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9日 星期一

保護杉原礁區 生態中心成立

國內第一個不分族群、關心海洋生態環境與實地巡護的台東縣刺桐部落生態旅遊中心,昨天成立,催生的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博士陳昭倫說,「希望這步踏出去,能為台灣維護海洋生態注入新力」。

2008年是10年一次的國際珊瑚礁年,陳昭倫在營建署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等單位委託,選擇澎湖、台東的綠島、杉原等3處,進行為期10年的台灣珊瑚礁總體檢。

由陳昭倫與協助台東珊瑚礁總體檢的台東大學生命科學教授彭仁君催生成立的刺桐部生態旅遊中心住民全是阿美族人,將負責杉原灣南礁區域,中礁與北礁區由巡守杉原海洋保護區的漢人負責。

【2008/05/19 聯合報】

環保團體籲建台水泥 停止蹂躪半屏山

高雄市綠色協會等環保團體今天發表聯合聲明,籲請市府速停止建台水泥繼續蹂躪半屏山,接手開發案,改為公辦開發,促使礦區再生。

共同發表聲明的環保團體包括,高雄市綠色協會、地球公民協會、台灣濕地保護聯盟、高雄市左營舊城文化協會、高雄市柴山會及高雄市文化愛河協會。

聲明稿指出,建台水泥位於半屏山麓舊礦區約七公頃餘,計畫結合兩公頃多的國有土地,開發為商業區和住宅區。建台水泥宣稱將投入新台幣六十億元開發,並與市府簽署開發意向書,挾此一意向書,試圖向市府都市計畫委員會施壓,加快通過變更地目的腳步。

聲明稿又說,建台水泥目前財力困難,實質投入僅費用新台幣一億元不到的整地費用,並有轉賣土地給其他開發商的售地行為。

由於開發規劃有諸多不當之處,對於開發案,高雄市多個環保團體都表示反對,包括綠協、地球公民協會、台灣濕地保護聯盟、高雄市左營舊城文化協會、文化愛河協會、柴山會等環保團體,紛紛行文市府提出異議書,要求修正開發內容。

環保團體質疑,建台水泥財務能力堪慮,如何承攬開發案,市府不應在建台水泥未完成水土保持驗收工作前,就允許進行開發。何況半屏山東南坡有一斷層通過,東北方也有一小斷層,開發區地質脆弱應取消興建住宅區,並應有至少二分之一土地回饋做為保安林,以利生態復育、產業再生力,並避免日後造成「天災」。

環保團體強調,半屏山景屬市民共有的公共財,失去後將萬劫不歸,不應短視近利,速效性的開發,而應有宏觀長遠性規劃,將建台水泥廠區、東南水泥廠區、中油廠區的未來,做好全盤思考,再逐步推動。

環保團體並認為,建台水泥工業區變更為住商區對高雄產業空洞化及住宅過剩,更是雪上加霜,無助高雄經濟向上提升。

【2008/05/16 中央社】

2008年5月14日 星期三

人類入侵 渡渡鳥樂園變滅絕地

中國時報 2008.05.12  閻紀宇╱綜合外電報導

     渡渡鳥、模里西斯蚺蛇、紅秧雞、羅德里格斯鸚鵡、留尼旺掠鳥、馬斯克林狐蝠…這些動物有什麼共同點?首先,牠們都是印度洋馬斯克林群島上的特有物種;其次,牠們都已徹底滅絕;再者,導致牠們滅絕的元凶,就是我們人類。

     英國生態學家契克(Anthony Cheke)與古生物學家休姆(Julian Hume),最近將他們30多年的調查研究集結成書,《消失的渡渡鳥國度》(Lost Land of the Dodo)圖文並茂,呈現人類對自然生態無情且快速的戕害。

     馬斯克林群島主要由模里西斯、留尼旺和羅德里格斯島組成,在16世紀末期之前都是無人島,後來淪為法國、荷蘭等西歐強權的殖民地,大規模移民漸次展開,造成島上獨特生態劇烈變化。

     這三座島原本並沒有哺乳類的掠食者與競爭者,因此成為眾多鳥類與爬行類的樂園。其中光是鳥類就有31種是舉世無雙的特有物種,最出名的就是體重可達23公斤、不會飛行的渡渡鳥。

     然而歐洲殖民者定居三島之後,開始大肆捕殺這些珍禽異獸,充當食物或製造生活用品;並且砍伐森林,破壞牠們的棲息地。殖民者帶來的老鼠、豬與猴子則助紂為虐,破壞牠們的巢穴、偷吃牠們的蛋。短短150年內,至少45種物種遭到滅絕。一度悠遊模里西斯島上,不知天敵為何物的渡渡鳥,到西元1700年之前已完全消失。

2008年5月13日 星期二

混合造林防災防蟲 六輕廠跟種

中國時報 2008.04.22  張朝欣╱雲林報導

     台灣各海岸都有防風林,但四湖鄉的海岸防風林是農委會林業試驗所花了十五年、種植五十萬株各種不同樹種的混合防風林。由於林相多樣,非但減少病蟲害,更增加棲息生物的種類。台塑六輕廠見混合林效果好,也委託林試所在廠區周遭種下一四○萬株混合林。

