疲快得憂鬱症,只好請外勞協助,一個月至少要多三、四萬元開銷,幾乎等於一般人一個月的薪水。

     根據估計,台灣需要長照的人口中,三萬人安置在安養中心、十六萬人聘外籍看護、四十萬人在家中由親人照料。曾中明表示,政府推動長照十年計畫,目前已提供照護服務、無障礙輔具、送餐服務、交通接送、社區居家復健等八大項服務範圍。曾中明說,十年長照第二階段的計畫是與保險啣接,國內是否全民納保、費率多少,經建會正廣蒐各方意見,待凝聚共識定案後即可實施。

     因應未來長照需求,內政部也推出居家服務員培訓計畫,曾中明表示,目前國內已有四萬四千人完成受訓,一萬一千多人通過技能檢定。民眾若有長照需求,可上內政部網站或向縣市長照管理中心提出申請,經評估後即提供相關服務。

北海岸、澎湖 爭取世界地質公園

  • 2009-03-10 中國時報 【黃如萍╱台北報導】

 邁向世界級▲台灣擁有豐富而獨特的地質景觀,擬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世界地質公園,其中北部沿岸海蝕地形、澎湖地區的玄武岩地形極具特色,被列為首波提報申請名單。圖為台北縣萬里鄉野柳海岸著名的女王頭奇岩。(本報資料照片/黃子明攝)

     雖然台灣位於兩大板塊的地震帶,卻也賦予世界難得一見的豐富多變海岸地形。國內外專家指出,北海岸野柳女王頭、燭台石等七處,以及澎湖群島的鯨魚洞、蓮花座、柱狀節理的玄武岩等十處獨樹一格的地景,都是國際上少見的多重地形同在一處的奇景,具有不可替代性。交通部已決定,以北海岸及澎湖兩處,申請成為世界地質公園。

     交通部觀光局委託台大地理系教授林俊全進行的地質公園資料庫已初步完成,四月底將召開首屆東亞地質公園國際研討會,正式向國外宣布台灣爭取申請世界地質公園的決心。

     林俊全去年邀請國外著名的大地學者及世界地質公園委員來台實地勘查,以了解台灣申請世界地質公園的可能性。經專家評估,確認北海岸及澎湖具有世界地質公園的條件。

     林俊全指出,台灣位於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交界帶,北部海岸擁有火山和板塊擠壓傾斜的峽灣,加上台灣處於副熱帶季風帶,北部海岸冬、春兩季受東北季風影響,在侵蝕、風化及搬運等作用下,形成如蘑菇般的蕈狀石、豆腐似的豆腐岩,蜂巢式的蜂窩岩等各種渾然天成的奇怪岩石。

     野柳的燭台石、女王頭的蕈狀石、拱狀石及海蝕地形等特殊小地形景觀,更是世界少見的多種特殊地形集於一地;頭角也有海階、海崖及海蝕平台等三種地形景觀,相當罕見;石門為全台灣最大的海拱;龜山等是台灣地區可以確定的活火山。

     林俊全說,北海岸有七處地質景點,具備申請世界地質公園的稀有性、不可替代性、獨特性及重要性。

     另外,由玄武岩構成的澎湖群島有十個地質景點具備世界地質公園所需的稀有性、獨特性或不可替代性,被視為台灣爭取世界地質公園最具希望的景點。林俊全指出,國際上許多地區有玄武岩地形,但一大片多樣且獨特的玄武岩地形、且容易觀賞則並不多見,加上特有的海洋生態與文化,澎湖玄武岩地形非常特殊與稀有。

     桶盤嶼的蓮花座和粗大特殊的柱狀玄武岩、員貝嶼的北海岸玄武岩柱狀節理地景更是獨樹一格、小門嶼的鯨魚洞是澎湖最獨特的海岸地形之一、望安島有澎湖群島座早期的玄武岩、東吉嶼旁邊的鋤頭嶼和海崖地形雄偉獨特等,使澎湖有最深的海蝕洞景觀。

     觀光局長賴瑟珍表示,因政治因素及歷史地理先天條件,目前台灣沒有任一景點或文物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讓台灣在觀光與旅遊競爭力上的世界排名受限,推動世界地質公園認證,可向世界證明台灣的觀光實力。

