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26日 星期二

雲南野生動物「肇事」問題日益突出

近年來,由於自然保護區的建設、生態環境的恢復和野生動物保護政策的實施,雲南省境內各種野生動物種群數量大幅增加。但隨之發生的野生動物「肇事」也日益突出,每年造成經濟損失數千萬元。

據雲南省林業廳介紹,2007年雲南省野生動物"肇事"案件共有42653起,其中人身傷害案97起,造成86人受傷,11人死亡,共造成財產損失7168.61萬元人民幣,同比增加59.92%。雲南地處中國西南邊陲,有大面積的原始熱帶雨林和獨特的山地垂直景觀,是野生動物的王國。在全國335種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中,雲南就有243種,佔全國的72.5%。

統計數字顯示,目前雲南境內的亞洲象已經從上世紀80年代初的140餘頭增加到目前的300頭左右,白馬雪山自然保護區內的滇金絲猴從建區時的400餘只已增加到900餘只,無量山自然保護區的黑冠長臂猿也由建區時的50群200餘只增加到目前的96群400餘只。野象、野豬、黑熊、虎、豹等大型動物的數量也明顯增加,與當地居民的衝突隨之日益突出。

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野象每年都會在莊稼成熟時,到農田�啃食玉米、甘蔗、香蕉等作物。2007年,在地處世界自然遺產「三江並流」區腹地的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共有26個村遭受「熊災」,莊稼和家畜不同程度受損,並有1位村民在遭遇黑熊時下巴被抓爛。

對此,雲南省政府每年花大力氣避免和減少野生動物「肇事」事件發生,包括向村民宣傳防範野生動物的知識,幫助村民加固防護柵欄等措施。據悉,雲南省每年因野生動物「肇事」造成人員傷亡和莊稼受損的補償費用約1000萬元人民幣。

【2008/08/21 新華社】

2008年8月24日 星期日

BOT 台灣自然生態殺手

  • 2008-08-20 中國時報 【陳昭倫】

     爭議連連的阿里山森林鐵路三合一BOT開發案,在環保署十八日召開環評專案小組審查會議中,首次審查即被環評委員做出「不予開發」的結論。這樣的結果不僅給予當地守護家園的住民和長期以來監督政府BOT開發案的環保團體,一個正面的回覆,更將BOT這個逐步侵蝕台灣自然生態的大怪獸,攤在陽光下,一步步的讓人民清楚牠的猙獰的面目。

     阿里山BOT案是農委會林務局委辦,內容主要是阿里山森林鐵路及沿線各場站的委託經營、沼平車站旁二.二公頃土地興建二○八間客房的觀光飯店及十間別墅套房。這些大型的工程對於位於海拔二千二百一十六公尺的高山生態將有著重大的影響。除了台灣特有種的樹木種類,更大的影響將是未來水源的使用、廢水的排放與下游鄒族原住民部落的生命財產安全。當這些可能的影響被攤開來,再加上有環評委員的「良心」加分。被給予不予開發的結論是裡所當然的,至少也先保留住這塊山林樂土。

     相反的,同樣是阻擋BOT觀光旅館開發案對生態環境的破壞與原住民權益的剝奪,台東杉原美麗灣飯店BOT案的命運就沒有阿里山來的幸運。杉原灣位於離台東市不到十五分鐘車程的海邊,在綿延一.五公里的海域之內,就擁有珊瑚礁、藻礁招潮蟹灘地與綿細的沙灘等豐富的生態。同時也是阿美族莿桐部落與閩南富山聚落長期以來是漁業捕撈主要場域。

     然而,美麗灣飯店規避環評的取巧之下,在兩年之內,一棟瓦白體的建物就佔據了沙灘的正中央,完全與周圍綠色的景致格格不入。這個大怪物距離高潮線僅有五十公尺,而最近的珊瑚礁只有二一五公尺。在環保團體發現這一違法的工程,而且縣政府協助業者分割土地,有包庇業者之嫌,於是一狀告上法院。今年一月法院裁定,美麗灣在通過環評以前必須停工,創下了環保團體以公民訴訟告贏地方政府的先例。但在觀光縣長鄺麗貞的強渡關山主導之下跟換環評委員,讓美麗灣飯店在六月有條件通過第六次環評。這下子,環保團體又得要疲於奔命向高院提告,以便保留住東台灣這塊最為完整的海洋樂土。