     林試所四湖工作站主任王志斌指出,以往防風林大多是木麻黃單一樹種,有病蟲害、天然更新緩慢等缺點;混合防風林可讓林相多樣,促進天然更新,病蟲害也因各種樹種的阻隔,較不容易發生與蔓延。

     王志斌說,混合林是在原有的木麻黃純林中,種植黃槿、海芒果等廿餘種海岸樹種,藉較高的木麻黃保護,逐漸取代原有純林。以此改變樹林成分,增加樹種歧異,形成較穩定的生態林。他指出,混合林一旦形成,幾乎能永續成長,具有防風、防災功能,更因樹種繁多,吸引各種鳥類、小動物,形成一處生物多樣性的樹林。

     園區內還有海岸植物園管理室,保存西部濱海地區樹種,作為本地植物學研究,並長期選育原生樹種,同時針對沿海溼地需求,蒐集紅樹林類、半紅樹類樹種,可說是一處海岸植物園。

     王志斌說,目前工作站轄區內約有五十萬棵樹,六輕廠區也採用混合造林,在東北季風強勁的離島工業區,成功植栽超過百萬棵樹木,有效減少二氧化碳。

南部山區未砍伐 有利神木生長

中國時報 2008.04.18  王志宏、汪美芳╱屏東報導

     台灣紅檜多半集中在中北部山區,例如阿里山、太平山、雪霸國家公園等處,都有台灣紅檜或台灣扁柏的紀錄。在南部山區,因日據時代未將此區列為砍伐重點,加上缺乏詳細調查資料,反使該區神木得以在深山裡長得既茂盛又健康

     屏東林管處轄區的出雲山、北大武、小關山等山區,海拔一千公尺以上常見檜木生長,以出雲山區最多。林管處人員指出,巨大紅檜多生長在深山,一般人不易見到。盜採林木的山老鼠過去最愛紅檜,近來改弦更張,以盜採七里香為主。

     林務局潮州工作站主任鄭茗懷表示,南部山區一直有紅檜群,他在八十六年前往南橫向陽遊樂區調查,發現十五、六棵台灣紅檜,樹齡約一、兩千年。這些紅檜或受地形及緯度影響,長得沒有中北部山區紅檜高大。

     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楊勝任教授指出,南部山區高大的台灣紅檜,他所見約有一、二十棵,紅檜與扁柏都須生長在濃霧間,台灣海拔一千五百到一千八百公尺是雲霧區,此地區相對溼度高,適合紅檜生長。

     分布數量以阿里山最多,有開採經濟價值,日本人將該區列為砍伐重點。南部山區少有人至,也缺乏調查資料,因此高大的紅檜得以保存至今。

     鄭茗懷指出,南部山區紅檜分布在南橫的檜谷、屏東北大武山等地,南橫往台東一條日本古道也有。這些地方因交通不便,均屬人煙罕至區域,紅檜得以維持原貌。

     山難救助協會屏東區搜救召集人葉志成說,台灣有紀錄的紅檜群很多根部都已出現裸露現象,都是人為踐踏導致,久了樹的這面就會乾燥,出現中空現象,影響整體供水效率,提醒民眾看到大樹時,不要趨前環抱。

2008年5月11日 星期日

紫斑蝶棲地 猴道減量施作開發

中國時報 2008.04.26  許素惠╱林內報導

 紫斑蝶也愛這裡 ▲坪頂森林古道是紫斑蝶棲息地,鄉公所有意開發成休閒步道,唯恐影響生態,邀請生態專家勘察。(許素惠攝)

     林內鄉公所有意開發「猴道」古道,由坪頂串聯龍過脈,成為觀光休閒步道,唯恐影響紫斑蝶棲息,鄉長邱世文廿五日邀請生態專家徐志豪等人踏勘,發現林相完整,特有生物豐富,林務局允諾尊重自然生態,減量施作,兼顧發展和保育。

     坪頂村長林賢宗指出,該步道早期叫「猴道」,就是台灣獼猴在走的,後來成為抗日時避難步道,現仍有猴子出沒,可以直通龍過脈,只是未開發,草長陰森,但也因此十分原始。

     古道可結合龍過脈步道

     邱世文說,龍過脈步道有珍貴的褐樹蛙等自然生態,古道海拔更高、更原始,如果能把古道和龍過脈步道新舊結合,便可提供民眾更具「原味」的景點,不過,必須更尊重生態和自然。

     由於是紫斑蝶暫棲範圍,唯恐影響紫蝶棲息,邱世文邀請台灣紫斑蝶生態保育協會主任委員徐志豪、志工陳瑞祥、成功國小老師曾振楠、林務局南投林區管理處技正鄭文惠等生態專家與單位實勘。

     林相豐富將採生態工法

     專家發現總長1.2公里古道,盡是蝶類食草,有盤龍木、羊角藤、細梗絡石、鷗蔓、台灣牛皮消及猿尾藤、馬兜鈴、雙面刺、山麻黃、細葉饅頭果、錫蘭饅頭果等,蜜源豐富,林務局將沿途設植物解說牌。