生態高速路的五大考驗

  • 2009-03-30 中國時報 【楊永年】

     號稱台灣首條生態高速公路的國道六號終於通車,這次工程師們試圖利用剩餘空間建構生物廊道闢建生態池,以強調工程與環境的親和性。等於將生態保護思維能融入高速公路工程,進行跨領域整合,是台灣工程史上難得的成就。甚至可能讓很多人思考,是否可以成為興建蘇花高生態公路的典範?然而,我認為這條「生態高速公路」仍需面對五大問題。

     第一,是否禁得起天災考驗?在南投,曾發生過許多嚴重天然災害,以去年辛樂克颱風為例,造成埔里鄰近的廬山溫泉區地波滑動山河變色,琦麗館店與公主小妹兩家旅館倒塌。十年前九二一大地震,國姓、埔里、仁愛等鄉鎮是重災區(甚至九分山發生走山),生命財產損失慘重。由於國道六號斥資百億興建,卻經過這些重災區,我願相信工程師已把颱風多、雨災多、土石流多,以及地震的因素考慮進去。只是除了天災考驗外,下個人禍恐怕是另一個重要考驗。

     第二,是否禁得起人為的破壞(而斷裂或倒塌)?中部(特別是南投與台中縣)兩條主要的溪流是大甲溪與濁水溪,背後是由多條山區支流所匯集。問題在於,砂石盜採重來不曾間斷,過去第三河川局有幾位局長也都曾因砂石問題去職,顯示砂石盜採嚴重的結構性問題。去年辛樂克颱風后豐大橋斷橋事件原因之一,可能與砂石盜採有關。特別是,國道六號延著溪谷與山區挑高建造,不禁讓人懷疑前述人為(盜採砂石)因素對周邊環境生態的破壞,會否影響國道工程的安全。或者,即便國道不曾發生類似問題,卻可能因為國道的建造,導致生態的破壞。

     第三,是否對路旁的生態造成影響?假設前述天災人禍都已考慮進去,仍難保高速公路不會對附近環境生態造成破壞,而這與高公局蓋了很多生態區是兩回事。因為道路工程本來就不是大自然的產物,它的出現對生態就會有所影響(即便環評是沒有問題的)。先不論道路工程,就單單高速公路通車後,汽車造成的車聲與車震,經過原本寧靜的山區,不可能對道路旁的生態(生物)沒有影響。

     第四,是否對非高速公路周邊環境造成傷害?國道六號開通後,帶來大量的觀光旅客。例如就有媒體報導,通車後的第一個假日,就為埔里、日月潭帶來比平日多兩倍的旅客,擠爆鄰近的風景區(因此有旅客抱怨風景區餐廳一飯難求),難保不對環境造成浩劫(含大量垃圾與對山林動植物的干擾或傷害)。換言之,高速公路不能光有經濟(觀光)的思考,因為藏有寶貴森林資產的南投山區,在高速公路通車後,可能加速山林的開發,也會造成山老鼠盜採林木成本降低。更重要的是,南投山區目前擁有的稀有動植物可能在觀光旅客暴增,以及缺乏保護(保育)的情形下,受到傷害。

     第五,是否對當地居民安全與疾病造成影響?由於高速公路帶來交通便利,可能因為犯罪人口流動(如毒品運輸)快速導致更多犯罪,造成當地治安隱憂。也可能因交通便利,帶更多更快的「都市」傳染病,例如有日本學者(專長為東南亞生態環境研究)指出,泰國邊境因跨境快速公路連結,竟然造成愛滋病激增的群聚效應。換言之,關於工程(高速公路)開發,不宜只作環境影響評估,還應針對工程對人影響進行評估。

     綜言之,國道六號高速公路固然為南投偏遠的山區與風景區帶來觀光人潮與錢潮,也為當地人帶來交通便利的生活。只是,原本大自然形成天然的阻隔,卻因高速公路通車後,導致屏障的消失,讓大量的汽車、人們前往破壞環境,甚至造成對當地居民的負面影響,而這卻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問題。

     (作者為成功大學政治系教授兼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咱的家園-埋了地熱池 葬了觀光寶