     在過去民進黨執政八年中,BOT成為政府鼓勵民間參與投資公共建設的尚方寶劍。這些年被認為台灣最成功的BOT,就數還出書頌讚BOT的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但是BOT的經營也儼然成為不折不扣「國立海洋馬戲團」的表演場。為了吸引暑假的人潮,海生館在媒體大買廣告跑馬燈,強力放送白鯨生態教室,並且讓肥皂劇的演員大力配合,小白鯨輪班的與觀眾親密接觸後,今年七月一隻名為小的小白鯨卻不明原因的暴斃,而剩下的兩隻卻不知去向。這樣的消息只有少數的傳媒報導,而海生館花錢的媒體卻仍持續強力放送小白鯨與人接觸的新聞與跑馬燈。

     大家可知道,海生館前後總共已死了四隻小白鯨,而在你親吻小白鯨的同時,你也讓牠成為下一個犧牲者。但我們對於BOT海生館這種枉顧生命的怪物卻束手無策,更不要提一直被教育團體所詬病的各項海洋教育與研究的功能了。

     阿里山特有種的樹木消失和山林的破壞、台東杉原灣珍貴的海洋生態被汙染、枉顧原住民族自然主權和海生館枉死的小白鯨,看起來似乎毫無相干的事件,卻都因為BOT這個關鍵字而串連在一起。說BOT是台灣自然生態最可怕的殺手,其實一點都不為過,你說不是嗎?(作者為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2008年8月17日 星期日

東部發現最大最完整藻礁 專家籲列保護區

(中央社記者盧太城台東縣十二日電)東海岸杉原海灣發現面積相當廣、發育完整的藻礁,這也是東部海域最大的藻礁;不過,水中發現許多廢棄的漁網,專家建議這處藻礁區應列為自然保護區。

在台東縣杉原灣調查珊瑚的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陳昭倫,日前下水調查杉原灣的南礁時,意外發現南礁是一大片的藻礁為基底,然後再與珊瑚混生,這也是東部發現面積最廣的藻礁。

陳昭倫說,這一片藻礁的範圍相當廣,應該是除了墾丁公園內佳洛水之外,東部海域主要的藻礁,而且由水下的狀況看來,這處藻礁發育狀況很好。令人訝異的是,依照藻礁的生長環境,杉原灣的海水溫度偏高,為什麼會有發育完整的藻礁,值得探討。

陳昭倫表示,藻礁的形成都是數千年的累積,不但在生態系上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它發育過程也是海岸海岸變遷的證據和「天然紀念物」。不過,藻礁區域內的水中廢棄的魚網甚多,覆蓋珊瑚和卡死珊瑚礁魚的情況嚴重,相關單位應該儘快將杉原灣藻礁區劃為自然保護區。

藻礁為石灰藻(calcareous algae)是經由鈣化作用沈積碳酸鈣,當石灰藻死後留下此一底質又為後來者所利用,周而復始慢慢地沈積成礁體;藻礁和和珊瑚礁不同,藻礁是植物,珊瑚礁是動物;藻礁平滑均勻,珊瑚礁銳利。

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林宗政的研究報告表示,一般人對藻礁比較陌生,但是這個名詞在台灣所代表的意義卻是十分珍貴,因為台灣的藻礁海岸總長度遠比珊瑚礁海岸短得許多。

藻礁分布的地帶因地形及季風的原因吹砂嚴重,沙丘發達,也不易於接近,再加上以往在戒嚴時期近乎海禁的政策更隔絕了一般人接近的機會,且大部分的藻礁在漲潮時都淹沒在水面下。970812

2008年8月13日 星期三

阿瑪斯號浩劫後 龍坑珊瑚長回來了

「歷經七年半時光,遭希臘籍貨輪阿瑪斯號所載燃油汙染的墾丁龍坑海域珊瑚已恢復汙染前原狀。」接受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監測的海生館研究員樊同雲說,最近調查發現,珊瑚覆蓋率已達百分之廿六,和發生浩劫前的覆蓋率相差不多。