     邱世文希望循龍過脈步道減量施作的開發模式發展古道,獲得徐志豪等人認可,林務局也允諾工程將全採生態工法,注重水土保持,一切就地取材或採用舊枕木,絕不以水泥施工。

     紫斑蝶保育協會則預計今年七月辦理紫斑蝶導覽人員訓練,讓更多民眾認識紫斑蝶,更重視生態。

卸煤碼頭傍海科館 恐成國際笑話

中國時報 2008.04.22  張謙俊╱基隆報導

     宣導海洋科技文化和生態環境的博物館,與製造二氧化碳的設施並存,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籌備處主任柯永澤廿一日引用學者專家評估,「兩者並存恐怕是國際笑話」。

     台電擬在蕃子澳西側海域興建深澳發電廠的卸煤專用碼頭引起各方質疑,尤其是位置正對著海科館,當然引起海科館籌備處反對,副總統呂秀蓮日前到基隆視察時,發現這個生態教育能源政策衝突,為避免雙方基於本位主義各說各話,委請3位學者專家進行客觀評估,結果學者專家全都反對卸煤碼頭興建。

     3位學者專家經過實地現勘後,他們提出海科館及台電卸煤碼頭均屬國家發展重要計畫,一為生態教育、一為能源供給,應請行政院宏觀評量台灣未來產業發展與能源供需,明確訂定能源政策,火力發電對二氧化碳排放衝擊與負擔也應有更長遠評估。

     他們指出,由於蕃仔澳灣位居基隆海岸特殊海蝕平台地景,整體空間海域有限,既已計畫發展海科館、海洋牧場以及相關水域的教育活動,則任何與海科館功能目的不同的大型開發建設似乎無法兼蓄。

     就大尺度地形景觀與海岸生態環境復育而言,蕃仔澳灣並不適合興建卸煤碼頭衍生的1400公尺防波堤。也有學者專家甚至提出,若在蕃仔澳建造防波堤,而對面就是宣傳海洋科技、文化和生態環境的博物館,卻與製造二氧化碳的設施放在一起,將是國際笑話。

2008年5月10日 星期六

湖山水庫開發 居民、環團槓上

雲林縣湖山水庫生態保育措施聽證會,昨天在斗六市公所禮堂登場,地方居民與保育團體槓上,居民要求加快開發,保育團體批保育措施未落實,縣長蘇治芬質疑建水庫無法解決地層下陷,水利署長陳伸賢無奈說「開發不免衝擊環境,開發與保育間遊戲規則未建立,水利署腹背受敵」。

湖山水庫是民進黨執政重大建設,因水庫淹沒區,位處台灣低海拔重要生物廊道、八色鳥棲地,環評至今保育團體抗爭不斷,去年水庫全面動工,立法院通過預算附帶決議,要求水利署開聽證會。

陳署長說,水庫環評、預算通過,雖開發與保育間遊戲規則尚未建立,該署先組水庫生態保育措施委員會做溝通平台,落實保育措施。聽證會有台灣生態學會理事長鐘丁茂等保育團體代表、縣長蘇治芬至斗六市長張和平等地方人士、學者200多人參加。

保育人士李根政、陳清圳等質疑水利署編列2億元生態保育費成效不彰,資訊不透明,庫區動植物移棲宜比照人安置,先移棲再開發,不該同時進行,他們質疑水庫上游清水溪921地震後土石嚴重堆積,安全堪虞。

蘇治芬說,水利署說建水庫解決下陷,有待商榷。

斗六湖山里長吳江壽再指責保育團體阻擋建水庫,他活到80多歲未看過八色鳥,他問在場看過的人舉手,結果多位保育人士舉手,雙方為此口角,陳署長打圓場。

【2008/04/27 聯合報】

西拉雅 與螢火蟲相遇

台南縣楠西鄉梅嶺風景區的梅樹結實累累,是賞梅及吃梅子料理的好季節。
記者謝進盛╱攝影

橫跨嘉義、台南兩縣的西拉雅國家風景區山水縱橫,除有烏山頭等5座水庫,還有罕見白堊惡地景觀,關子嶺泥漿溫泉名聞遐邇。目前正舉辦「火金姑閃亮之旅」,除可採梅,還能觀賞螢火蟲,趁著春暖四月天,走一趟西拉雅,自是快活。

西拉雅國家風景區總管理處設於烏山頭水庫風景區內,管理處共安排關子嶺、曾文、烏山頭、左鎮、虎頭埤五條旅遊路線。

愛泡湯 關子嶺別錯過

如果是愛泡湯者,關子嶺風景區獨特的泥漿溫泉不能錯過,外地遊客從二高白河交流道下東行,順著縣道172線可達;由172線可接175線咖啡公路到沿線各咖啡屋啜飲濃郁咖啡香。

私藏線 南元→南藝大

不想舟車勞頓,六甲、官田間的「南元休閒農場—烏山頭水庫風景區—國立台南藝術大學」這條玩家私藏的旅遊點也很夯。174縣道上南元休閒農場,栽種各類珍奇老樹、花木,有「台灣布查花園」美譽。

烏山頭水庫風景區水庫波光粼粼,古色古香天壇等美景,可感受山明水秀之美。南藝大校園內宋代古橋及建築大師漢寶德親自規劃的紅磚建築之美,是許多熱愛建築美感者前來朝聖之地。

如果遊客時間充裕,安排兩天一夜探訪曾文旅遊線正此時;台南縣政府、西拉雅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舉辦的「火金姑閃亮之旅」,今天起於楠西梅嶺登場。今、明、26、27日在賞螢區有導覽人員和免費巴士接駁。