  • 2009-03-10 中國時報 【■王至劭╱台中梧棲(高中教師)】

     著名的宜蘭縣大同鄉清水地熱池,近來屢次發生遊客遭燙傷事件,羅東林管處竟於日前將此難得的自然美景填平,清水地熱從此走入歷史。那地熱泉水裊裊白煙,與其周遭翠綠青山相互輝映的景色只成追憶。

     林管處作法實在令人扼腕,拋棄自然美景、更罔顧地方觀光發展。林管處長並聲稱:「若有人再開挖,將要依法嚴辦。」引起地方民眾譁然,民代也一片韃伐之聲。

     清水地熱區我曾去過兩次,第一次是十年前,當時我曾為那美妙的自然景觀深深感動,全家大小玩得不亦樂乎,當然,我們很注意安全。希望相關單位好好規畫觀光資源,重新展現美景,成為一處安全又美麗的遊憩區。否則,若一味因噎廢食,那麼日月潭也曾有人游泳淹死啊,難道也要填平?

     筆者是高中物理老師,學校使用的基礎物理教科書內談到「地熱能的利用」時,上頭寫著「一九七七年台電利用宜蘭清水四號井,建立了我國第一座地熱發電廠,但已完成階段性任務停止運轉。」每當上到這個章節,我總會建議學生到宜蘭遊玩時不要忘了這一特殊景點,那是很好的戶外教學、學習地點。學生可藉此了解熱量的來源、地熱的利用、地熱和火山的關係等等寶貴知識。

     期待相關主管機關從速計畫更合理、安全的利用方式,這樣的自然資源當成國寶都還來不及呢!怎可輕易填掉!

海洋國家的無人島之夢

  • 2009-03-09 中國時報 【■李志銘】

     小時候愛讀金庸武俠小說,經常幻想著大俠們出入武林闖蕩江湖的生活景況。書中提及比武過招、刀光劍影之處固然精采,讀到《射鵰英雄傳》東邪黃藥師遺世獨居於中原海外的那座桃花島,更是讓我悠然神往。

     然而,令人感到汗顏的是,從小生長在台灣卻愧為海洋國家子民的我,最初對於無人島世外桃源的美好想像,除了外國電影《藍色珊瑚礁》以外,大多竟來自虛構的金庸武俠傳奇「桃花島主」黃藥師所啟蒙。

     對於許多台灣人來說,選一處無人島來作「島主」這件事,也許根本只遙不可及地存在於電影與小說虛構當中。但從○九年澳洲昆士蘭旅遊局徵求「世界上最棒的工作」(The Best Job in The World)大堡礁群島保育員一事看,澳洲人真正就是有這種魄力將幻想付諸實現,且還打算讓全世界想做同樣美夢的人一起來圓夢。

     有趣是,在初選結果公佈後,據聞另一位入選的俄羅斯女孩Julia原本網路投票數領先最多,可經台灣媒體大幅報導短短兩三天內,台灣人Clare小姐竟狂增幾萬票,頓時人氣大增,聲勢已超越最初衛冕的Julia,可見台灣真是人情味濃厚啊。

     倘姑且不論半年新台幣三百卅六萬元、加上往來交通與食宿津貼的種種高薪誘因,昆士蘭旅遊局開出的這些徵求條件,從表面看來其實並不算嚴苛。包括對工作的熱誠、擁有的價值、表現技巧等。而在這些優渥物質條件背後,我們更應該看見澳洲政府關注生態保育意結合觀光產業的認真態度,以及對於甄選培育「人才」資產的珍視。

     相較於日前澎湖縣舉辦消費券抽獎,得主不願接受成為無人島險礁嶼「島主」大獎而寧可換兩罐奶粉的鬧劇,既無海洋政策亦乏島嶼政策的台灣,還能自詡為海洋國家嗎?

