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29日 星期日

五成機率 北極九月沒冰了

美國科學家表示,北極區冰層受到全球暖化衝擊,可能在今年九月暫時完全融化,速度比先前預期快得多,意味著北極熊生存空間恐受威脅。圖為多年前在美國阿拉斯加地區活動的北極熊。
(法新社資料照片)

聽起來不可思議,最新研究報告指出,北極可能在今年夏天出現冰層完全融化的奇景,將是人類有史以來首見。

美國科羅拉多州博爾德市「國家冰雪資料中心」的資深科學家薛瑞茲表示,受全球暖化影響,北極區冰層有五成的機率,在今年九月暫時完全融化,速度比預期快很多。儘管北極融冰可能不會對人類產生立即的影響,但北極熊將連立足之地都沒有了。

薛瑞茲指出,「幾年前,我們認為北極全面融冰應發生在二○五○年至二一○○年間,最近則認為會提前到二○三○年,現在卻可能提早到今年九月。」他說,就科學角度而言,北極只是地球上的一個點,但是象徵意義重大:「北極應是冰天雪地,不該變成一片汪洋。」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導,位於北極海的「西北通道」原本長年結冰,不利航行,不過去年九月因北極融冰而首度短期出現「門戶洞開」。

西北通道起於大西洋,通過北美洲北岸、加拿大北極群島進入北極海,再進入太平洋。

薛瑞茲說,如果北極區冰層完全融解,船隻就可利用「西北通道」航行,不必依賴巴拿馬運河或繞道南美洲最南端的合恩角,將可節省時間和能源,而且北極海底部還有石油。

北極冰層若完全融化,北極熊將面臨生死存亡關頭。科學家證實,逐冰而居的北極熊因覓食困難而溺斃的情況日益嚴重,甚至因覓食不著而互噬。

美國研究人員二○○五年發現,北極熊必須游泳穿越六十英里的海面尋找食物。被迫長泳的原因是,牠們賴以覓食的浮冰不斷融化,愈來愈小,彼此距離愈來愈遠。北極熊的泳技只在近岸地區吃得開,海上長征使牠們無法承受筋疲力竭、體溫過低或遭海浪吞沒。

科學家認為,北極熊因浮冰融化而溺斃,正逐漸成為北極圈的普遍現象,棲息於北極圈的兩萬兩千隻北極熊正逐漸減少。

【2008/06/28 聯合報】

2008年6月27日 星期五

鰲鼓濕地設保護區 居民多贊成

  • 2008-06-11 中國時報 【林春元╱太保報導】

     劃設鰲鼓濕地為保護區,經嘉義縣府農業處前往向當地居民說明並徵詢意見,反對者少之又少,但多數人在表示贊成的同時,也希望能優先照顧當地產業發展,縣長陳明文十日指示請副縣長黃癸楠召集相關單位研商。

     而由於鰲鼓濕地位置在台糖東石農場,台糖公司課長陳文彥提出意見,希望劃設濕地範圍儘早與台糖總公司協調,並由政府以徵收方式來取得,目前海堤為事業性海堤則請縣府協助改列為一般性海堤,且不應影響台糖公司事業發展。緊鄰鰲鼓濕地的東石鄉四股社區,由於長年飽受淹水之苦,居民外流嚴重,連一所小學都無法保住,鰲鼓國小縮為分校未久即被裁併,居民反映,縣府應及早規畫運用鰲鼓分校閒置校園,配合濕地劃設完成後的觀光休閒熱潮,為當地創造更多產業發展生機

中國將在世界草地與草原大會展現特有風貌

  • 2008-06-17  【中央社】

     二零零八世界草地與草原大會即將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舉行,這是首次在擁有世界第二大草地資源的中國召開這項會議,屆時將有多國代表提出千餘篇論文外,也將參加各式考察行程,飽覽內蒙及中國各地草原風光及當地民情風俗。

     二零零八世界草地與草原大會已架設起官方網站,目前正提供各國相關人士網路報名、提交論文等作業,也公開議程、研討會及博覽會內容。

     官網顯示,大會時間為六月二十九日至七月五日,由中國草學會和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承辦,主題是「變化世界中的多功能草地」,目前大會註冊代表一千七百四十四人,來自七十六個國家和地區,大會已收到學術論文一千六百八十九篇。

     大會籌委會日前並確定了四條會前考察路線和五條會中考察路線,籌委會辦公室主任於清理說,安排考察路線用意是向與會代表集中展示中國草原建設成果。

     四條會前考察路線分別是甘肅絲綢之路和黃土高原之旅、雲南昆明迪慶西雙版納之旅、呼倫貝爾之行、錫林郭勒草原之旅,行程均為五天,費用每人八百美元。

     以甘肅之旅為例,代表將會參觀祁連山地區高山草甸草原、綠洲農業、苜蓿生產基地及戈壁地區;雲南之行將參觀中國西南溫性草地、森林、奶水牛牧場、水稻黑麥草輪作系統及二十六個民族;呼倫貝爾行將考察莫日格勒遊牧區、三河流域河灘地草原、呼倫貝爾草原的西部典型草原。

     二零零八世界草地與草原大會實際上由是兩個大會合而為一,分別是國際草地大會與國際草原大會,是目前世界草業界最有影響力的兩大學會議組織,都是每四年集會一次,其中國際草地大會已召開了二十屆,國際草原大會已召開了七屆。

2008年6月26日 星期四

水生植物吸收氮磷 除汙有效

  • 2008-06-10 中國時報 【林倖妃╱專題報導】

     利用食物鏈的原理,在水庫中放養貝類可以改善水質;利用水生植物吸收營養鹽,也可以慢慢達到淨化水質。若兩者交錯運用,更可事半功倍。

     水生植物和藻類同樣都屬於初級生產者,如何能達到降低水庫優養化的成效?關鍵在水生植物行光合作用時,會吸收水中的氮和磷等營養鹽類,不論是浮在水面上的浮水性或沉在水中的沉水性植物都可以達到相同作用。利用岸邊、淺水域、溼地或人工浮島等滋長的水生植物來吸收水中營養鹽,再利用動物攝食植物或是人工移除、捕撈,降低優養化程度。

     國內已有部分水域採用這種方式,如翡翠水庫在水庫上游施行人工溼地,在溼地種植水生植物先行過濾水質;花蓮鯉魚潭在汙水流入潭內前,先流經溼地,雖然溼地不大,仍有其成效。日月潭、石門水庫等則運用浮島種植植物,但因相對於日月潭或石門水庫之面積,浮島顯得過小,以致整體效益有限。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吳俊宗說,他領導實驗團隊在新山水庫也運用人工浮島,種植天使花、仙草和魚腥草等,發現它們都會大量吸收氮、磷,魚腥草對氮的效果較好。有人建議種植具有經濟價值的空心菜,但可能是水中營養不足,空心菜長得並不好;若為了讓它長好而施肥,反而造成汙染,因而並不推薦使用食用植物;比較值得推薦的是藥用或香料植物。

     吳俊宗也說,水生植物工法較適合用在離槽水庫施作,如澄清湖和鳳山水庫等,其水源由河川經過引導而蓄存於水庫。這類水庫可以用「庫前庫」的模式,即在水源進入水庫前,先在庫前小水庫(或溼地)沉澱、濾淨並經水生植物吸收營養鹽,這對於削除濁度、有機物、總磷等汙染很有效,如此可以淨化水源水質,以保障水庫水質。

善用生物鏈工法 養蜆仔兼洗「庫」

  • 2008-06-10 中國時報 【林倖妃╱專題報導】

 ▲新竹寶二水庫因為水質不佳,水庫邊有水質優養化趨勢,長了綠苔。(本報資料照片╱陳權欣)

     水庫受到汙染,有關藻類生長造成優養化現象,令各國都很頭痛,近年紛紛採用生物控制法,以去除水中營養鹽、控制藻類生長。最常用生物防治法是人工溼地和養殖魚、貝類,日本甚至成功的利用蜆仔養殖,不但蜆仔盛產,還能去除水中的氮和磷。