虎頭埤 古蹟文化之旅

虎頭埤旅遊線包括新化老街、虎頭埤水庫、國定古蹟山上鄉台南水道,適合安排來趟古蹟尋訪文化之旅。走馬瀨農場、大坑農場、九層嶺花園遊樂區更有濃濃鄉土味;台84線大內鄉二溪聚落曾文溪兩旁白堊土地形如鬼斧神工,就在快速道路旁,如此近距離,讓首度造訪者更是驚豔。

左鎮線 訪草山月世界

最南端左鎮旅遊線,最具代表性的草山月世界、308高地、烏山彌猴,自然原始環境,山巒穿梭,區域內寺廟林立;如著名的寶光聖堂、噶瑪噶居寺,是宗教參訪、淨化心靈好去處。

如果你想去

交通:南二高在西拉雅國家風景區內由北至南,依序有白河、烏山頭、官田、善化、新化交流道。其中官田、新化為系統交流道,可分別轉經台84線快速道路通往玉井和省道台20線往新化、左鎮等地。

優惠:烏山頭、南元農場策略聯盟,憑南元入場券票根前往烏山頭可享半價120元,烏山頭門票票根前往南元,原門票全票350、半票300元,均折抵150元。

住宿:梅嶺風景區僅有零星民宿,若要夜宿建議及早因應,各區域住宿資訊,可上西拉雅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網站閱覽,網址http://www.siraya-nsa.gov.tw。洽詢電話(06)6990335。

【2008/04/20 聯合報】

2008年5月9日 星期五

愛蛙人許瑞明: 遊客長驅直入 樹蛙浩劫

20080417自由時報
許瑞明出示林務局製作的橙腹樹蛙光碟,指其畫面均出自利嘉林道。(記者 黃明堂攝)
許瑞明認為橙腹樹蛙正面臨生態浩劫。(記者 黃明堂攝)
許瑞明指此樹洞是橙腹樹蛙棲身之所。(記者 黃明堂攝)
許瑞明說此獸足印為山羌所留,地點正是步道預定地。(記者 黃明堂攝)

記者黃明堂╱專訪

許瑞明在利嘉林道經營農場民宿,更是橙腹樹蛙的守護者,當遊客量與橙腹樹蛙量可能發生衝突時,他當機立斷,選擇保護後者。

林管處規劃利嘉生態步道,本意是為當地引入遊客,但許瑞明的直覺是遊客長驅直入原始林,橙腹樹蛙將面臨浩劫。他坦言,如果只當個生意人,他絕對舉雙手贊成開闢步道,但身為林道的一份子,他反對到底,寧可不賺錢,也要保護橙腹樹蛙。

許瑞明的名字幾乎與橙腹樹蛙劃上等號,因為愛蛙,他關注整個森林生態系的演變,因此長期自主監控舉報盜伐濫墾行為,可以說是林管處的好幫手,但當發現開闢步道將扼殺森林時,也不惜摃上林管處。

許瑞明說,師範大學教授呂光洋老師的「台東利嘉林道動物調查」報告,證實當地的橙腹樹蛙族群量,冠居全台且最穩定。但這兩年橙腹樹蛙的棲地遭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大破壞 ,此時如不站出來發聲,一定會後悔。

他說,林務局的自然保育網網站裡明白寫著:「保護區內因有利嘉林道貫穿,因此如何避免此種因交通過於便捷所帶來的人為干擾,而造成保護區內動植物及其生育地受影響或遭破壞,為目前經營管理上最重要的課題」,林務局還在利嘉林道拍攝製作出兩片橙腹樹蛙生態光碟,沒想到林管處卻自打嘴巴。

他說,橙腹樹蛙棲地如果再被開出步道,就算沒有遊客進入干擾,也絕對會切割棲地,造成一分為二,兩區互不往來的效應,因為橙腹樹蛙是不落地動物,不會過馬路,步道將形成的空間區隔,不利繁衍。

動物遷移遭輾斃 豎牌警告駕駛

中國時報 2008.04.15  吳進昌╱霧峰報導

 小心動物▲霧峰鄉民生路桐林橋前連續彎道又逢下坡,近月來適逢蛇類和樹蛙、蟾蜍遷移季節,很多蛇和蛙被急駛車輛輾死,地方保育學會特別在路口設警示牌,呼籲車輛減速行駛。(吳進昌攝)

     霧峰鄉民生路是桐林山區唯一聯外道路,最近在桐林橋前陸續發生蛇、樹蛙和蟾蜍等動物遭車輛輾斃屍體。台中縣野鳥救傷保育學會得知當地是動物遷移主要路線,昨天特別在路旁豎立警告牌,提醒車輛減速行駛。

     中縣野鳥保育學會生態調查組長林文隆表示,近年來該會持續在霧峰、太平等山區做巢箱復育棲息地被嚴重破壞的翎角梟等鳥類和松鼠,最近經常出入桐林山區,發現在桐林橋前順天福德祠旁道路彎道,經常有赤尾青竹絲、雨傘節或花浪蛇、褐樹蛙和黑眶蟾蜍等動物遭車輛輾斃屍體。