     由於國內向來缺乏對島嶼完整教育及政策,周圍海域的無人島目前正面臨著觀光遊憩、走私、地籍管理大陸漁民越界捕撈等各種問題。擁有全國最多島嶼的澎湖群島全境約有九十座島嶼,其中無人島就有七十一座。澎湖群島因不涉及主權爭議,管理上不會有國際糾紛;但外島如金門、馬祖、東沙及南沙等因島嶼位置離台灣本島偏遠,在管理及維護方面卻更形困難。

     近年來,島嶼議題在國際上頗受重視,各國也紛紛舉辦國際島嶼會議,「永續管理」理念無疑已成發展共識。

     令人擔心的是,台灣周邊離島雖然有許多可觀的自然與文化遺產|包括澎湖海域底層的柱狀玄武岩、全國唯一的珍珠貝殼沙無人島險礁嶼(澎湖)、馬祖北竿附近保護區島礁內的「神話之鳥」黑嘴端鳳頭燕鷗,以及全台灣數量最多、密度最高、佔地最廣的金門古城區,但這些值得珍視的文化資產迄今卻尚未有任何一項納入「世界遺產名錄」。

     我們的島嶼政策在哪?

     (作者為文字工作者)

咱的環境-護老樹 救台灣

  • 2009-03-01 中國時報 【陳文奎╱台中潭子(自由業)】

     北市松菸園區的老樟樹遷移他處,為綠黨及愛護老樹的地方人士爬到樹上佔據,阻礙搬運而為警方移送地檢署的新聞,很是新鮮,但也是城市環保的新思維。

     老樹是我們生活居住環境不可脫離的一部分,人由室內走向室外,親近泥土、草地,最後走向老樹之下,在那裡獨自休憩或群聚活動,豐富了生命的內在。尤其位處亞熱帶的台灣,在夏天高溫多濕,群植的老樹更具有調節地區氣候的功能,這是處於冷氣房的朋友所不能領會的。

     在有廣大土地、人口稀少的國家,都存有保護老樹的觀念;在今天台灣地狹人稠的地方,保護老樹更是相形的重要。君不見東南亞的新加坡成為一個美麗的花園城市,不就是一個很好的榜樣嗎?

     在遷移老樹之前,是否考慮到建築物應可環伺其周邊,而不必遷移嗎?尊重老樹原地存在的建築規畫,在世界先進國家已有很多成功的例子,毀了一棵老樹將會失去祖先留下來的共同記憶,何其可惜!到底要選擇冷冰冰的硬體建築,還是要保有老樹及其樹下的人文故事,端賴我們智慧的抉擇。

2009年3月26日 星期四

南極遊客減救了生態圈

  • 2009-03-08 工商時報 【陳培康】

 ●受到全球不景氣衝擊,今年夏天南極的遊客數量估計將減少約15%到3.9萬人。圖/美聯社

     想像一幅美麗的景象:在一片幾乎沒有植物,也沒有污染的土地上,純淨的空氣,不帶有一絲味道。放眼望去,只有白雪、藍天和深色岩石。這裡沒有人類文明的喧囂,只有成千上萬個氣泡浮出水面時產生的細微聲音。這裡是號稱人間淨土的南極。

     各國當局為了保存南極獨特的生態景觀,對於旅遊有諸多限制,例如大型郵輪不能靠岸,乘客只能利用望遠鏡欣賞美景,不過若是搭乘小型船隻,則可以短暫的登上南極土地。但由於南極沒有設置任何旅館或其他旅遊設施,大部分的遊客都無法過夜,少數的遊客則可以自行攜帶帳篷,或在南極上的科學觀測站過夜。此外,當遊客們離開南極時,必須帶走所有帶來的垃圾,包括排洩物。

     自從人類1820年發現南極大陸後,南極就以其獨特的風光吸引著各地旅遊者。不過由於距離其他州路途遙遠,加上氣候寒冷,每年適合旅遊時間有限,所以直到上世紀80年代的年觀光客數量才突破1,000人。近年來,到南極旅遊的人數持續快速攀升,去年夏天的遊客數量更是創下史上新高的4.6萬人。

     不過受到此波金融風暴衝擊,國際旅遊業者估計今年夏天到南極的遊客數量將減少約15%到3.9萬,而要到2011或2012年的來客數才可能恢復去年水準。

     觀光客數量減少對於環保人士而言,不啻是個好消息,即使目前已有許多關於觀光的相關規定,許多專家仍認為,在南極地區發展旅遊業會對當地自然環境和野生動物生存造成負面影響。

     踏上南極後,遊客難免會對野生動物的生活帶來干擾,遊客踐踏岸上重要的苔類與地衣植被,並不經意地帶來南極所沒有的植物種子或孢子,甚至疾病,將會對南極獨特的生態系統造成危害。