     台灣夏季炎熱,造成水庫藻類增生,更易優養化而影響水質。環保署今年也擬在金門水庫運用蜆仔或珍珠貝清除藻類;小小蜆仔既清肝也能清水庫?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研究中心研究員吳俊宗說,這是應用生態系食物鏈的原理,控制水庫水質。

     改善水質 興建溼地、養魚貝

     各國近年積極採用生物鏈工法,以降低水中營養鹽,達到改善水質目標。最常使用的人工溼地方法是,藉人為操作和控制,利用黏土層與石子、砂礫舖設,過濾、吸附、沉澱、吸收水中營養鹽、重金屬和其他有機汙染物,來淨化水質。國內在各地大量推廣興建人工溼地,西班牙、澳洲、美國大陸也都在進行。

     另一種方式是利用水生植物或是借重魚類,來抑制藍綠藻的生長,亦即以水生植物搶藍綠藻的養分,或以魚、貝類吃掉藍綠藻或營養鹽。德國是最早運用魚類淨化水質的國家,經過縝密調查分析,不但魚類明顯成長,水體中的總磷量也下降。

     利用貝類移除水中營養鹽的有韓國、日本中國大陸,韓國主要是在實驗室中將廢棄牡蠣殼經日照曬乾後磨碎,以高溫和熱裂解方式將殼中的碳酸鈣轉成氧化鈣,灑入具有高濃度磷的水樣中,藉著氧化鈣和磷形成不可溶解的化合物,降低水中磷的含量,結果發現吸收磷達到68%到98%。

     日本則是將貝類養殖用在改善水質上,在湖內養殖蜆仔,經過捕撈,不但可創造不少產值,還可以降低氮含量15%;如果是運用珍珠貝改善水質,還可以收成珍珠。

     優養化嚴重 縮短水庫壽命

     中國江南地區同樣以魚、貝混養方式,改善水質並獲取魚、貝收益,尤其是促進珍珠收成。但因常有人為達到豐收而放置營養鹽,反而不利淨化水質。

     國內的水庫和湖泊提供國人自來水水源,但因汙染增多而造成優養化嚴重。「優養化」原本是在自然環境中,水域內的營養鹽─特別是氮和磷,隨著時間慢慢增加的自然現象。近年因人為活動,以致汙染物和營養鹽大量排入水域,加速優養化速度,造成大量藻類增生。

     水庫優養化常會導致淤積,縮短水庫的使用壽命和經濟效益。尤其大量藻類死亡後,水中微生物必須消耗大量氧氣以分解這些有機體,使得其他水生物體因缺氧而窒息死亡。當愈來愈多生物死亡乃至於腐敗,水體不但愈形渾濁、發出臭味,水質更迅速惡化。有的藻類甚至會產生毒素,對飲用水水質影響很大。

     箱網養殖貝類 減低營養鹽

     目前用來控制水庫水質的方法很多,近年較受重視的是生物鏈工法,屬於生物操控的一種。接受環保署委託進行實驗計畫的吳俊宗說,水庫生態系中的生物鏈可分為初級生產者、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和三級消費者等。其中浮游藻類和水生植物都是初級生產者,浮游動物和貝類等是初級消費者,魚類為次級消費者。

     因此吳俊宗和台大團隊選用魚、貝類攝食藻類的生物特性,企圖降低優養化以控制水庫水質。

     吳俊宗說,但使用魚類的一個問題是,魚類可能在水庫內快速繁衍,排泄物反而增加汙染。另一方面,人類為了收成魚類,可能帶來更多汙染(如投入餌料),讓水質更難改善,因而在實驗過程中,選用以箱網養殖貝類的方式。

     吳俊宗說,當生產者大量增加後,依照食物鏈原理,初級和次級消費者也會隨之增加,若未及時移除消費者,消費者死亡後釋出更多營養鹽,形成惡性循環,所有的營養鹽都留在水庫;以箱網養殖貝類,用意就在當貝類攝食藻類後再移除,大幅削減營養鹽的存在。

     珍珠貝清藻類 可形成珍珠

     從實驗團隊在新山水庫的實際運作,確認所有的貝類都有清除藻類的功用,若施放珍珠貝,經過長期養殖甚至會形成珍珠;吳俊宗說,從日本過去的經驗,團隊傾向在水庫放養珍珠貝。

     原因在於一般貝類因具有食用功能,可能引起附近居民或遊客覬覦,下水撈捕反而汙染水質,若採用珍珠貝,因經濟價值高,定期移除不但達到控制水質效果,還可增加收入

     值得注意的是,此方法較適合水淺的小型水庫,吳俊宗說,水深的大型水庫因為動輒深度達數十到近百公尺,水太深且水質變化大,並不適合放養貝類。

     因此環保署決定先在金門之水庫嘗試,或許未來會在市面上看到金門水庫養殖出來的珍珠,或攝食水庫藻類維生,具有「清道夫」功能的蜆仔。

2008年6月24日 星期二

國家公園開放狩獵 環團籲擋下

立委提案修改國家公園法,開放過去基於保育理由禁止的狩獵、捕魚、以及土地開墾等行為,今天立法院黨團將協商,環保團體呼籲,立法院不應通過此案,否則國家公園保育將「倒退卅年」。

地球公民協會執行長李根政表示,我國自一九八○年設立國家公園以來,好不容易擋下伐木、採礦、狩獵、農墾等破壞保育的行為,不應為了少數人的經濟利益而毀於一旦。

有立委提案修訂國家公園法第十三、十六條,這兩個條文原本禁止在國家公園內狩獵、捕捉魚類、土地開墾、土石開採。但立委提案放寬原住民可以狩獵動物或捕捉魚類,並放寬在國家公園設置前當地的居民,在經許可下可進行土地開墾或土地變更。

另外內政部設有「國家公園計畫委員會」,審查有關國家公園內的各項計畫。立委提議廢除,改成會議組織,組織成員中規定「鄉鎮市長及原住居民代表」必須達三分之一。

【2008/06/20 聯合報】

珊瑚業者:開放沒配套 生態必遭浩劫

農委會開放採捕珊瑚漁船執照;澎湖縣經銷珊瑚的業者憂心忡忡,擔心採捕競爭更趨激烈,油價及漁工成本又增加,可能逼使部分珊瑚船鋌而走險闖進日本海域採捕,難保不再演「聯合號」中日對峙事件,令人憂心。

澎湖珊瑚收藏家朱宏釮說,政府開放採捕珊瑚船執照應有配套措施,例如規範保育區及限漁區,否則會造成珊瑚船湧入七美鄉南方海域作業,屆時那塊海域珊瑚生態必遭浩劫,開放政策好像政府向大自然「搶錢」。

經營珊瑚買賣的澎湖宏美鋒特產負責人顏文賢說,台灣的珊瑚船早年都到中途島採捕珊瑚,那裡的珊瑚品質經過度採捕後已變差;加上油價上漲及禁採,漁民近年轉往澎湖縣七美鄉南方、香港西方及彭佳嶼等近海偷採;現因珊瑚量少,不少珊瑚船虧本,漁民乾脆賣船轉行。

顏文賢說,政府開放採捕珊瑚船執照,珊瑚售價未見下降,因為珊瑚與珊瑚礁不同,珊瑚生長在數百公尺到一千公尺的深海,無法用儀器探測;業者如闖入日本海域偷採,會遭日本政府取締,不僅價值上千萬元的珊瑚船被沒收,船員還要入獄。如往香港海域採捕,又有大陸公安船驅趕,糾紛必多。

【2008/06/13 聯合報】

蘇嘉全卸任前 開放96張珊瑚船執照

農委會日前開放九十六張珊瑚開採漁船執照,引起環保團體強力撻伐。農委會副主委胡興華無奈表示,本案是前主委蘇嘉全在任期最後通過,他上任前公文就已經出了農委會大門。未來只能嚴格執法,一旦發現違規立刻吊照,未來不會再發新照,讓珊瑚捕撈業逐步消失。