他指出,龍坑生態保護區浪濤洶湧,每次颱風過境都會帶來巨浪,珊瑚生長不易,覆蓋率最高時僅達百分之廿六;最近調查遭燃油汙染區的珊瑚,也已恢復到百分之廿六。

原在龍坑海域漂流的小片船骸被打撈上岸後,珊瑚已有逐年增加趨勢;龍坑珊瑚浩劫恢復如此快,世界罕見,應與風浪大,又在保護區內,人為干擾少,環境適合珊瑚生存有關。

龍坑生態浩劫發生在九十年一月十日,重三萬五千噸的阿瑪斯號貨輪在鵝鑾鼻附近的龍坑發生機械故障,漂流四天後觸礁,船身斷成兩截沉入海底,船上所載一千一百多噸燃油漂散並汙染海域,船骸、礦砂覆蓋海底,影響海域面積達五萬五千平方公尺。

樊同雲說:「龍坑的珊瑚在船骸碎片隨海浪亂刮及礦砂覆蓋後,珊瑚驟減,幾乎到零。」四年前國科會委託中華民國珊瑚礁學會調查,龍坑生態保護區的珊瑚覆蓋率仍在百分之五以下,政府把阿瑪斯號沉船汙染海域日訂為「台灣海域受難日」。

環保署曾赴挪威打國際海洋官司,向船公司索賠三億五千九百萬元,法院以缺乏珊瑚損失數據,只判賠九百萬元,比官司費一千六百萬元還少。

【2008/08/12 聯合報】

星填海造地工程導致西部海岸六成珊瑚死亡

  • 2008-08-12 【中央社】

     新加坡發展經濟填海造地,卻造成生態浩劫。新加坡國立大學生物系教授鄒樂明指出,西部大士和裕廊一帶,有百分之六十的珊瑚在一九七零到一九九零年代遭填海工程破壞,死亡殆盡。

     鄒樂明是在十年一度的「國際珊瑚礁年」開幕儀式上,向媒體做出上述表示。

     新加坡大士和裕廊一帶是工業重鎮,政府多年來在當地填海造地,並曾引發馬來西亞政府抗議,指責影響生態。

     鄒樂明指出,新加坡西部大士和裕廊一帶,原本有大片珊瑚礁生態,目前珊瑚礁只剩下百分之四十。其餘百分之六十的珊瑚礁,則在填海和填海工程製造的沉澱物累積在珊瑚礁上,導致珊瑚無法呼吸和吸收陽光而死亡。此外,沉澱在海床上的沉澱物也覆蓋珊瑚產下的精子和卵子,導致珊瑚無法繁衍。

     不過,鄒樂明表示,令人驚喜的是,新加坡沿海二百五十一種珊瑚中,只有一種消失,因此新加坡國際珊瑚礁年委員會希望,能在十年內把新加坡打造成「珊瑚天堂」。

     鄒樂明坦承,要在二零一八年達到「新加坡珊瑚礁天堂」的目標有困難,但並非不可能。

     國際珊瑚礁年委員會主席李俊輝向媒體說,新加坡陸地上的環保做得很好,空氣品質也還可以,但海洋生態方面,新加坡做得實在太少。因此他們五、六年前擬定「藍色計畫」,希望推動海洋生態保育活動,並建議政府把一些島嶼和周邊海域規劃為海洋生物保護區。

     委員會也將整理現有珊瑚數據庫更新資料,最後建立一個新加坡全國性的珊瑚礁數據庫。

研究:保育有成 座頭鯨和南露脊鯨數量回升

  • 2008-08-12 【中央社】

     根據「國際保護自然聯盟(IUCN)」今天公布的最新研究報告,原本快要瀕臨絕種的座頭鯨和南露脊鯨,數量已經開始回升,生存威脅機率降低。

     但是,這項報告警告,一些較小型的鯨魚,包括一種鼠海豚,正面臨更大的絕種危機。

     IUCN主席李維茲指出:「座頭鯨和南露脊鯨由於受到保護免受商業捕殺,在許多分布區,數量都正在恢復中。」

     他認為:「這是一個保育成功的重大案例,同時也清楚的顯示,在保護這些海洋巨大生物時,應採取那些行動。」

     但研究結果顯示,目前仍有近四分之一的小型鯨魚,存活數量仍受到威脅。其中百分之十被列為瀕臨絕種或嚴重瀕臨絕種,鼠海豚即為一例。

     IUCN表示,鼠海豚生長在加州灣,被認為是下一個可能滅絕的海洋生物,目前野生鼠海豚的總數只有一百五十隻左右。

     IUCN是一個國際生態保育組織網,由超過一千個政府和非政府機構組成。它所發出的瀕危物種色名單被廣泛的作為瀕臨絕種動植物的索引使用。

    