     旅遊業者在南極地區運營可以承載3,000名乘客的大型郵輪會影響南極生態。2007年,載有約150人的挪威籍探索者號郵輪在南極圈附近海域發生船難,造成了燃油洩漏,對附近海域產生了嚴重環境污染。加上現在大型船隻都是使用不易分解的重油,如果發生漏油事件,油污將會非常難以清除。而且如果漏油是發生在靠近南極海岸的地區,勢必會對數千隻企鵝帶來難以估計的傷害。此外,南極沒有專門清除油污的設備,而當設備由南美洲或是美國運送到南極,油污早已擴散了。

     另一方面,當這些大型船隻在南極海域燃燒油料時所排放的氣體,也不斷使南極的暖化問題加劇。南極半島(Antarctic Peninsula)是過去50年來全南半球暖化程度最大的地區,暖化造成冰河及冰棚溶解崩塌,危及生態。觀光客的到來,無疑的將使暖化問題更為嚴重。

2009年3月6日 星期五

亞馬遜雨林可令巴西每年獲利220億美元

  • 2009-02-12 新聞速報 【中央社】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委託荷蘭Utrecht大學針對亞馬遜雨林的存在價值進行一項研究結果指出,儲存令地球暖化加劇的二氧化碳信用額度,每年可為巴西賺進220億美元。

     研究人員指出,透過「減少伐林碳排放」(Reduced Emissions from Deforestation,RED)機制,能夠讓巴西以亞馬遜雨林換取碳額度,在國際市場與富有工業國家交易,倘若以受保護的雨林總面積2億1900萬公頃計算,巴西每年可因這些綠色範圍獲利500億元巴西幣(約220億美元)。

     減少伐林碳排放計畫在聯合國氣候會議中早已成熱門議題,但至今尚無人計算出亞馬遜雨林提供的森林服務,到底具備多少經濟價值,或是巴西在停止伐林後能夠獲得怎樣實質的利益。

     WWF巴西分會理事長韓慕(Denise Hamu)表示,雖然減少伐林碳排放計畫並非唯一能夠保護熱帶雨林的機制,但肯定是目前最具發展潛力的模式。

     研究結果還指出,亞馬遜的自然資源與依賴熱帶雨林的產品,例如需要這些地區昆蟲傳播種籽的厄瓜多爾咖啡,對於農業的價值,相當於每年每公頃巴西幣110元(約48美元);生態旅遊製造的財富也不過每年每公頃巴西幣7.80元至15.80元。

     WWF的目的是要證明亞馬遜雨林能提供的森林服務,遠比目前發展的產業(牧牛與種黃豆)更具經濟價值。

     研究員指出,這些產業是造成每年約一萬平方公里雨林消失的主要黑手,將森林變成牧草地約佔亞馬遜所有遭砍伐面積的78%。(本文附照片)980211

2009年1月27日 星期二

美新海洋生態保護區 14個台灣大

即將卸任的美國總統布希一向因抗暖化不力而備受批評,6日卻臨去秋波,宣布在太平洋設立總面積約14個台灣大的世界最大海洋生態保護區。

美國總統布希6日把太平洋上3個地區劃為國家級海洋生態保護區,是世界最大海洋保護區,涵蓋地表最深處馬里亞納海溝、美屬薩摩亞玫瑰環礁,和赤道附近7座島嶼。新保護區有數百種獨特物種,還有完整的珊瑚礁生態系統。
美聯社

這個新生態保護區總面積達50萬5760平方公里,共有三處,包括馬里亞納海溝、北馬里亞納群島3個無人島、美屬薩摩亞玫瑰環礁(Rose Atoll),以及太平洋中部沿赤道分布的7個島的周遭海域和珊瑚礁。

名為「馬里亞納海洋國家紀念區」的新保護區內有獨特的生物和罕見的地質特色,包括數百種獨特的鳥和魚類、世界最大型陸蟹、靠海底火山熱氣孵化卵的鳥類「馬來西亞塚雉」(Malaysian megapode)、在此區產卵的瀕臨絕種玳瑁和綠蠵龜、高達26公尺的巨樹。這裡也有地球上獨一無二、另只在木星衛星木衛一(Io)上才有的硫磺池。