不過對於記者詢問開放牌照是否為寶石工會與民意代表施壓的結果,胡興華則不願正面答覆。

胡興華表示,民國七十八年頒訂「漁船建造許可及漁業證照核發準則」,就已明定不再核發珊瑚漁船新證,多年下來,原本領有兼營珊瑚漁業執照的漁船僅剩三艘。不過透過各縣市調查發現,目前仍有九十六艘漁船擅自撈捕紅珊瑚。農委會於今年四月九日經主管會報討論通過後,修正「漁船建造許可及漁業證照核發準則」條文,規定這些漁船可以合法兼營珊瑚撈捕業。

至於為何讓原本違規經營的漁船就地合法?漁業署長謝大文認為,這不算「就地合法」而是「加強控管」,開放這九十六張執照是兼顧現實與環境保育,一旦發現違規濫挖深海珍貴珊瑚,就會立即除名。胡興華強調,農委會保證不再核發執照,並將邀請學者專家研商,希望台灣珊瑚漁業可以逐漸結束,不再開採珊瑚。

根據漁業署規定,目前全台共有五處准許捕撈珊瑚的區域,均在距岸十二浬外,總面積約七千八百平方公里。船隻必須裝設漁船監控系統、填寫漁撈日誌,珊瑚必須在指定之漁會以公開方式交易,單船年出口量不得超過一百廿公斤,兼營許可以一年為限。

【2008/06/13 聯合報】

2008年6月19日 星期四

垃圾取代貝殼 蘭嶼寄居蟹以酒杯當家

(中央社記者盧太城台東縣十八日電)被譽為海上明珠的蘭嶼島,隨著遊客的湧入,帶入大量垃圾,卻帶走了美麗的貝殼;清晨的蘭嶼環島公路四處都是小動物被壓扁的屍體,寄居蟹找不到美麗貝殼,只好以骯髒的小酒杯當家,拖著笨重的酒杯過馬路,讓人捏把冷汗。

六月十四、十五日,蘭嶼東清部舉辦大船下水儀式,蘭嶼島湧入上千遊客,環島公路數百輛的機車呼嘯而過;清晨細雨綿綿,環島公路四處都是血肉模糊,機車輾過的小動物屍體。

這些血肉模糊的小動物以蟹類最多,其次是蛙類,讓人惋惜的是有些屍體是相當珍貴的蘭嶼光澤蝸牛(Helicostyla okadai)牠可是蘭嶼才有的寶貝;有些則是蘭嶼虎皮蛙 (Rana tigerina rugulosa),這也是蘭嶼特有種的保育類動物,以及有名的椰子蟹。

蘭嶼主要公路有貫穿蘭嶼島的中央公路和環島公路,但是這兩條公路沒有設置「生態路廊」,當上百輛的機車呼嘯而過時,準備通過馬路的爬蟲類,就成為輪下魂。

一隻被壓扁的椰子蟹旁,還有奇怪的酒杯正快速移動,仔細一看,這個白色的小酒杯竟然是寄居蟹,拖著笨重的酒杯,希望盡速橫越馬路。

在蘭嶼從事浮潛活動的雅美青年表示,過去蘭嶼海邊到處都是美麗的貝殼,有的貝殼像扇子一樣大,有的只有手指頭小,不管大小都很美麗,後來遊客湧入,將海邊的貝殼帶走,也有當地民眾撿拾賣給商人,因此現在海邊貝殼少了! 相對的,垃圾卻多了起來,一星期湧入的遊客比蘭嶼居民還多,掩埋的垃圾,或是隨意丟棄的垃圾,經過豪大雨後,被沖刷到海邊,找不到貝殼的寄居蟹,只好撿些能用的充當自己的家。

住在紅頭部落索鈴雄說,這隻寄居蟹能找到小酒杯還算是運氣好的,去年有一隻寄居蟹只「搶到」一根二十公分長的水管,背著走,「就像人類背著重重的房貸」一樣,看了好笑又心酸。970618

2008年6月15日 星期日

3萬巨蟒竄佛州 連鱷魚都吃

中國時報 2008.05.17  黃建育╱綜合報導

 同歸於盡 ▲美國佛羅里達州「沼澤地國家公園」於2005年9月間發現,一條3.9公尺長的緬甸巨蟒吞下身長約只有牠一半的佛州鱷魚,但鱷魚的尾部與兩隻後足從彎曲呈U形的巨蟒腹部穿出,鱷魚和巨蟒雙雙畢命。(法新社)

     15日發布的一項研究報告指出,能吞下狗甚至鱷魚的超級巨蟒,已在美國佛羅里達州南部「盤據」,目前已超過三萬條,整個美國南部鄉野可能很快就被占據。分布在佛州的巨蟒大都屬緬甸種,最早是被人從緬甸帶進來當成寵物,後來又被放生野外。

     美國佛羅里達大學「食物暨農業科學研究所」教授馬左提經過2年研究後指出,巨蟒喜歡遷徙到鱷魚棲息的地方,包括佛州北部、喬治亞州和路易斯安那州等。

     在2002年至2005年期間,佛州當局捕獲了201隻緬甸巨蟒,但最近兩年抓到的數量增加了一倍,有418隻。最大的一隻身長達5公尺,重70公斤。

     美南部鄉野 快要被占據

     馬左提在報告中指出,這種蟒蛇雖然體積龐大,但沒有毒性。牠們的水性很好,能在短時間裡游很長一段距離。而研究人員將捕獲的緬甸巨蟒加裝無線電發送器後釋放,經過追蹤後發現,牠們在幾小時內能游60公里遠。

     緬甸巨蟒也不挑嘴,凡貓、狗、野兔、狐狸、松鼠、浣熊甚至鱷魚都來者不拒,適應各種環境的能力極強。

     估計緬甸巨蟒遷遷徙至佛州艾格萊沼澤地一帶後,族群數已達3萬隻。而這種蟒蛇已經衍生到整個半島。

     1年可輕鬆產下60至80個卵

     馬左提說:「母蟒蛇可以儲存精子,因此連續好幾年都可下受精過的卵。一隻50多公斤重的巨蟒,1年之內可輕鬆產下60甚至80個蛋。」他說,整個美國南部鄉野可能很快就被緬甸巨蟒占據。

全球野生動物 40年少3成

中國時報 2008.05.17  尹德瀚╱綜合報導

瀕絕動物中華白鰭豚(美聯社)
雙髻鯊(美聯社)。

     根據英國「倫敦動物學會」和「世界自然基金會」合作編纂的「生命行星指數」(Living Planet Index ),全球野生動物的數量自1970年以來已經劇減四分之一至近三分之一,而罪魁禍首就是人類,每年消滅所有其他物種的數量約1%。

     「生命行星指數」旨在測量地球生態系統健康狀況,它根據科學期刊和網站資料庫的資料,追蹤全球各地1400多個物種,包括魚類、兩棲類、爬蟲類、鳥類和哺乳類的現況,結果發現從1970年至2005年,這些物種的整體數量減少27%,原因涵蓋汙染、種植作物、都市擴張、過度漁獵等等。報告指出,有些海洋動物的數量在10年間減少28%,一些陸地生物的數量也減少25%,其中受影響最嚴重的有非洲羚羊,劍旗魚和雙髻鯊;另外中國大陸長江的「白鰭豚可能已經滅種」。

     簽訂於1992年、以穩定物種數量減少速度為宗旨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國即將在德國波昂召開會議,「生命行星指數」最新報告選在此時公布,旨在提醒該公約簽約國曾於2002年承諾,要在2010年使目前生物多樣性的損失速度「大幅減低」,然而各締約國迄今施行的政策顯然不足以達成上述目標

     「世界自然基金會」強調說,氣候變化在未來30年也將成為危及物種生存的重大威脅,該會呼籲出席波昂《生命多樣性公約》會議的各國政府能履行承諾,並於2020年達到「每年森林地減少0%」的目標

保育團體籲加政府採取積極措施保護北極熊

2008.05.16  中央社

     兩個知名的環保暨保育組織今天呼籲加拿大政府應追隨美國腳步,採取積極措施保護北極熊。

     美國昨天宣布將北極熊列為受威脅的物種。全球北極熊數量目前約為二萬五千隻,三分之二在加拿大,但加拿大政府迄今尚未宣布北極熊面臨任何危險。

     加拿大鈴木基金會環保組織多元生物政策分析師普拉金表示,在保護野生動物的全球責任上,加拿大落後美國。

     一個獨立的科學顧問委員會二零零五年曾建議加拿大政府將北極熊列為值得關注的物種。北極熊分布於加拿大北極十三個不同的地區。當時的自由黨政府要求該委員會再做評估,但委員會上月表示,他們二零零五年所呈的報告不會改變,並將於今年八月將報告再呈給現任的保守黨政府。