2008年8月10日 星期日

南極企鵝 成群抵達巴西沿海

每年這個時候,住在巴西里約熱內盧或前往聖保羅沿海地區的民眾,經常可以看到成群的南極企鵝抵達海岸。但是,對東北地區的居民來說,卻是生平頭一遭遇到這樣的現象,而且企鵝的數量驚人。

據聖保羅「午報」報導,到目前為止,里約海岸已發現約三百隻企鵝,比過去兩年加起來的數量還多。東北部首府薩爾瓦多沿海一帶也發現兩百隻企鵝,但某些投機商人卻將牠們捉起來在海邊出售,每隻要價巴西幣五百元(約三百美元)。

根據企鵝的生活習性,每年這個時候都會離開冰天雪地的南極,沿著海流踏上百公里外的海中捕蝦捕魚。然而,專家相信,因為地球暖化的緣故,海水溫度升高,海流速度加快、變強勁,令企鵝不由自主的游動超過一萬公里。

由於水中高速運動熱量的喪失加速,很多企鵝游到岸邊時,體重已減輕一半,非常虛弱,需要外力幫助才能夠進食。

目前,這些鳥類已被巴西海洋動物研究所救起來接受照顧,約四十五天後將由空軍協助載到巴西最南端,重新放回海水裡生活。

【2008/08/06 中央社】

2008年8月9日 星期六

大鵬灣急開發 危及屏東溼地

  • 2008-08-05 中國時報 【林和生╱屏東報導】

     台灣最南端的樹林隨著鄰近大鵬灣的開發,原有的溼地風貌跟以往大不相同,而如今還有一塊被完整保留的天然溼地,平常人煙罕至,連居民也鮮少人知。當地居民擔心政府獎勵民間投資休閒遊憩案動工後,東港唯一淨土可能也要消失,因此全力請命保存。 

     這塊天然樹林位於東港嘉蓮里,必須撐著竹竿、搭乘膠筏才能到達此處未受汙染的淨土,隨後映入眼簾的是兩旁保存完整的海茄苳。嘉蓮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林佳進表示,除了這處天然景象外,其餘的紅樹林都因人為開發而消失殆盡。

     林佳進擔心大鵬灣進入BOT開發期程,最後一塊淨土可能因此消失,那麼,昔日漁村風情就僅能回憶了。

     大鵬灣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副處長張隆城則表示,這塊得天獨厚的天然溼地,將來除了會持續保存及加強復育外,主要會作成教育用途,讓溼地生態在當地永續發展,居民可以不用擔心。

     溼地規畫公園 影響漁民生計

     林佳進說,幾十年前,嘉蓮里約有三百戶人家仰賴鄰近溼地維生,居民在溼地架設「港口網」,早上布網下午收網,仰賴其中魚貝生態,要賺得三餐溫飽,可說不成問題。

     直到政府開發大鵬灣,溼地紛紛被規畫成公園,加上少數不肖漁民開始將大小魚兒一網打盡,初期每天賺進斗金的漁民,現已嘗到無魚可抓的苦果。

     久而久之,僅剩少數漁民會到這塊溼地作業,連當地居民也鮮有人知,遑論外地人。林佳進說,除了海茄苳外,還有土陳香、濱江薊等溼地植物,招潮蟹屬紅管仔最多,以往供觀賞用,但現在數量已大不如前。