保護區內的生物和環境將視同文化遺址,受美國1906年的「古物保護法」保護,區內即日起將逐步禁止商業捕魚、開採作業等。白宮表示,區內仍准許從事休閒漁業、觀光業、科學研究,且不致影響美國的軍事活動和自由航行權。

不過,新保護區的面積和保護範圍仍和保育人士期待的有落差,北馬里亞納群島政府和當地社區也以主權、漁業和資源開採可能受損而有疑慮。

這是布希總統第二次動用法律保護海洋資源,上一次是兩年前,他把西北夏威夷群島一帶設為保護區,禁止捕魚、開採石油天然氣,不准觀光。而當時這個保護區的面積是世界最大的。

圖╱聯合報提供

【2009/01/07 聯合報】

國際生存組織:波札那只顧礦業 無視原住民

國際生存組織發佈新聞稿指出,波札那政府審核通過一鑽石開採公司,在中部喀拉哈里保護區開礦的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此舉明顯無視當地原住民布希曼人的生存權益。

國際生存組織(Survival International)主任柯瑞(Stephen Corry)表示,波札那允許 Gem 鑽業公司在喀拉哈里(Kalahari)原住民保護區內的開採權,且批准這家公司可在野生地挖井取水,卻不讓布希曼人(Bushman)享有供水的權利,明顯的是要用任何方式把布希曼人通通趕出家園。

柯瑞指出,今年初 Gem 鑽業公司委託一家諮商公司造訪居住在喀拉哈里保護區內的布希曼人,聽取原住民對開礦的看法,最後公佈的結果是布希曼人支持當地的採礦。

但在事前,Gem 鑽業公司並沒有提供足夠的資訊給布希曼人,原住民甚至不知道一旦礦產公司進駐後,自己將無法從礦區挖井取水,柯瑞說,整個諮商過程完全不公平,波札那政府等於是讓布希曼人沒有立場表達看法。

散佈在波札那、納米比亞、南非和安哥拉的布希曼人,是存在於南部非洲地區最久遠的少數民族,幾千年來,布希曼人仍維持傳統的游獵生存方式迄今,喀拉哈里保護區內則住著 Gana、Gwi、Tsia 等布希曼部落分支。

波札那 1980 年代初在喀拉哈里發現鑽石後,分別在 1997、2002、和 2005 年大規模強行撤離布希曼人,雖然波札那高等法院曾在 2006 年做出應讓布希曼人重返家園的判決,但波札那政府還是竭盡所能讓布希曼人無法返家並禁止打獵維生。

國際生存組織指出,目前只能住在喀拉哈里保護區外的布希曼人,只要打獵就會被捕或被毆,生活只能靠政府救濟,除非讓布希曼人返回世代居住的喀拉哈里,否則這一地球上特獨的少數民族和生活方式將瀕臨滅絕。

【2008/12/10 中央社】

2009年1月25日 星期日

豆丁海馬被盜 保護區淪紙上公園

九日聯合報報導墾丁海域的「豆丁海馬」連同牠棲息的柳珊瑚(海扇)一起被人盜走,引起保育界關切,並公開懸賞緝凶。主要是因為這種體型超小、模樣可愛的魚類,近年來已成為珊瑚礁區的「名模」,吸引了不少潛水客專程前往拍照及欣賞,可帶來生態旅遊的可觀收益。

豆丁海馬是成熟體長只有兩公分左右的小型海馬,全球目前只發現了四種,但台灣已發現了兩種,這次被盜走的是「巴氏海馬」,另一種曾在綠島被拍到的是「克里蒙氏海馬」。其實所有三十餘種不論體型大小的海馬,在二○○二年均已被「瀕臨物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列入公約附錄Ⅱ的物種,和魚類中體型最大的鯨鯊及象鯊、巨口鯊一樣均已被列入保育類動物。台灣去年將鯨鯊(豆腐鯊)列入我國保育名錄。體型嬌小的豆丁海馬因善於偽裝,不易被發現及評估,在其數量及分布的資訊均不足的情況下,也和許多稀有海水魚類一樣甚難被列入保育名錄中。這也是海水魚類的保育何以目前多半只能靠棲地保護來保育;也因為牠的珍稀,即便是研究人員也不忍採集,所以目前台灣各研究機構還都沒有收藏牠的標本。