     經實際勘察地形,發現附近山路兩側都設駁崁,在土地公廟旁剛好有便道方便車輛進出果園,每年四、五月份剛好是蛇類和蛙類遷移和求偶季節,入夜後,很多蛇類和蛙類爬上道路覓食和遷移異地,被上下坡急駛的車輛輾斃。

     為了保護蛇和蛙類安全遷移和繁殖,保育學會志工江榮富昨天在道路轉彎處,土地公廟旁豎立動物遷移警告牌,提醒往來車輛緩速行駛。由於警告牌畫上蛇與蛙類圖像,和一般豎立在道路旁的標語截然不同,吸引不少往來車輛特別減速查看,似乎已達到警示目的。

2008年5月8日 星期四

復育有成 東沙淨土重現

20080507自由時報
貝殼沙灘前的東沙島碑,是民國四十三年由當時海軍東沙島管理處長杜震率官兵設置。
(記者黃旭磊攝)

最快在一百年底開放觀光

〔記者黃旭磊╱東沙島報導〕內政部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轄下的東沙環礁公園,自民國九十五年起五年內不開放民間觀光,島上目前約有兩百名駐守人員駐防,全區有一.八平方公里,是難得的淨土。

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長吳全安說,東沙島最快將在民國一百年十二月有限度開放旅遊,過去當地因毒魚、電魚、炸魚嚴重,致使珊瑚礁慘遭破壞,民國九十五年十二月行政院規劃為國家公園,現由中山大學、屏東海生館等專家學者進行珊瑚環礁復育、植被監測與研究,待有成效後再評估開放觀光。

中山大學等負責環礁復育

東沙島有潟湖、環礁及東沙大王廟等天然、人文景觀,而潟湖內經常可以發現小鯊魚游進來與人共舞。而大王廟的由來,則是緣起於民國三十七年間,曾有一颼無人小舟載著一尊關公木像飄靠岸邊,海軍官兵發現後認為是神蹟,且命名為「大王」,之後,駐軍陸戰隊四一四營弟兄為祂修廟。陳水扁總統曾親提「東沙大王廟」為廟名,後來退伍官兵返島自費掛金牌、並自宜蘭縣蘇澳南天宮請一尊媽祖共祀,廟前還有一棵百年瓊涯海棠樹庇蔭遮涼。

東沙島現有海巡署東沙巡防指揮部兩個中隊駐守,空軍派駐一班隊固守機場、海軍也有一氣象班留守觀測,駐守人員總數約有兩百名。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則在當地設有東沙管理站,近年常有學者駐守復育生態。

台灣到東沙島有兩種交通工具,每個月第二週週二從屏東四三九聯隊機場搭乘空軍C-130運輸機,約一個小時即可抵達東沙島,不過,乘客需以學術研究等理由向海巡署或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提出申請,航班當天上午十點出發,下午兩點開回,免費搭乘,但需自付保險。

另外,每週四,立榮航空五十人座小飛機自高雄機場飛東沙,停留東沙機場四十分鐘後即折返回程,單趟需自費三千一百一十四元,來回要價六千多元,航程約一小時多,當地研究人員多是搭軍機週二去,週四與準備休假的駐守人員搭立榮班機回台,約是三天兩夜行程。

2008年5月7日 星期三

賞螢 內灣生態替代道路夜間封路到月底

新竹縣內灣螢火蟲季登場,第一個週休假期吸引近兩萬人潮,小小的山城人山人海、萬頭鑽動,縣府觀光旅遊處長范萬釗笑稱「人比螢火蟲還多」。為了維護旅遊的品質,他今天在主管會報中表示,內灣風景區生態替代道路夜間將封閉到月底為止,希望遊客能夠配合。

過去到內灣大都經由竹東,路程雖只有八公里,但是卻容易塞車,去年初啟用的內灣風景區生態替代道路,由內灣北上經關西鎮玉山社區往台三線,路程二十公里,但僅需三十分鐘即可,沿途景點豐富、生態多元,有東窩溪星海賞螢步道、木馬道遺址、觀光果園、流籠等。南下則由永豐大橋至台三線,全程四點五公里,車程十分鐘。

范萬釗說,內灣風景區生態替代道路原為馬武督戰備道,在近年觀光、休閒、旅遊的蓬勃發展下,已然成為觀光道路,為關西與橫山二鄉鎮帶來發展與繁榮。內灣螢火蟲季睽違三年後於三日恢復辦理,在橫山分局、內灣社區發展協會、形象商圈等單位合力下,交通秩序還算不錯。

他說,今年規劃的賞螢區在內灣風景區生態替代道路的東窩溪星海一帶,為了讓旅遊更有品質,內灣風景區生態替代道路將封閉到三十一日止,希望大家能配合。

【2008/05/06 中央社】

拜訪火金姑 天天大軍壓境

中國時報 2008.05.05 
林志忠╱南投鹿谷(公務員)

     筆者老家因民宿業蓬勃發展,目前正進入賞螢熱季,住民宿業搭配賞螢活動,為絕佳的親子旅遊行程。現每逢例假日即湧入絡繹不絕的賞螢人潮,此雖能為民宿業者帶來商機,但也存在著衝擊賞螢活動永續發展之隱憂。