2008年8月8日 星期五

護國寶魚 大甲溪環山段封溪

2008年08月01日蘋果日報

 
台中縣政府公告大甲溪環山段封溪護魚三年,違法捕魚者先勸導,不聽者將依法開罰。資料照片 圖片: 1 / 1


【洪紹欽╱台中報導】大甲溪環山段是國寶魚櫻花鉤吻鮭及高山魚固魚重要棲地,但傳有釣客濫捕魚魚供應山產店,危及魚兒生機,台中縣政府昨公告大甲溪環山段全長八公里即日起封溪護魚,由環山社區巡守隊每天巡守,縣府農業處強調,違反封溪護魚規定者將依《漁業法》罰鍰三萬至十五萬元。
農業處自然保育科長李代娟說,位處德基水庫上方的大甲溪環山段蘊藏豐富魚類資源,過去因有人濫捕,即公告封溪護魚,由地方居民巡守,本月十七日期滿,決擴大封溪護魚範圍,由大甲溪龜山攔沙壩起至環山第三吊橋六五果園處止,全長八公里,為期三年。

違釣依《漁業法》罰鍰
環山社區巡守隊總幹事羅學良指出,高山魚魚肉質鮮嫩,被饕客視為山珍海味,造成濫捕,使得魚兒日益枯竭,為此,該社區組成巡守隊,自縣府二○○四年公告封溪護魚後,巡守隊每天派三人巡守,初期每月平均約發現四、五件,後來減至一、二件,釣客經勸導多半會離去。
農業處自然保育科長李代娟強調,發現濫捕時會先勸導,制止不聽者則報警,再送給該科依《漁業法》裁罰。

2008年8月6日 星期三

台灣還剩幾個像樣的海灘?

  • 2008-08-05 中國時報 【劉新圓╱北市(研究人員)】

     新聞報導宜蘭頭城海水浴場因興建烏石港,導致浴場近二公里長灘及廣約六十座足球場大沙丘消失,縣府決申報廢場。這不禁喚起筆者塵封兩年的記憶。

     前年七月,筆者一家人自礁溪開車往台北走,想沿路找個海灘旅遊手冊上指示最近的海水浴場是頭城,到了頭城海水浴場,發現空無一人,連管理員都沒有,我們步行到海邊,竟然看不到沙灘,洶湧的海水不斷拍打著岸邊堆積的大石塊,其場景與最近新聞所拍攝的相去無幾。

     同年八月,我們到傳說中重點風景區大鵬灣。門票上推薦所謂「台灣夏威夷」的青洲濱海遊憩區,遊客稀落,原本規畫的餐廳全部歇業,黑色的沙灘上布滿了漂流木、石礫、鐵絲,連要去親海都危險重重。大鵬灣內有部分業者提供香蕉船、風帆等水上活動,但詢問度不高,是否撐得下去令人懷疑。據說,政府還要投資,擴大大鵬灣風景區的範圍。

     綜觀整個台灣島的海岸,最漂亮也最受歡迎的,大概就是懇丁南灣了。白色的沙灘、碧綠的海水,難怪每年夏天都人滿為患。但是,據說,這裡的水上摩托車是非法的,所以游泳很危險,連帶衝浪者也望之卻步。既然非法,為什麼政府不積極取締呢?

     筆者曾聽一位導遊說,台灣對陸客最具吸引力的景點之一,就是海灘。但看看台灣的海灘,不該開發的硬要開發,開發了又不好好經營管理。頭城海水浴場早幾年前就該廢棄了,卻到最近才申報。而最漂亮的海灘,又放任非法摩托車橫行。難道我們一定要坐飛機到國外,才能放心地享受碧海藍天嗎?

2008年8月5日 星期二

堤防不擋水 破壞台灣白魚棲地

  • 2008-07-30 中國時報 【林淳華╱中縣報導】

 天災?人禍? ▲台灣白魚僅存在中縣新社、南投縣埔里,正在申請瀕臨絕種的動物。(林淳華攝)

     全台僅剩下一千多尾台灣白魚,在台中縣食水嵙溪最後的據點中,因接連兩次颱風,加上縣府擋土牆、消波塊對白魚棲息地的蹂躪,讓弱勢的台灣白魚愈來愈稀少,成為堤防工程測試的犧牲者。

     根據南投特有生物中心調查,台灣現存一千多尾台灣白魚,僅分布在南投埔里、中縣新社兩處。但埔里的棲地有筊白筍、福壽螺,由於人們使用農藥毒死福壽螺,連帶將台灣白魚毒死;新社食水嵙溪棲地的環境還好,尤其番社嶺橋附近有水草,是白魚最佳的棲地。