     如果政府同意科學顧問委員會之請,將北極熊列為值得關注的物種,政府便須制定維持北極熊數量的計畫,但仍准許獵人獵殺。

     美國地質調查所去年表示,如果北極冰層融化的預測準確,至二零五零年時,三分之二的北極熊都將消失。

     科學家也指出,分布在加拿大北極十三個不同地區的北極熊,有五個地區熊數量不是沒有成長便是下降。

     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加拿大分會物種保護部主任艾文斯呼籲政府進行一項新的科學評估,並將北極熊生存條件較差的地區因素列入考量。

     艾文斯表示,這樣做的話,加拿大環境保護部便必須將某些較易受到傷害的物種列為受威脅物種,從而制定政策保護牠們的棲息地,並禁止人類獵殺。

     加拿大北極地區愛斯基摩人對美國將北極熊列為受威脅物種的報告嘖有煩言。他們認為,美國這樣做,將阻礙他們行獵。愛斯基摩人每年花費數百萬元,才能取得獵殺北極熊的權利。

     加拿大努納戊特特區是北極熊聚居最多的地區。該特區首長歐卡力克表示,目前該特區的北極熊數量正處於歷史性的高水平。

2008年6月14日 星期六

捕撈鮪魚 日本將暫停

日本鮪魚捕撈協會表示,油價高漲可能使日本漁民停止捕撈太平洋及印度洋的鮪魚,台灣、中國大陸和南韓也可能跟進。圖為菲律賓Santos將軍港魚市販賣的黃鰭鮪魚。
(彭博資訊)

日本鮪魚捕撈協會主管27日表示,油價高漲可能使日本漁民停止太平洋及印度洋的鮪魚捕撈作業,該協會正考慮阻止80艘漁船出海捕撈大目鮪和黃鰭鮪,期間可能為三個月或更長。協會主管說,台灣、中國和南韓也可能跟進。

大目鮪和黃鰭鮪為日本壽司店常見、價格適中的魚種,但因為油價飆高使捕魚成本遽增,且這兩種魚在漁場的數量持續下降,也使漁民考慮停止捕撈。

捕撈協會的主管說:「過去兩年,油料價格倍增,而魚源減少,我們已無利可圖。」

一向鼓吹保護海洋資源的綠色和平組織,對於亞洲各國打算暫時減少捕撈鮪魚的消息表示歡迎。

該組織呼籲,數十年過度濫捕的結果已使太平洋鮪魚數減少15%,基於環境保護的理由,應更進一步永久降低撈捕數量。

為解決過度漁撈並復育海洋資源,綠色和平組織倡議創立海洋保護網,保護全球40%的海域,漁船只能在其他海域進行規範許可的捕魚作業。

該組織在聲明中表示:「時間和鮪魚都快不夠了,不能任由撈捕船掠奪僅存的鮪魚資源。」

綠色和平組織成員27日也在公海上進行示威活動,從船上丟擲一面25公尺長、寫著「沒有魚就沒有未來」的浮旗,到西班牙籍捕鮪船Albatun Ters號的漁網裡,以阻止該船作業。

南太洋各國上周剛決定,從6月15日起,有執照的鮪魚撈捕船不得在其領土島嶼間的國際公海上捕撈鮪魚,船上並應隨時有漁撈觀察員。

【2008/05/28 經濟日報】

鴿汙威尼斯 餵不餵?官民對峙

義大利威尼斯知名地標聖馬可廣場鴿子太多,製造嚴重髒亂、危害古蹟。威尼斯市府5月起禁止餵食鴿子,往後廣場上群鴿爭食民眾手中食物的情景將不復見。
美聯社

義大利威尼斯知名地標聖馬可廣場鴿群為患,製造嚴重髒亂、危害古蹟。威尼斯市府上月起禁止餵食鴿子,動物保護團體則公然挑戰禁令,雙方的對峙愈演愈烈。

洛杉磯時報報導,成群鴿子在地上悠哉覓食,向來是水都威尼斯聖馬可廣場光景之一,然而過多的鴿子帶來嚴重髒亂,散布疾病,讓當地觀光業者與商家怨聲載道,威尼斯市長甚至把鴿子形容成「飛行的老鼠」。鴿子為了補充鈣質,經常啄大理石雕像、古蹟,而強酸性排泄物滲入大理石雕像與古蹟的裂縫,也會弱化結構。威尼斯市府為了清潔修復遭汙損的古蹟與雕像,已花費數百萬美元。

威尼斯市府5月1日起禁止餵食鴿群,違者處以罰緩。然而一群動物愛好人士刻意唱反調,持骷髏旗乘快艇帶著大包飼料快閃出現聖馬可廣場,讓鴿子大快朵頤。這群人已三度成功達陣,前兩次只敢拂曉出擊,第三次刻意在日正當中時與警察打照面,行徑愈來愈囂張。

威尼斯市府指出,問題出在鴿子太多。據估計,理想的數量約為2400隻,然而當地鴿子已多達6萬隻。威尼斯環保局長貝卡羅指出,人類過度餵養,加上有許多可提供鴿子棲身的塔樓,導致鴿口過度膨脹。

鴿子成群跟在身旁乞食,讓某些觀光客不堪其擾。曾有一名婦女在廣場上照相時,頭、肩膀與手臂上停了不下10隻鴿子。

每年有近2,000萬遊客造訪的威尼斯近年飽受煙霧、水汙染以及觀光客過多等問題威脅,鴿子讓情況雪上加霜。

【2008/06/03 聯合報】

永續發展亞馬遜 巴西將設國際性基金

巴西新環境部長明克昨天發表就職演說,強調自己不會成為「胡亂簽發環境許可證的瘋子」;他並宣佈,將在六月五日設立一個結合國內外資金的基金,鼓勵在亞馬遜推動永續發展的計畫。

明克未說明有關基金的細節,他指稱,已獲得來自挪威的捐款一億美元,將交由國家社會經濟發展銀行管理。

這位新環境部長說:「全世界的人都說亞馬遜重要,說它是屬於全人類的資產,只要砍一棵樹就有人抗議,所以也應該給予亞馬遜地區的兩千五百萬居民生存的條件。」

明克將在二十九日前往德國波昂參加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會議,打算在會議中向各國環境部長強調,管理亞馬遜的主權屬於巴西,但假如其他國家願意貢獻力量協助巴西維護和執行環境主權,巴西將樂於接受。

明克也計劃下周向巴西總統魯拉提議,擴大巴西環保暑的稽查權力,盡快將國稅局在環保行動中扣押的資產拍賣套現,用來推動其他環保計畫。依照目前的規定,在訴訟案審結之前,所有的資產都交由法院暫時保管。

這位新部長在擔任里約熱內盧環保局長期間,因加速核發環境許可證,受到各界褒貶不一。昨天他在就職演說中特別強調,將繼續推動前任部長瑪麗娜.席爾瓦未完成的工作,不會成為「胡亂簽發環境許可證的瘋子。」

瑪麗娜擔任環境部長時,因堅守原則,不肯輕易核發環境許可證,被指阻礙政府推動經濟包裹的「加速成長計畫」,與總統府文官廳長羅賽芙發生嚴重的衝突。明克表示,他已經和羅賽芙溝通過,雙方一拍即合,保證幫助國家邁向進步,同時維護生態環境。

明克認為,水力發電是一種乾淨的電源,不會排放二氧化碳。因此,他建議,在河水流經之地設立親水公園,使用發電廠繳納的環境補償金維護水利資源,在水源區推動植林計畫,讓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可以同步進行。

【2008/05/28 中央社】

2008年6月13日 星期五

北極熊 快絕種啦

 
美國內政部14日宣布把北極熊列為瀕臨絕種動物,原因是北極海冰因全球暖化大幅減少,威脅北極熊生存。圖為美國北極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區的一隻北極熊。
(美聯社)