而海扇的被盜又要遠比海馬的消失損失更大,因為一株夠大的海扇至少要數十年或上百年才能長成。海馬和海扇都是保育物種,但海扇更代表了棲地,因為一株海扇的消失,跟著減少的物種絕對不是只有豆丁海馬一種,許多與海扇有密切共生關係的蝦、貝等無脊椎動物也都會跟著消失。這也是何以深海珊瑚漁業不應輕易開放。因為生物多樣性的保育應以「棲地保護」為重,需保護該棲地中所有的物種及其生活環境。海洋保護區的劃設已成為海洋生物及漁業資源可否永續發展的不二法門。

豆丁海馬被盜的事件,再次凸顯出台灣海洋保護區缺乏管理與取締、民眾守法觀念不足,以及保育教育宣導不夠的根本問題。台灣的海洋保護區已由不同部會劃設了不下七十餘處。但大多的保護區因為邊界不明、沒有告示牌、保護的目標物種消失、以及沒有監測與有效管理,而形同虛設,淪為有名無實的紙上公園。

其實保護區是資源及生物多樣性復育最簡單、最有效、最省錢、且最根本的辦法。只要有人嚴加取締,保護區的成效不出兩、三年即可顯現。墾丁海域的「後壁湖海洋資源保護示範區」雖然面積不大,但因為認真取締,兩、三年下來,大大小小的魚群和睽違已久的魚種又都再回來了,而且在保護區內的魚都比較不怕人,很快就成為墾丁新的潛水旅遊勝地。

總之,海洋保護區的增設固然重要,但有效的管理才是成敗的關鍵。如果管理單位的人力及物力不足,建議可以聘用巡守員或管理員,甚或替代役來執行,要不就補助當地社區居民共同來監管。其實所需經費不多,又可創造工作機會,解決目前失業問題。希望這次豆丁海馬被盜事件,能夠引起相關單位重視海洋保護區之管理和執法。

【2009/01/15 聯合報】

2009年1月22日 星期四

危險中橫不該再搶修了

  • 2009-01-10 中國時報 【賀陳旦】

     去年十一月南投縣政總質詢中,李朝卿縣長和賴忠政議員分別對國道六號〈霧峰到埔里的高速公路,簡稱國六〉發表期待。李縣長呼籲已延遲通車的國六不要到明年三月才通車,希望明年春節前即能卅八公里暢通〈現已開放東段七公里〉。賴議員則擔心有了國六,台十四線〈中潭公路〉人車減少,草屯會變「死城」。

     賴議員的疑慮是有依據的。許多城鎮都因跨區交通系統改變而或興或衰:三峽河運不及鶯歌鐵路;西螺發展被斗六後來居上如是理;甚至日月潭湖艇生意在環潭路完成後一落千丈亦即此理。國六若真如計畫所稱:台中到埔里從兩小時縮短成半小時,請問還有人會從台中進草屯市區去消費吃飯嗎?所謂交通帶來的發展,是屬於資本雄厚,在交流道附近,或靠近景點、大區塊的開發商,不會是原來的小吃和柑仔店。這個景象明年就會陸續呈現在台十四線沿路了。也會發生在蘇花高、花東高走廊上。

     強調給東部居民高速公路好平安回家的論者,可能得先認清當地方產業不敵挾高速車流而來的外資掠奪時,想回的家還留不留的住?引進車流的路,同樣也會把勞動力往外帶走。賴議員的質詢,看到了高速公路建設中比工程環保更深刻的問題──城鄉發展必然為之扭轉。配套不善,地方先受傷害。

     草屯是否因國六而衰落,是交通建設的衍生效應。李縣長期望中橫高速公路早日通車,則引起我們注意交通的直接效應:「車流的路徑會改變」。國工局當初即規畫高速中橫為舊中橫〈台八線〉替代道路。如今花費三五○億高速公路即將通車,怎麼又要計畫再向天挑戰,修通中橫?