     一般賞螢時間約為晚間八時至十時,常見浩浩蕩蕩賞螢民眾徒步前往螢火蟲棲息地或返回住宿地點途中,如入無人之地般,妄為大聲喧嘩著;另常見開車民眾為圖方便,恣意將車輛隨處停放於鄉間道路旁,甚至轉彎處者,險象環生。

     其次,令人痛心的是,民眾為更接近觀賞螢火蟲,卻恣意侵入踐踏螢火蟲的棲息地,以及隨手丟棄煙蒂或飲料瓶罐等,尤有甚者,更有任意捕捉螢火蟲帶回觀賞等破壞自然生態情事發生。殊不知濫捕螢火蟲與破壞(汙染)其棲息地,將加速螢火蟲瀕臨滅絕之命運。

     賞螢是近年來新興的夏季夜間生態旅遊活動,能有螢火蟲棲息的地方,正代表當地生態保育非常良好,非常難得。在此籲請賞螢民眾自律遵守賞螢卻不擾民,以及善盡愛它而不破壞它的生態保育觀念,才能讓世世代代子孫永續觀賞到螢火蟲飛舞點亮夜空的自然生態景觀。

保育珊瑚礁 墾管處淨灘

中國時報 2008.05.02 
潘建志╱恆春報導

 ▲墾管處珊瑚保育週活動,昨日在大灣及龍坑二處進行淨灘活動,大灣共有在地業者、民眾、遊客500多人一起參與淨灘。(潘建志攝)

     墾管處2008珊瑚礁生物保育周系列活動,一日兵分二路,在大灣及龍坑海灘進行淨灘。大灣有在地業者、民眾、遊客500多人一起參與淨灘;龍坑則以墾管處及岸巡人員為主60餘人,因龍坑地形險峻,堪稱高難度的淨灘活動

     此次淨灘,除了希望能在珊瑚產卵時節,呼籲民眾重視海洋生態,讓海中生物有良好環境培育下一帶,也希望在墾丁夏季旅遊旺季將到之前,清理環境迎接遊客,讓遊客對墾丁有好印象。

     此次較特別的,是在龍坑生態保護區發動的淨灘活動,此區因多崩崖地形,異常險峻平日人煙稀少,垃圾大部分不是遊客棄置,而是被潮汐漂打上岸,均集中在群礁的岩縫中,不像一般垃圾可輕易的清出,要走過重重險途才能前往撿拾。

     龍坑淨灘活動主要以撿拾保麗龍、塑膠垃圾及附著在礁岩上魚網為主,志工們選在退潮時進行,在無路的狀態下,所有人排成一列人龍,以一接一的方式,將垃圾運出,總共清出垃圾約70餘大包的垃圾。

2008年5月6日 星期二

濕地陸化 華江公園留不住雁鴨

中國時報 2008.05.04 
朱芳瑤╱台北報導

 ▲幾年前,台北雁鴨季開鑼,雖然天氣寒冷,大批群集在淡水河畔的各式雁鴨,悠游自在的四處覓食,並不時展翅飛翔。 (本報資料照片╱黃子明攝)
今非昔比 ▲華江雁鴨自然公園位於淡水河支流的新店溪與大漢溪匯流處,近幾年來因泥沙淤積,濕地嚴重陸化,不利雁鴨棲息,讓地方人士相當憂心。(朱芳瑤攝)

     台北市最靠近都會區的濕地「華江雁鴨自然公園」,目前正面臨嚴重的陸化問題。位於淡水河系新店溪與大漢溪匯流口的雁鴨公園,近年來因泥沙淤積,雜草肆無忌憚的蔓延生長,取代雁鴨喜愛的泥灘地。「10年來,雁鴨棲息的數量已驟降五成!」。

     萬華桂林路走到底,穿過水門,占地200多公頃的「華江雁鴨自然公園」就在眼前,沿著「賞鴨步道」步行前進,沿途雜草叢生,實在難以想像這些草澤曾是雁鴨戲水其中的河道。陸化現象不曾停止,持續往泥灘區「進攻」。

     10年來 雁鴨數量驟降5成

     萬華社區大學綠野仙蹤社社長陳岳輝說,成立10幾年的雁鴨公園,被國際鳥盟評定為重要野鳥棲地,但這片極具生態性、教育性的都會型濕地,顯然未得到台北市政府的重視,「再不拯救這塊棲地,不出5年、10年,鳥兒不會再來,雁鴨公園將徒具虛名。」

     鳥兒不來 雁鴨公園徒具虛名

     每年冬天,雁鴨自西伯利亞往南避寒,棲息於華江雁鴨公園的雁鴨,就占了全台雁鴨數量的一半,10年前尚有9千隻至1萬隻,去年卻僅剩下5千多隻。陳岳輝說,全球暖化、鄰近的環快道路工程及棲地陸化都有影響,但陸化應是最主要的原因,當濕地變陸地,原來在泥灘中的生物逐漸稀少,將不足以應付雁鴨的食物需求

     一大片幾乎高過頭的雜草,說明了此區陸化的情形是多麼嚴重。陳岳輝無奈表示,以往踏入沼澤地還怕深陷其中,現在直接走上去也沒有關係;適合雁鴨棲息的泥灘面積,如今粗估只剩下原來的1/50。