美國內政部14日宣布將北極熊列為瀕臨絕種動物,指出由於全球暖化造成北極海冰層逐年減少,北極熊必須受到保護。

內政部長坎普松在記者會上表示,30年來北極海冰大幅減少,預料情況會持續下去。坎普松說,這種減少的趨勢意味北極熊是可能在不久之後滅絕的動物。坎普松並引證科學家的說法,指出北極海冰的減少可能導致三分之二的北極熊在本世紀中期消失。

這是美國「保護瀕臨絕種生物法案」首次用於保護受全球暖化影響所威脅的物種。而商業界則擔憂,此舉可能產生深遠的影響,並以此規範二氧化碳排放。

坎普松表示,將北極熊列為保護瀕臨絕種生物的決定,包括當局的行政措施,目的在限制能源發展決策及其他與氣候有關行動的衝擊。

坎普松15個月前提議研究是否將北極熊列為「保護瀕臨絕種生物法案」的保護對象,當局之後便展開研究。

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協會主管韋茲李表示:「科學證據十分明確,北極熊需要保護。」

【2008/05/16 聯合報】

海洋生態保育 馬上開倒車

中國時報 2008.06.11  胡念祖╱中山大學海洋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農委會五月二十二日發布「兼營珊瑚漁業漁船應行遵守及注意事項」,五月二十四日即行生效。該法規命令之目的並非在強化漁船兼營珊瑚漁業之管理,反而是變相大舉開放漁船採撈珊瑚之許可,並劃出總面積達七八一一平方公里的五塊海域作為珊瑚漁船作業之漁區。我國海洋生態可能在農委會錯誤決策下,面臨一場新的浩劫。

     民國九十五年六月廿九日,當時民進黨政府之農委會蘇嘉全主委宣布「新農業運動」,將「嚴重危害生態之漁業,三年後全面禁止」納入為政策目標諸項目之一,並在漁業署堅持執行民國七十八年(國民黨執政)時所修訂之「漁船建造許可及漁業證照核發準則」之下,至民國九十六年初時,全國領有珊瑚漁業執照之漁船僅剩三艘,使得我國全面禁絕珊瑚漁業已有達成之機會

     新發布的「注意事項」中,不僅新開放珊瑚漁船九十六艘,且自明年起再逐年遞減,但未列出遞減之速率,不僅使得民進黨執政時欲在九十八年六月底前全面禁止嚴重危害生態之漁業的努力完全落空,並可能使珊瑚漁業就此「永續」不絕。在「注意事項」及所附申請書與漁撈日誌表格中,未見對漁具漁法之選擇性有任何規範,所報「漁獲量」中亦僅需要呈報「重量」(公斤),並未對株徑大小或高度等規格及總採捕量有所限制,除船位通報外,亦未有其他任何作業監督、查察之規定與作法。在此種幾近全面放任的開放下,我國周邊海域珊瑚群落已然面臨浩劫。

     國民黨甫執政,立即大開海洋生態保育倒車,令人深惡痛絕。此間反映出農委會高層毫無國家「永續發展」之念,只懂得屈服於地方勢力及立委關說壓力

農友獨嘗肥料飆漲苦果

中國時報 2008.05.30  藍國揚╱台東市(自耕農)

     肥料又要漲價了,這一次,一漲就是四成多,這叫原本已經無利可圖的農業,無異是雪上加霜,但是因為耕作成本的增加,成本不得不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只不過,一旦蔬果價格高漲,消費者買不下手,最後吃虧的,恐怕還是農民自己。

     大家都知道,蔬果如果不使用肥料,一定無法長成市場上所需要的規格,為了要讓蔬果的賣相好,使用肥料是必然的,但是不可諱言的,如果要讓蔬果的賣相好,使用台肥所生產的化學肥料,是最快、最好,也是最方便的,即使使用多了化學肥料,可能使土地酸化,但其他的有機肥都不太符合農友的需求,因此,農友依賴台肥甚深。

     肥料漲價,或許是全球性的,然而,筆者必須讓執政者知道,平均一位農友耕作,每個月的收入是多少嗎?大約只有兩萬多元,遇上災害時,當然就更少了。以筆者自己為例,種植兩公頃的文旦,有一年颱風侵襲海岸山脈泰源幽谷,谷內文旦無一倖免,雖然政府提供了災害現金救助,但是兩公頃只補助了五萬多元,這要農民一年只靠這五萬多元過生活,夠嗎?

     因此,即使肥料漲價是必要的,政府也應站在農民的角度思考,要如何幫助農民度過難關,而不是將肥料漲價問題丟給農友就算了。

國有土地不是財產

中國時報 2008.05.27  韓乾

     貴報五月十九日報導財政部長李述德有關國有土地出售的一段談話。筆者對此提出看法。

     第一,國有土地不是財產,是國家所以安身立命的要素,尤其是在現代重視環境保護與國家永續發展的時代,更不可以輕易地賣掉。我國把國有土地視為財產,交由財政部管理是一項國家土地政策的根本錯誤。因為財政部以財稅收入,以金錢價值的近利為導向。

     李部長強調,國有土地的管理目的,是為創造稅源。但是根據國產局自己的報告,自台灣光復以來為了彌補財政收入,每年大量標售國有土地,其所得金錢收入也不過百分之三、四而已,何來「創造稅源」?但是出售國有土地的結果,除了山地、林地之外,都市地區比較方正的土地大致已出售殆盡,遺害子孫莫此為甚,不知何以談國家的永續發展。

     第二,李部長說,若是荒廢不用的土地就會賣掉。如果,就宏觀生態環境的觀點看,地球上沒有任何一塊土地是沒有價值的,既使是極地的冰川,熱帶的沙漠都是具有維持人類生存的價值的。從微觀的角度看,城市裡的土地,每一塊都不可能是荒廢無用的,既使是種一片小草也是可以提升人造環境品質的。土地的有沒有用或荒廢與否,不能用短期金錢利益的角度看,而是要從長遠環境永續的觀點看。

     如果國有財產局把上兆元的國有土地資產賣掉,台灣還有什麼?如果說出售國有土地是為了調節供需,應該有賣也有買,但是國有財產局何曾有照價收買土地過?

     第三,國有土地不應出售,連「只租不售」也不應該。政府應該做的是「規畫與管制」其使用。英美各國是崇尚自由經濟的國家,但是對土地的規畫管制與使用要比我們周密、嚴格得多。我們沒有國有土地政策,只知道賣掉、租掉就不管了,且美其名曰「尊重市場機制」。看起來好像我們是個自由經濟的國家,殊不知土地非人力所能製造,其使用最容易產生市場失靈的外部性。

     因此,規畫管制是絕對必要的。如果一塊國有地出售或出租之後,規定必須做何種使用,其密度、容積、樣式也做嚴格的規定,相信便不會有炒作的空間了。筆者所不懂的是,李部長竟然說:建商的行為,政府不宜過度介入,「無權、也無必要」。那麼我們要政府幹什麼?只為了賣地求財嗎?

     李部長也表示:出售國有土地是為了帶動都市發展,中央必須尊重都市計畫。請問,我們有像樣的都市計畫嗎?最近,外國來訪的專家勸導說:現在是二十一世紀,你們不要再做二十世紀的都市計畫了。

     第四,近來國內房價高漲,國有財產局是否有助長炒地皮之嫌,社會自有公論。當經濟發展時,地價的確會上漲。但是過去八年來,經濟並未成長地價卻不斷上揚,國有財產局標售國有地屢創新高,建商推案多以豪宅為標榜,不知這是不是人為炒作的結果?其實,圖利財團,並不須要黑箱作業,也不須要不符程序正義。只要看看去標土地的人是誰,標到土地的人是誰,其中有沒有一般百姓,也就一目了然了。

     希望新政府重視土地問題,尤其是國有土地問題。私人可以把土地視為財產,土地卻是國家的基本資源,而不是財產,更不能以短視的金錢價值為衡量有用或無用的標準,拿來不顧後果的標售。

     (作者為逢甲大學土地管理系教授)

救救國家公園吧!