     白冷圳促進會總幹事徐炳乾說,番社嶺橋原本設立擋土牆,最近改為消波塊。當初他建議縣府,為了保存白魚棲地,不要做堤防工程,但縣府堅持把工程完工,結果還是淹水;消波塊應放在更需要救災的地方,放在此處根本是浪費資源。

     徐炳乾說,原本會淹水的河段就讓它自然淹水,不要再浪費公帑。白魚遇到大水,會游入兩旁的水草避難,水退了,又重新回到棲地。但如今水草變成消波塊,白魚根本無處可躲。

     特有生物中心副研究員李德旺說,一個月前曾到施工的食水嵙溪河段,發現台灣白魚愈來愈少。

     如果河段經常施工、發生大水,會驚擾台灣白魚的生長、繁殖,預估將剩下不到一千尾。

     李德旺說,還好番社嶺橋一百多尾白魚曾移到山區溼地避難,當做保種之用,未來還是要放回去。只有回到棲地的白魚才是真正存活,實驗室、人工復育再怎麼多,都沒有意義。

     縣府工務處打算移除消波塊之後,使用蛇籠工法,李德旺認為,蛇籠有如刀切,對魚類非常不好。

     目前在野外的台灣白魚族群,比櫻花鉤吻鮭數量還要少。林務局正在申請台灣白魚成為瀕臨絕種動物,以爭取更多的資源復育白魚。

     李德旺指出,埔里、新社白魚外觀都一樣,都有獨特的基因,不能交配弄混,以維持遺傳的多樣性。他感嘆說,各界對於台灣白魚的關愛,真的太少了。

2008年8月2日 星期六

廣角鏡》桶盤嶼 不敵雙颱掃


圖╱肇瑩如

澎湖縣爭取列入世界遺產的「桶盤嶼地質公園」玄武岩景觀,禁不住卡玫基與鳳凰颱風摧殘,高大岩柱嚴重崩落傾斜。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今起封閉環島步道部分路段,禁止遊客闖入。桶盤嶼玄武岩柱有「澎湖黃石公園」美譽,形成於一千多萬年前。

【2008/08/01 聯合報】

泰姬瑪哈陵敷面膜 還其本色

自由時報20070516 空污嚴重 白色大理石變黃〔編譯魏國金╱綜合新德里十五日外電報導〕
空氣污染將印度見證愛情之堅、聞名於世的白色大理石建築「泰姬瑪哈陵」變成全無浪漫可言的黃色。然而,如同許多遲暮美人採用的回春妙招,專家也建議敷以特製的泥漿面膜,讓泰姬瑪哈陵恢復昔日魅力。

一份十四日提呈印度國會的報告指出,儘管政府勞心費力來保護這座十七世紀的宏偉建築,然而空污仍令其蒙塵。由石油燃燒與粉塵所產生的高密度懸浮微粒,就是令泰姬瑪哈陵染黃的罪魁禍首。該報告表示,「沉澱在泰姬瑪哈陵閃閃發亮的白色大理石上的懸浮微粒,會釋出黃色物質到大理石表面上。」

印度國會的交通、觀光與文化委員會,根據阿格拉市空污監測實驗室的資料完成這份報告,泰姬瑪哈陵坐落在印度首都新德里東南方兩百一十公里處的阿格拉市,該市設立空污監測實驗室,以了解空氣污染對這座歷史遺跡的影響。

報告指出,泰姬瑪哈陵周邊環境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濃度都還差強人意,然而除了短暫的雨季外,空氣中的懸浮微粒則固定維持高密度狀態。

特製泥漿敷塗 恢復紋路

該報告建議,將特製的泥漿塗在泰姬瑪哈陵上,以恢復大理石的清麗紋路。報告說︰「為了恢復泰姬瑪哈陵的原始光彩,應採用不具腐蝕性與磨蝕性的黏土包覆療法,以卸除附著其上的沉澱物。」