     泥灘面積 只剩原來的1/50

     台北市產業發展局去年投入2700萬整頓雁鴨公園,地方上盼了好久的經費,結果卻令他們失望透頂。華江里里長楊華中表示,他肯定市府願意投入資源的誠意,但改善工程著重於公園美化,這些外顯的市政表現,對棲地的保育沒有任何幫助。

     陳岳輝痛批,清淤、鬆地是最急迫的任務,可惜上千萬的經費被拿來鋪設步道、挖掘毫無用處的溝渠及2座不甚理想的賞鳥平台。「錢真的亂花!」對於市府未將經費用在刀口上,他深感痛心。

     北市產發局則表示,該筆經費著重於回應民眾的使用需求,以提高雁鴨公園的利用度,今年尚有200萬元的棲地維護經費。

     為喚起民眾對這塊濕地的保育觀念,由大理高中教師黃馨蔥催生的「華江濕地守護聯盟」,串連社區居民、萬華社大、荒野保護協會、台北鳥會等保育團體,共同為雁鴨公園盡一份心力。

     黃馨蔥說,目前聯盟培育濕地植物、鳥相、底棲生物、昆蟲、兩棲及水質的監測志工,歡迎民眾一起來「玩」、來學習,親自體會濕地生態的多采多姿。

口慾與文化的衝突

中國時報 2008.04.10 
本報訊

     具有蘭嶼文化傳承意義的飛魚,近幾年來,在屏東恆春漁民撈過界,大肆濫捕下,雙方年年都要發生飛魚大戰。兩地漁民海上對峙,一觸即發,經濟與文化產生衝突。

     飛魚,本是經濟價值不高的魚類,自古以來,一向是蘭嶼達悟族人的生存所繫,更是文化傳承的重要媒介。

     蘭嶼人藉著捕捉少量的飛魚,男人自幼必須學習選擇打造拼板舟的樹木,還要學會潛水、觀察潮流和天象的變化,再歷經造舟與下水祭的洗禮後,才能加入捕飛魚的行列。

     飛魚讓蘭嶼人生生不息,魚源也從未枯竭過。蘭嶼人捕捉飛魚,僅供自給自足,顯現文化傳承而已,並非為了金錢而濫捕。

     不過,這幾年,鄰近的屏東打響鮪魚季活動,大大地提高了鮪魚的經濟附加價值。

     商人食髓知味,又將腦筋動到飛魚身上,推出飛魚季,哄抬了飛魚的價格,導致供不應求,必須轉向台東海域,特別是蘭嶼附近的漁場找尋魚源,因而種下與蘭嶼人衝突的因果。

     蘭嶼人指控屏東漁民,破壞他們的漁場,以萬國所禁的流刺網,竭澤而漁;屏東漁民強調,捕撈高經濟價值的飛魚,可改善他們的生活,蘭嶼人豈能劃地自限?

     當文明與文化發生衝突,金錢與資源產生擦撞之際,各有各的立場,是非曲直已經很難說得清楚。解決之道,不外乎明訂一條政策界線,彼此遵循,以期圓滿落幕。

螢火蟲 成環境良窳指標

中國時報 2008.04.10 
葉明憲╱鹿谷報導

 ▲不當的水利工程破壞生態,是影響螢火蟲棲息的人為因素。(葉明憲攝)

     國內休閒旅遊愈來愈發展,一度銳減的螢火蟲,近年來成為春夏之間最「火紅」的野外賞螢活動,事實上,螢火蟲被當成生態環境良窳的指標,只要善待自然環境,根本不必耗費資源進行復育,鹿谷鄉滿鄉處處是螢火蟲即是最佳的例子。

     近年來都市化及土地開發,農田草叢間大量使用農藥,對螢火蟲的棲地及生態造成非常大的衝擊,使得過去密布平地、山坡間的螢火蟲數量銳減,造成早年隨處可觀賞螢火蟲的情況 不復見,賞螢竟變成時興的熱門活動,令早一輩的居民唏噓不已。

     根據研究,河流、溝渠水泥化所引起棲地破壞是螢火蟲的族群大大減少的最主要因素,密集的路燈在夜間大放光明,也嚴重影響到螢火蟲的生態。

永安鄉保育良好 生態教學熱門地點

中國時報 2008.04.08 蔡森田╱茄萣報導

     茄萣鄉境內紅樹林區,經過10多年來各種工程無情摧殘,目前只剩零星分布。永安鄉的紅樹林區因無開發工程破壞,保育良好,還成為生態教學熱門點,境遇有如天壤。

     茄萣鄉地名是從俗稱「茄萣仔」的「海茄苳」而來,永安鄉舊地名「烏樹林」,就是指紅樹林,可見昔日紅樹林區的普及程度。

     茄萣鄉紅樹林樹種是海茄苳,昔日主要分布在土人腳排水支線、遠洋港區遊艇專區北方、興達國小後方水域及茄萣大排崎漏段,但經過10多年來水利工程及遠洋漁港開發破壞,目前只有零星分布,讓保育人士為之扼腕。

     永安鄉排水渠道「公溝」沿岸擁有大片紅樹林景觀,是目前觀賞紅樹林的最佳去處之一。其中鹽埕至興達港內海段長約2公里的河道,河道較寬、景觀宜人,還有成群的白鷺鷥及俗稱「暗光鳥」的夜鷺,形成一幅美麗的大自然景象,因無整治工程蹂躪,至今保存完整。