中國時報 2008.05.25  陳昭倫

     國家公園台灣對於自然環境、文化與土地保護較為完善的公共政策,也由於《國家公園法》的實施,對於脆弱的台灣山林與海洋在面對經濟優先與強大開發壓力的情況下,還能勉強的留下一片淨土。然而,《國家公園法》從民國六十一年實施以來,國家公園的設立卻也面對原住民權益與開發建設的挑戰,而必須不斷的修正。

     就在馬總統上任前,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卻趕忙的修訂《國家公園法》,而讓筆者百思不解的是,以保育國土,永續台灣為宗旨的營建署竟然直接提修法刪除「國家公園計畫委員會」,間接讓一些不顧國家公園保育宗旨理念的政客有機可乘,直接在法條中將鄉鎮市長保障加入未來的審議委員會。筆者認為此項修法一旦通過,等於對國家公園內的開發敞開大門,喪失守護國土的最後一道防線。「國家公園計畫委員會」約有四十位左右的委員,任期兩年,屬於無給職工作,除中央主管官員、國家公園所在地縣市長為當然委員,另有半數以上由專家學者及二位社會團體代表所組成。這些委員的主要工作就是針對國家公園內的一切施作或計劃,不論送審的計劃是否已通過其他法定程序(包含環境影響評估〉,都必須由此委員會通過才能實施。

     眾所周知,台灣許多的土地開發與建設都深深的牽涉到地方盤根錯結的利益,包括土地增值工程利潤,更牽涉到當地政治勢力的角力。這也間接說明為什麼這次修正案是由屏東墾丁國家公園所在地選出的立委們提出的。墾丁國家公園是台灣第一個國家公園,也是面對開放土地開發最為強烈的國家公園。雖然,第一線的國家公園管理處已盡力維護,但是審視現在墾丁國家公園內熱帶雨林與珊瑚礁消失的速度,如無常設性的國家公園計畫委員會作為最後把關的一道防線,其後果將難以想像。因此,在實務上常設性的國家公園計畫委員有其必要性。況且國家公園的本務就是保育,任何影響保育業務的提案都必須被剔除,因此,審議國家公園的設置與其範圍內的開發案都是相當複雜與專業業務,這也就是為何除了業務相關的中央與所在地的官員,有二分之一的成員必須是專家學者與社會團體代表,以確保最後一道防線的社會良心與公理正義。

     除了廢止常設的國家公園計畫委員會之外,立委還因為照顧個人選區利益,提案加入「區域住民代表」,讓過度開放地方政治人物進入計畫委員會。這對需要專業的審議機制除了有綁樁之嫌,並無其他助益。雖然對於國家公園的管理,必須要提高民眾參與的程度,參與者有監督管理當局的權力,才能提高管理當局的決策與資訊透明度。但開放過多地方勢力參與決策,對保育來說並非好事。

     近來,緬甸洪災與中國四川規模八級的地震不僅造成超過數十萬人的死亡,更讓我們必須認真的審視人與自然,人與環境的互動。而其中真正的問題就是「人謀不臧,不當的開發」。只有尊重自然,師法自然,正視山林與海洋的照護才是台灣未來世代依存的命脈。(作者為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2008年6月9日 星期一

挖除紅樹林防洪?七股人反彈

中國時報 2008.05.27  康日昇╱七股報導

 殺風景 ▲七股溪口紅樹林保護區原來景色優美紅樹林,被挖土機挖得慘不忍睹。(康日昇攝)

     七股溪口紅樹林保護區廿六日突然出現兩輛挖土機,將海茄苳紅樹林連同土方一起挖除,用6輛拼裝車載走,台南縣生態保護學會理事長邱仁武接獲附近民眾反映,認為紅樹林保護區動植物溼地生態豐富,相關單位不該任意破壞。

     七股鄉邱姓鄉民昨天經過七股溪口紅樹林保護區,發現兩輛挖土機正在挖除紅樹林,連同土方不知被載往何處,他認為該處紅樹林保護區每天都會吸引大批白鷺鷥、夜鷺及各種鳥類棲息,還有各種招潮蟹及魚蝦聚集繁殖,豐富的溼地動植物生態景區,吸引各地遊客前往觀賞,任意破壞將影響生態觀光發展。

     施工不當 恐將破壞溼地生態

     生長在海岸河口的紅樹林,具有保護海岸水土及生態環境功能,月前緬甸發生災情慘重的海岸颶風水患,國際生態專家都認為是當地海岸紅樹林遭破壞後,引起大自然反撲的後果,如今看到七股溪口紅樹林保護區遭挖除,讓許多關心生態環境鄉民相當氣憤。

     溪段寬闊 造成水患另有原因

     邱仁武理事長接獲反映,經查詢是縣府水利處海岸保護科發包的七股溪疏濬工程,他認為該處溪段相當寬闊,被挖除紅樹林保護區根本不會阻礙排水順暢,造成水患另有其他原因。

     縣府水利處海岸保護科長王國安表示,由於七股溪口紅樹林保護區會影響排水順暢,才會發包疏濬,事先曾與地方人士協調,將只挖除位於比較狹窄溪段的兩座小島紅樹林,保留寬闊溪段的較大紅樹林保護區,兼顧紅樹林生態保護及排水防洪安全

保護區遭破壞 環頸雉剩20隻

中國時報 2008.05.27  汪慧星╱新市報導

 草地貴族 ▲南科保護區環頸雉會在草叢內奔跑嬉戲及覓食,遇驚擾則會躲在草叢避敵,神情雖驚慌卻不失優雅。(汪慧星攝)

     標榜係國內唯一營造科技人文、生態並存的南科園區,此際又是群鳥齊鳴的季節,區內最具特色的台灣特有亞種保育鳥類環頸雉,經常帶給喜愛賞鳥的科技人驚喜,可是,保育團體田野調查發現,30公頃保護區因難防人為因素破壞,僅存不到20隻環頸雉,令人唏噓。

     南科於八十六年畫設30公頃生態保護區及20公頃緩衝區,這項兼具開發與保育的創舉,是繼台南市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後國內第二個取得法源依據的生態保護專區,每年四至七月不但有列入保育的夏候鳥燕行鳥成群飛抵進行繁衍,更是台灣特有亞種環頸雉的棲息地。

     可是,由於園區開發大興土木帶來不可避免的衝擊,加上長年以來不乏濫捕環頸雉等人為破壞,導致保育鳥逐年銳減,儘管南科管理局每年編列經費進行環境復育作業,但建設難敵破壞致成效有限。

     根據調查發現,目前在保護區棲息的燕行鳥僅兩個族群約數十隻,與當初劃設保護區時,曾出現4、500隻成群飛抵園區棲息繁衍的盛景相較,令保育團體不禁慨嘆,這就是開發與保育難以兼顧及維持平衡的無奈。其次,經常讓喜愛賞鳥的高科技人驚喜的是,常會碰上環頸雉成對在草叢內奔跑嬉戲及覓食,此一景象,是目前保護區最具特色及彰顯生態活力的美景。

     可是,保育團體調查統計,目前保護區內的環頸雉數量僅約20隻,保育人士表示,環頸雉也會繁殖,長年來數量不增反減,主因係遭人為濫捕所致。

護鯨過度 漁民受害喊救命

中國時報 2008.05.26  許怡雯╱基隆報導

     為了保護海洋生態,鯨鯊被列入保育類動物,這幾年成績漂亮,不少漁船出海作業,都能看見鯨魚。但保護過度反而影響了漁船作業,基隆區漁民喊救命,飯碗全被鯨鯊搶去了。

     基隆沿海到基隆嶼之間,是漁民作業主要地方,最近是鎖管旺季,漁民捕得勤,卻碰上鯨魚來湊熱鬧兼搗蛋。

     漁民表示,鯨魚本來就是很友善的動物,會主動上前向漁民示好玩耍,這對推展觀光是一大助力,問題是,基隆地區沒有賞鯨團,主力還是在捕魚上頭,鯨魚反倒成了破壞者。

     它們會靠近漁船,吃掉漁獲,或是弄壞漁具,趕也趕不走,簡直氣死人。

     漁民說,保育幾年下來,花蓮外海已隨處可見鯨鯊蹤跡,但總不能保護動物卻犧牲漁民生活希望基隆區漁會,將心聲傳達出去,應該開放限量捕撈,讓鯨鯊與漁民都能均衡生存。

鰲鼓溼地 擬分區畫設野保區

中國時報 2008.05.24  呂妍庭╱東石報導

 溼地鳥況 ▲正值枯水期的鰲鼓溼地鳥況雖然不如以往,仍到處可見長棲鳥類飛翔覓食。(呂妍庭攝)