這座一六四八年完成的白色大理石圓頂建築,是蒙兀兒帝國皇帝賈汗,動用兩萬人力、耗費十七年的光陰,為其愛妻穆塔芝.瑪哈所建造的。泰姬瑪哈陵安置有兩人的陵寢、一座清真寺與其他一些蒙兀兒王室成員。

泰姬瑪哈陵每天吸引大約兩萬名遊客造訪,為了縮減空污,汽車與巴士不得長驅直入,必須停在兩公里外的停車場,遊客再利用電動巴士或馬車接駁遊覽。

南太平洋 將限制深海拖網捕魚

自由時報20070507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
南太平洋地區國家達成協議,限制深海拖網捕魚,以保護南太平洋海域生態。這項歷史性協議將於九月三十日生效,全球四分之一的海床此後將免遭拖網破壞。

協議九月卅日生效

根據「南太平洋區域漁業管理組織」二十多個成員國四日在智利仁納卡市達成的協議,除非已經做過事前評估,並採取嚴密防範措施,不然漁民在目前已知,或是可能存在脆弱海洋生態系統的南太平洋水域,都不得使用拖網捕魚。

為確保協議落實,將設立觀察員及監測制度,拖網漁船只能在瀕危海洋生態系統五海里外活動,不能越界。

南太平洋則擁有全球最後一個原始深海環境,其範圍從赤道到南極洲,從澳大利亞到南美洲西岸。專家指出,拖網捕魚不僅會破壞海底珊瑚,拖網造成的塵沙浮動,還會讓其他海底生物窒息。

紐西蘭的深海拖網捕魚佔整個南太平洋公海地區的九成。紐西蘭代表說,由於必要的研究及評估所牽涉到的成本,還有觀察員的規定,使得這項協議形同禁止拖網捕魚作業。

形同禁止拖網捕魚作業

由十多個環境保育團體合組的「深海保育聯盟」對此表示歡迎。發言人馬修.吉安尼稱這是保護公海生物多樣化的一大步。該聯盟並呼籲其他國家效法南太平洋地區的做法,也是朝著落實聯合國大會去年十二月通過的一項決議案邁出第一步。該決議案敦促各國採取單方面預防性措施,確保深海拖網不會對海床造成嚴重破壞。

不限制 海魚恐在50年內滅絕

上個月,著名科學家曾經警告,如果不採取措施限制拖網捕魚,五十年內海魚即將滅絕。漁業專家指出,拖網捕魚是一種破壞性很強的捕魚方法。 一些生長速度非常慢的魚類,需要幾十年才能繁殖。這種魚類格外容易受到拖網捕魚的傷害。

除南太平洋海域外,科學家指出,大西洋東北部的珊瑚群也已遭到破壞,因此必須迅速控制在此地區的深海捕魚活動,特別是拖網捕魚的方式。

2008年8月1日 星期五

史無前例!麥當勞、綠色和平 攜手護雨林

自由時報20070425〔編譯張沛元╱綜合報導〕
美國華盛頓郵報二十四日報導,為保護具有調節全球氣候功能的巴西亞馬遜雨林,環保團體「綠色和平」與速食業龍頭麥當勞罕見地攜手合作,成功迫使大豆業者未來兩年停購任何亞馬遜雨林新開墾區種植的大豆。

今年一月,四名綠色和平環保人士與四名麥當勞企業代表連袂搭乘小船,溯亞馬遜河而上深入地球之肺,以探查農民砍伐處女林種植大豆的第一手現況─麥當勞是雨林大豆的買主之一。儘管綠色和平不久前指控麥當勞是破壞雨林的幫兇,但到了這趟雨林之旅時,雙方已是合作無間的環保夥伴,聯手施壓巴西最大大豆貿易商史無前例地宣布停購來自新砍伐的雨林大豆。

綠色和平與麥當勞合作為環保貢獻心力,反映全球化經濟的複雜、壓力與諷刺,也顯示這種一度令人難以想像的合作關係,竟能顧及連政府都無法處理的環保與社會問題。

巴西雨林大豆的問題,部分衍生自並不相關的基因改造食品爭議。由於歐洲地區排斥基因改造食品,大多數企業到了歐洲都會表明僅用非基因改造之大豆、玉米與其他主食;部分巴西農民從中窺見傳統非基因改造大豆的商機,並在如嘉吉(Cargill)等跨國企業協助下,深入亞馬遜雨林伐林闢地,種植非基因改造大豆與其他作物。