     九二一後,行政院於九十三年八月明令不再強修通行中橫。中橫現仍未開放的路段是谷關到德基。仔細來看,受影響的是一,沿線約三千人生活出入,二,六座電廠維修,三,佳陽一帶果菜運送,四,從谷關去合歡山的遊客。就路網來看,明年春天國六通車後,梨山水果、合歡山的遊客經台十四轉國六去台中,將比牛步駛經台八〈危險中橫〉脆弱路段還省時間。另外,雪隧通車後,許多果蔬消費和旅遊客源已經移轉到台北市場,台七甲〈新中橫〉自然成為梨山地區北向的孔道。

     至於台電人進出,有它絕對的地緣關係,無法單純就車流路徑來評估。但台電需求連帶的成本太高了!四年前據說花一七○億修復六電廠,可發一一○萬千瓦,約為總電量二%。去年八月台電重新估計,僅修復青山電廠要二○七億,可供應出總發電量的○.三%。益本各見消長,似乎更不經濟了。所以台電需求應該另案衡量,暫時放在一邊。所以,剩下來的只是第一種需要。

     舊中橫曾在九二一後兩度搶通並付諸流水,國家既已證明一再努力而未成,居民當能諒解不宜強求。就財源而言,也有現成機會。原由「九二一重建基金會」運用的四十五億各界捐款節餘,雖已移往政府「賑災基金會」,今若以災民生活重建目的,運用該筆款項,有計畫的協助居民漸離困境,自力營生。法理情兼顧,再適宜不過了。

     搶通中橫本來就是一個危險念頭,而且是為了一時口頭承諾所冒的國家級風險。如今,有了高速中橫,正可以就各種替案從容評析,化解通車/不通車間對立,來緩和行險的壓力。怎麼還要搶急發包,一意犯險呢?當年,三五○億建卅八公里高速中橫,不能不說是大手筆。為的是買得不與天爭路的智慧,買得不屈就少數民意的勇氣。此刻,新路將通,如何面對舊路?願主事單位明察!

     (作者為前中華電信董事長)

咱的社會:哀古窯 為文化守喪

  • 2009-01-10 中國時報 【李碧勳╱苗栗市(護窯行動聯盟連絡人)】

     苗栗縣是全台唯一保有五種傳統產業的窯爐之縣份,是最具陶窯文化資產的重鎮。但是,其中有三座古窯(八卦窯紅磚煙囪、四角窯和包子窯),因位於苗栗高鐵文化特定區內,土地要重畫,九日上午被縣府配合強勢警力,先把三座窯拆了。在地的「護窯行動聯盟」決定為古窯守喪,並依殯葬禮儀,為古窯逢七舉辦喪儀。

     深具人文歷史價值的古窯,被粗暴的公權力怪手一揮,就給剷平了。從此,苗栗的陶窯文化資產,又缺了一角,不曉得什麼時候,就會統統變為烏有啦!

     國際文化觀光局請來的古窯評鑑委員,認為這些古窯,未具稀有性和獨一無二、且年代不久遠,沒有保留價值,函文給工商發展局,在期限內拆除。這完全是官商勾結的操作。如果按照「國際文化觀光局」這種「國際」邏輯,台灣所有的古蹟與國際間相比,都「未具稀有性和獨一無二、且年代不久遠」,都應該拆除,連總統府也包括在內。

     苗栗縣政府把窯給拆了,也拆掉自己發展產業觀光的台。我們對被消滅的古窯哭泣、憑弔,也為苗栗縣的官僚作為悲哀。

2009年1月3日 星期六

環境美化師,月薪2萬 環保署明年增聘1,234人

  • 2008-12-18 工商時報 【呂雪彗╱台北報導】

     環保署長沈世宏昨天宣布推出「清淨家園顧厝邊綠色生活網」,明年一月起將配合短期促進就業,聘雇1,234名「環境美化師」,協助全國7,800個村里在該網建置部落格與環境巡檢圖,月薪2萬元左右,至少僱用半年,希望將台灣打造為「東方瑞士」。

     配合新網站上路,將會僱用1,234名環境美化師,以聘用懂電腦的失業大專生優先,期間半年至1年,月薪約2萬元。明年1月分發到各縣市協助村里長建置部落格,預計每10個里就配1人, 除維護部落格,並配置腳踏車、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到村里巡查,協助劃設環境巡檢圖,讓里長與志工隨路線圖巡檢,建立通報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