     國內現存唯一大型封閉型荒野溼地,同時也是國家級溼地的鰲鼓溼地,縣府經過一整年生態物種調查階段,確定將1千多公頃的鰲鼓溼地分級規畫3個區塊,分別為野生動物保護區核心區、低度開發緩衝區和最外圍的一般活動區,既能確保當地居民產業活動持續發展,也能保護當地多元物種棲息生長。

     農業處綠化保育科鄭永華表示,鰲鼓溼地規畫做野保區目前已得到多數四股社區居民和台糖公司同意,但仍必須等最終計畫送交農委會審查通過才會確定。鄭永華認為,分區概念符合3生概念「生態、生產生活」,其中緩衝區屬於隔離帶,有限度、低密度的開發無損居民目前的生活狀況,又能兼顧落實核心區的保育概念。

     鄭永華指出,目前地主台糖公司希望縣府畫分範圍後,雙方協商採徵收土地方式辦理,同時事業海堤也能改列一般海堤,將管理權交給縣府及水利單位。

開發半屏山案 環團聯合反對

中國時報 2008.05.17  張舒婷╱高雄報導

 ▲高雄市多個環保團體,16日共同反對建台水泥開發半屏山,圖為建台水泥的礦場整治地。(張舒婷攝)

     高市多個環保團體十六日共同反對建台水泥開發半屏山麓舊礦區,除質疑建台水泥財務能力外,也要求建台水泥先完成半屏山水土保持復育區的驗收後再送件。建台水泥回應,案子早就通過環評,並將與招商對象共同擔負經費,環團擔憂的部分不成問題。

     位於半屏山麓舊礦區約7公頃餘的建台水泥,計畫結合2公頃多的國有土地開發為商業區和住宅區。建台水泥宣稱將投入60億元開發此基地,並與市政府簽署開發意向書。環保團體認為是試圖藉由此意向書,讓都市計畫委員會加快通過變更地目。

     質疑建台水泥財務

     高市環保團體昨天包括高雄市綠色協會、地球公民協會、台灣濕地保護聯盟、高雄市左營舊城文化協會、文化愛河協會、柴山會,都行文都市發展局,齊聲反對建台水泥開發案。

     環保團體表示,建台水泥形同破產、財物能力堪憂,實質投入的整地費用不到1億元,其餘都為轉賣土地給其他開發商的售地行為。相對於統一夢時代投入300億元,以購物觀光商務旅舍為開發主題,滿足高雄都會區及國際商務觀光旅客的遊憩休閒需求為主軸,建台水泥的開發意圖明顯不同。

     要求做好水保再送件

     此外,環保團體質疑,半屏山採礦停止後曾發生土石流,市府於八十六年要求建台水泥進行水土保持計畫,至今10年仍未通過驗收,連半屏山水土保持計畫都尚未做好,如何做好開發案?大家應記取九二一大地震的教訓,不應在未完成水土保持驗收工作前就進行開發。

     環保團體也表示,高雄目前住宅數目遠超過現在及未來人口需求,建台水泥開發案不一定要變更為住宅、商業區,可更新為科技園區、軟體金融產業區或休閒度假村,而且至少應有二分之一的土地做為保安林。對此,建台水泥強調尊重環保團體的看法,但全案依官方法定程序進行時,便已決定土地更新方向,所以很難隨意變更。

2008年6月7日 星期六

護漁 海巡與漁民都有改善空間

每年四月起,總傳出日本巡邏艇在我方劃設的「暫訂執法線」附近,干擾我漁船作業,漁民事後指責海巡署護漁速度太慢。其實,漁民在海上若能多與海巡溝通,讓海巡掌握重點漁區,加上海巡署在海上處理案件時,如果對漁民的詢問作業也能簡化,或許就能縮短護漁速度。

蘇澳區漁會說,每年四月到七月間是黑鮪魚汛期,也是台日漁業爭議的高峰期。從今年四月下旬起,已接獲三十九件通報,指稱我國漁船在「暫訂執法線」附近作業時,遭日本巡邏艦干擾。

由於抱怨海巡署巡邏艇前往處理太慢,最近更有漁船以自力救濟的方式,企圖包圍日方巡邏艇,與日方對峙,一度引起國際間緊張。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鑑於保障台灣籍漁船在海上作業的權益和安全,早在兩年多前就希望漁民安裝「漁船監控系統」(VMS)。透過這套系統可即時掌握漁船作業的動態與位置,確保日後一旦與日本發生爭執時,成為談判的根據,不會形成我方漁民說沒越界,但日方指控漁船越界的情況。

但據了解,台灣有的船隻不想裝設「漁船監控系統」,有的船隻裝了卻沒開機,造成海巡署在海上掌握重點漁區的困難。為何漁民在海上,甚至在「暫訂執法線」附近作業時,不想打開「漁船監控系統」,讓人留下許多想像空間。

海洋巡防總局海務組副組長蔡長孟說,漁民在海上經常沒有打開「漁船監控系統」,有時用無線電頻道溝通時,部分漁民也不想回話,造成護漁作業困擾,希望漁民能打開「漁船監控系統」,讓海巡署巡邏艇可隨時掌握重點漁區,一旦我方漁民可能被日方巡邏艇干擾或追逐時,可在最短時間內抵達案發海域護漁。

他表示,我國漁船遭日方巡邏艇干擾,甚至可能被扣船時,漁民通常會向蘇澳區漁業電台通報,請求巡邏艇前往護漁,但有時日艦見我方漁船沒有進一步越界,或是監控情況解除時,我方巡邏艇在趕往過程中或到現場後,想以無線電聯絡,漁民都不想回應,造成許多處理過程時間上的浪費。

海洋巡防總局國際科長林安台表示,其實我方劃設的「暫訂執法線」,日方與我國都有初步認定的共識,有時我國漁民的漁具不小心越界了,也曾讓我們進入撈取。

據了解,根據日方的「經驗法則」,台灣漁船雖然在「暫訂執法線」內,但漁具漂過界,通常日方巡邏艇就會開始注意,監控我漁船作業,讓漁民無法安心作業。

海巡署對此曾要求漁民的船隻與漁具都不要越界,確保作業順利,但宜蘭縣漁民權益協會總幹事李源章說,海上洋流無法掌握,漁具一放出後,有時難免會越界。

他表示,一旦遭日方干擾的台灣漁船向海巡署通報,巡邏艇抵達現場後,總是透過無線電詢問我方漁船太過詳細的船籍與個人資料,甚至連身分證號碼也要問,這樣無疑在共用的無線電空間中,透露許多個人保密資料給其他友船知道,造成漁民反感;也造成漁民有事時,只會開機與外界聯絡,一旦遭日方干擾的狀況解除時,乾脆關機,不想面對巡邏艇的詢問。

李源章說,海巡署海上詢問過程時間長,好像警方在問案偵訊,過於打擾漁民作業,如果他們要漁船的進一步資料,可以在漁船進港後蒐集,想要多詳細漁民都可以提供。

單就台灣北方漁民的作業範圍,就廣達十八萬一千平方公里海域以上,除非我方巡邏艇數量夠、全面二十四小時護漁,漁民就不會指責海巡單位護漁不力。

但以現階段的現實面來看,漁民如果能讓海巡單位掌握重點漁區,隨時保持溝通,減少一些不必要的時間浪費;海巡單位在處理詢問過程中,也不要過於打擾漁民,打開他們溝通的心防,護漁不力的抱怨或許就可減少一些。