     另外,屬興達火力發電廠區內的永安鹽灘,目前僅存海茄苳、欖李2種品種,與公溝紅樹林是同列生態教學熱門地點。

     縣府一直將永安紅樹林列為觀光發展重點,朝規畫公溝觀光竹筏,希望讓永安、茄萣2地的觀光景點一氣呵成。

     一直努力行銷興達港情人碼頭區的縣府農業處評估,永安公溝紅樹林區頗具觀光前景,未來觀光竹筏美夢成真後,可讓情人碼頭與公溝紅樹林景觀相輔相成,帶動觀光人潮

     相較於永安公溝紅樹林區的保育及觀光前景,茄萣鄉零零落落的紅樹林區,就顯得不足為道了。

飛魚卵捕撈過熱 鬼頭刀急凍 鬼頭刀盛漁期 黑鮪魚季來臨

中國時報 2008.04.08 
林和生╱東港報導

 盛況不再 ▲目前正值鬼頭刀的捕撈季節,但近日東港漁市場拍賣的單日漁獲量均在3、5噸上下,比起去年動輒上百噸的豐收情況大不相同。(林和生攝)

     目前正值「鬼頭刀」的捕撈季節,但近日東港漁市場拍賣的單日漁獲量均在3、5噸上下,比起去年動輒上百噸的豐收情況,漁民們皆無奈的說,都是飛魚卵被漁船過度捕撈,導致飛魚量少,鬼頭刀無食物,快速過境台灣,漁民只好自己承擔這因果關係。

     東港當地漁民解釋,鬼頭刀屬迴游性的魚類,主要捕食飛魚等表層魚類,而當牠吃飽後,鮪魚卻又緊追在後,因此只要發現鬼頭刀的蹤影就有機會捕獲黑鮪魚,所以鬼頭刀又稱為黑鮪魚的先驅部隊,捕撈季節都與飛魚、黑鮪魚重疊約在四至六月期間。

     但近年來,飛魚卵被食客發現口感佳,是壽司的最佳食材,故倍受日本料理餐廳愛戴,每台斤價格好的約500多元,差的也有3、400元,因此造成漁民爭相捕撈,造成漁場生態枯竭,目前飛魚量已經越來越少。

     東港地區陳姓漁民表示,近來的鬼頭刀體積小,價格約在每台斤30元左右,而5斤以上的大魚雖然每台斤售價60元上下,但今年相當少見。

     漁船過度捕撈 漁民承擔因果

     他說,以往在沿海地區就能捕獲鬼頭刀,但附近海域因飛魚不再,鬼頭刀過境因無法覓食只能快速通過游往日本,漁民抓不到大魚,又往更遠的海域抓去,使得僅能在沿海附近作業的漁船更無法生存,漁民大家都叫苦連天。

 

中國時報 2008.04.08 
鬼頭刀盛漁期 黑鮪魚季來臨
林和生╱東港報導

     目前正值鬼頭刀的捕撈期,但連續幾天數量不多的情況下,有人認為號稱黑鮪魚先驅部隊的鬼頭刀如果漁獲量不如預期,擔心黑鮪魚數量也會減產,但東港區漁會常務監事陳崑鎮表示,這沒有一定因果。

     陳崑鎮說,鬼頭刀捕獲量少跟黑鮪魚沒有一定關係,前幾年也有鬼頭刀產量比今年少很多,但黑鮪魚還是捕得「嚇嚇叫」唯一有相關聯的就是鬼頭刀進入盛漁期,那也代表黑鮪魚季即將開始。

     今年由琉球籍漁船金慶發號捕獲的第一尾黑鮪魚,雖不符合鮪魚季拍賣第一鮪資格,但今年的第一尾黑鮪魚上岸也宣告黑鮪魚季來臨。

     目前東港捕撈黑鮪魚的船隊都已整補完畢,有些早已出港作業,剩餘的也將在近日擇期駛出港區,準備碰碰運氣,捕回今年的「第一鮪」拍賣到好價錢。

     東港區漁會表示,今年主辦單位屏東縣政府訂出,符合第一尾黑鮪魚拍賣的條件,必須要是台灣沿近海捕獲的北方黑鮪,重量需達到180公斤以上,且起鉤時為活魚。

     當漁船捕獲時也要由船長立即與東港漁業電台聯繫,並告知捕獲經緯度及預定進港時間,並要首先抵達東港港區才算,漁船則限定是高高屏三縣市的漁船,最後入港時,縣府及東港區漁還會請來專家進行勘驗確認。

     目前漁業署已經有限制每年飛魚卵的捕撈噸數,盼能將此傷害降至最低,漁民也有體認如果再不好好延續海底資源,將來必定由自己承擔苦果。

     陳姓漁民說,鬼頭刀的肉質鮮嫩,營養價值高,對心血管疾病也有相當助益。主要批發商都將之去皮、去骨切成魚排,銷往歐美市場,大受歡迎。

     而國內的海鮮餐廳及家戶食用,除做魚排料理外,還製成魚丸、生魚片、魚乾等,料理多樣,吃過鬼頭刀的饕客均表示,其重量越重,油度越夠,口感就越細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