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近年來,由於自然保護區的建設、生態環境的恢復和野生動物保護政策的實施,雲南省境內各種野生動物種群數量大幅增加。但隨之發生的野生動物「肇事」也日益突出,每年造成經濟損失數千萬元。 據雲南省林業廳介紹,2007年雲南省野生動物"肇事"案件共有42653起,其中人身傷害案97起,造成86人受傷,11人死亡,共造成財產損失7168.61萬元人民幣,同比增加59.92%。雲南地處中國西南邊陲,有大面積的原始熱帶雨林和獨特的山地垂直景觀,是野生動物的王國。在全國335種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中,雲南就有243種,佔全國的72.5%。 統計數字顯示,目前雲南境內的亞洲象已經從上世紀80年代初的140餘頭增加到目前的300頭左右,白馬雪山自然保護區內的滇金絲猴從建區時的400餘只已增加到900餘只,無量山自然保護區的黑冠長臂猿也由建區時的50群200餘只增加到目前的96群400餘只。野象、野豬、黑熊、虎、豹等大型動物的數量也明顯增加,與當地居民的衝突隨之日益突出。 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野象每年都會在莊稼成熟時,到農田�啃食玉米、甘蔗、香蕉等作物。2007年,在地處世界自然遺產「三江並流」區腹地的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共有26個村遭受「熊災」,莊稼和家畜不同程度受損,並有1位村民在遭遇黑熊時下巴被抓爛。 對此,雲南省政府每年花大力氣避免和減少野生動物「肇事」事件發生,包括向村民宣傳防範野生動物的知識,幫助村民加固防護柵欄等措施。據悉,雲南省每年因野生動物「肇事」造成人員傷亡和莊稼受損的補償費用約1000萬元人民幣。 【2008/08/21 新華社】 |
「歷經七年半時光,遭希臘籍貨輪阿瑪斯號所載燃油汙染的墾丁龍坑海域珊瑚已恢復汙染前原狀。」接受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監測的海生館研究員樊同雲說,最近調查發現,珊瑚覆蓋率已達百分之廿六,和發生浩劫前的覆蓋率相差不多。
他指出,龍坑生態保護區浪濤洶湧,每次颱風過境都會帶來巨浪,珊瑚生長不易,覆蓋率最高時僅達百分之廿六;最近調查遭燃油汙染區的珊瑚,也已恢復到百分之廿六。
原在龍坑海域漂流的小片船骸被打撈上岸後,珊瑚已有逐年增加趨勢;龍坑珊瑚浩劫恢復如此快,世界罕見,應與風浪大,又在保護區內,人為干擾少,環境適合珊瑚生存有關。
龍坑生態浩劫發生在九十年一月十日,重三萬五千噸的阿瑪斯號貨輪在鵝鑾鼻附近的龍坑發生機械故障,漂流四天後觸礁,船身斷成兩截沉入海底,船上所載一千一百多噸燃油漂散並汙染海域,船骸、礦砂覆蓋海底,影響海域面積達五萬五千平方公尺。
樊同雲說:「龍坑的珊瑚在船骸碎片隨海浪亂刮及礦砂覆蓋後,珊瑚驟減,幾乎到零。」四年前國科會委託中華民國珊瑚礁學會調查,龍坑生態保護區的珊瑚覆蓋率仍在百分之五以下,政府把阿瑪斯號沉船汙染海域日訂為「台灣海域受難日」。
環保署曾赴挪威打國際海洋官司,向船公司索賠三億五千九百萬元,法院以缺乏珊瑚損失數據,只判賠九百萬元,比官司費一千六百萬元還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