【2008/06/06 中央社】

黑膜覆蓋 綠島珊瑚病得很重

綠島北部的柴口、公館海域內,遭黑病覆蓋的珊瑚礁已達百分之十。圖中顏色略黑的區塊,即為感染黑病海綿的石珊瑚。
照片╱陳昭倫提供

綠島石珊瑚群前年起被一種不知名的黑色海綿體覆蓋導致死亡,專家暫時稱為「黑病」,研究發現綠島北部柴口、公館海域黑病覆蓋率已超過百分之十,推測可能與廢水汙染或大型珊瑚礁魚類消失有關。

中央研究院副研究員陳昭倫表示,黑病海綿體摸起來感覺類似海綿薄膜,專挑石珊瑚覆蓋,成分含有藍綠藻;但與周遭的海水細菌群完全不同,這種黑病海綿藍綠菌應是一種新細菌,與先前日本黑病海綿報告的結論不同。

陳昭倫去年在綠島附近海域研究黑病,發現公館、柴口、石朗及西南方大白沙海域的石珊瑚都已感染黑病,其中以一至三公尺深的公館海域珊瑚染病比率最高,黑病總覆蓋面積達百分之十點九一。

研究團隊在柴口地區標定卅株已受感染的微孔珊瑚進行黑病海綿擴散研究,初步推算年成長速度為每年成長百分之五十。陳昭倫擔憂地說:「成長速度很快。」

雖然幾次颱風引發的大浪,有沖刷掉一些覆蓋在石珊瑚上的黑病海綿,卻仍無法將黑病全數消滅,若依黑病生長速度,綠島石珊瑚群已面臨存亡危機。

陳昭倫表示,在人類聚居處的海域,石珊瑚感染黑病的數量最多,因此疑與廢水汙染有關,建議綠島盡快興建簡易汙水處理場;另外,部分大型珊瑚礁魚類會吃掉覆蓋珊瑚的菌種,近幾年珊瑚礁魚類減少,菌種少了天敵,也使黑病快速蔓延。

【2008/05/29 聯合報】

燕叼2指築巢 觀音不計較

楊善安家中供奉的製觀音神像,兩隻手指被燕子叼去築巢,擲筊請示神明得到「不追究肇事燕子」。
記者潘欣中╱翻攝

三月間,一對燕子飛入桃園縣觀音鄉楊善安的三合院家中,不但在神明廳住下來,還啄斷觀音神像的兩根蓮花指築巢育子;楊家人擲筊,觀音指示「不追究肇事燕子」,楊家人如今與燕子同處一室,每天傍晚等燕子歸巢才關上大門。

楊善安說,燕子五年前就在他三合院家門前的屋簷下築巢,因大門白天敞開,燕子今年直接飛進神明廳屋頂,在日光燈管上築巢,孵育四隻雛燕。

日前他燒香祭拜時,發現神桌上的木雕觀音佛祖神像受損,右手食指和小指斷了兩根,桌上遍尋不著兩截斷指,查看發現燕巢有疑似神像木頭細絲,才知道是燕子所為。

楊善安母親擲筊請示觀音佛祖,答案是「迅速將斷指處修補好,對肇事的燕子不予追究。」他前天將斷指神像送神像雕刻師傅林新來修補。楊家人已視燕子為「神鳥」,一早打開兩扇木門,讓燕子飛進飛出,傍晚母燕歸巢時才關門。

六十歲的楊母說:「燕子來家裡築巢很好啦!子女白天外出上班,一個人在家無聊,我把牠們當成伴,等到秋天要飛走,一定會很想牠們的。」

【2008/05/27 聯合報】

國土復育方案暫停 綠委:恐將國在山河破

 2008.06.05  中央社

     民主進步黨籍立委田秋堇今天表示,民進黨執政時為了國土復育,擬定國土復育策略方案暨行動計畫,但國民黨籍立委四月時提案要求凍結,且沒有提出替代方案,難道總統馬英九經濟,卻創造土石流嗎?

     田秋堇上午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表示,民進黨執政時期,行政院院會2005年通過「國土復育策略方案暨行動計畫」及「國土復育條例草案」,但因朝野惡鬥,國土復育條例草案無法在立法院通過,對國土山林保育仍必須靠「國土復育策略方案暨行動計畫」。

     她表示,馬總統剛勝選,國民黨籍立委在四月二十四日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就以國土復育條例草案尚未完成立法為由,提案凍結國土復育策略方案暨行動計畫,且迄今未提出替代方案,令人不禁質疑,是否又要回到過去經濟掛帥、無限制開發的情況?

     她指出,每年颱風都造成不同地區的損失及人民傷亡,可見台灣國土脆弱,若國土復育策略方案暨行動計畫停止,今年颱風季節即將來臨,難道是「馬上」土石流,「國在山河破」嗎?

     台灣生態學會台北工作站主任廖本全表示,台灣環境問題在於體質不好、開發的挑戰、九二一大地震全球氣候變遷,土地有內憂外患,災難也就常態化。馬總統也曾說要國土復育,但一當選總統,國民黨籍立委就要求凍結國土復育策略方案暨行動計畫,根本就是大開土地濫用之門。

     經建會組長郭翡玉說,國民黨籍立委提案凍結國土復育策略方案暨行動計畫,可能是因為經建會對外說明不夠,導致有誤解。國土復育若限制人民權利,需要法令依據,但國土復育條例草案尚未通過,國土復育策略方案暨行動計畫是在不違反現行法令下,所能做的部分。

2008.06.05 
國土復育方案暫停 綠委:恐將國在山河破
【中時電子報蘇龍麒╱台北報導】

    今天(五日)是世界環境日,民進黨立委田秋堇表示,日前國民黨立委在立法院經濟委員會提案,要求行政院在國土復育條例通過前,停止現行的「國土復育策略方案暨行動計畫」,她擔心,「馬上經濟」恐怕會變成「國在山河破,創造土石流」。

     田秋堇說,國民黨立委在四月底馬英九總統當選後、未上任前,就在立法院經濟委員會提案,要求行政院在國土復育條例通過前,停止現行的「國土復育策略方案暨行動計畫」。田秋堇說,在沒有提出任何的替代方案之前,貿然停止行動計畫,依照國科會、農委會、經濟部等部會的估計,曾經發生山崩的地區重複發生山崩率高達兩成到六成,夏季颱風季節一到,災情恐怕難以想像。

     田秋堇認為,國土復育應該從全國的高度來看,馬英九才上任沒有幾天,國民黨立法院黨團就做出這種嚴重的事情,馬英九與行政院長劉兆玄不應該繼續悶不吭聲。

     台灣生態學會台北工作站主任、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副教授廖本全表示,台灣山坡地本來體質就不好,又面臨到坡地開發、九二一大地震與氣候變遷等挑戰,可以說是面臨內憂外患的窘境。如果停止了國土復育行動計畫,恐怕會變成災難常態化。廖本全說,現在國民黨簡直是「開土地濫墾濫用之門,關全民溝通討論立法之門」。

     綠色陣線協會秘書長吳東傑說,馬英九如果不談國土復育,根本就談不上什麼愛台十二大建設,也看不到馬英九的施政魄力,只看得到「毀台、賣台」的計畫而已,希望馬英九的國土復育政策不要與全球永續發展潮流相違背。綠色陣線成員林長茂也說,他長期居住在石門水庫附近,近來桃園縣政府為了討好大陸觀光客,大量變更阿坶坪附近的地目興建飯店,恐怕將會造成桃園地區的大災難,過去逢颱風就停水的噩夢恐怕也將重演。

     綠黨秘書長潘翰聲則說,馬英九在上星期六(五月三十一日)出席「全國NGOs環境會議」時表示,全國一千公尺以上高山不開公路。但是在此前後,交通部次長游芳來又說將要復建中橫公路,到底哪個才是真正的馬英九?潘翰聲說,希望馬英九不要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經建會組長郭翡玉表示,當初「國土復育策略方案暨行動計畫」施行時,對外溝通不足造成了大家的誤解,其實經建會是在現行的法令下,先進行可以做的國土復育部份,卻被誤解為提前進行「國土復育條例」中的規定,經建會將在三週內邀集各相關部會討論,並且向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報告相關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