四年前,綠色和平等環保人士透過衛星地圖發現,亞馬遜雨林因種植大豆遭大規模人為破壞後,立即調查哪些企業涉及破壞雨林與購買雨林大豆,麥當勞歐洲分部赫然名列其中─購買規模雖不大,卻是最知名的買主。這些大豆被拿來餵雞,這些雞日後就成為麥克雞塊。

綠色和平自去年春天起,在歐洲麥當勞各分店抗議,並出動抗議船,封鎖嘉吉在亞馬遜的港口;在抗議後,綠色和平與麥當勞開始合作,並找上嘉吉;嘉吉起初以改善當地貧農經濟等理由拒不合作,但綠色和平指控嘉吉引誘欠缺保護雨林知識的農民非法開墾,重要客戶麥當勞也深感不悅;終於迫使嘉吉與其他巴西大豆業者同意停購。

剛果雨林 只值20袋糖?

自由時報20070412〔編譯魏國金╱綜合報導〕
二○○五年二月八日,一群伐木公司代表來到剛果民主共和國(前稱薩伊)中部坐落在廣大原始雨林一端的藍莫科,循世界銀行鼓勵的「社會責任」模式與地主商談伐木合約。幾小時後,族長簽約讓渡雨林二十五年。

依合約,准予伐木公司砍伐數千公頃的珍貴林木,伐木商則承諾為村莊建造三座學校與藥房,族長可獲得二十袋糖、三百包鹽、一些開山刀與鋤頭,所有「禮物」估計花伐木商一萬英鎊(台幣六十五萬餘元),然而,簽約的族長根本不知道,在歐洲,一根原木的行情超過四千英鎊(台幣二十六萬餘元)。

村民發現他們的雨林遭如此賤賣後,要求伐木公司撤離。自二○○五年二月起,伐木公司開路深入森林,源源不絕輸出原木,但村民至今還沒看到學校與藥局,一名男子說︰「我們要求提供棺木,但連這個都遭拒。」

在歐洲公司與剛果的部落族長簽訂的諸多伐木合約中,藍莫科只是其中之一。根據綠色和平組織十一日公佈的報告,藍莫科的待遇還算不錯,在部分協約中,伐木商僅同意回饋約一百美元(台幣三千三百餘元)的糖、鹽與工具。此外,有些合約在三年前簽定,至今仍未見伐木商履約。

這項耗費兩年彙整的報告指稱,由世界銀行支持的伐木工業根本不受控制。

據英國衛報報導,當地領袖認為,如果伐木繼續,村落將永陷貧困。報導說,多達四千萬人仰賴剛果森林存活,然而剛果臨時政府於二○○二年五月發出的所有伐木許可皆有住民。

約有二十家外籍伐木公司活躍於剛果,而中國與其他伐木團體也試圖染指。

捍衛雨林即時通╱亞馬遜盜伐者 一「網」成擒

自由時報20070331〔編譯胡立宗╱綜合報導〕
巴西政府二十九日與「愛林者網絡」簽訂備忘錄,將提供免費衛星上網服務給亞馬遜叢林內一百五十個印地安部落,方便偏遠部落透過網路即時回報非法砍伐行為,以保護雨林 。

巴西政府提供免費上網

亞馬遜雨林遭濫砍濫伐的面積在二○○四年達到最高峰,部份導因於牛肉、雞肉、黃豆等農牧產品的全球需求大增,業者為賺錢不顧禁令逕自砍伐林地。在上述這項計畫實施之前,許多部落對外聯絡非常困難,有些甚至連路都沒有,因此就算族人發現非法行為也難以回報、尋求官方協助。

巴西環保及通訊部門選定與二○○三年成立的愛林者網絡合作,透過該組織的線上回報功能,讓當地部落可以即時回報,揪出違法者。不過,由於現在的上網地點還十分有限,因此包括十三個州在內的地方政府必須先廣設「通訊中心」,才能提升其便利性。

長期投入雨林保育的環保部長席瓦強調,當地部落才是真正的森林保護者,網路將使他們達成保護土地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