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16日 星期二

日本人快把鮪魚吃光了

日本人對鮪魚的著迷與漁民毫無節制的濫捕,已讓鮪魚瀕臨絕種,不僅危及眾多漁民的生計,日本人很快也得割捨這項口腹之慾。

日本南方偏遠的Ishki島有3萬2000居民,其中八分之一仰賴捕漁維生,但目前他們時刻擔心的話題只有一項:他們的生計已走上絕路。

上周,一個國際保育團體在摩洛哥舉行會議時警告,原本充斥大西洋與地中海海域的藍鰭鮪魚,已經減少90%,可能很快就會正式登上瀕臨絕種的生物名單。

多數人都把罪過算在日本人頭上,根據綠色和平組織的資料,全球約四分之三的藍鰭鮪魚是被日本人吃掉,而且日本國內漁獲量持續下降,所以進口量也不斷升高,目前大約是每年4.4萬公噸。

此外,隨著健康的地中海與日本飲食風行全球,日本與俄羅斯的消費量也爆炸性激增,更加速鮪魚的瀕臨絕種。

直到30年前,鮪魚還被很多拖網漁船視為毫無價值的漁產,常常捕獲後又丟回海裡,頂多也只是拿來加工製成貓食。如今身價暴漲後,已吸引操控地中海漁業貿易的義大利與俄羅斯黑幫插手。

世界頂尖的漁業專家波利說:「多數日本人都不知道他們吃的鮪魚是怎麼來的,如果他們知道,他們的胃口一定會變小。」

日本沿岸很多像Ishiki這類的漁村,漁民現在常常忙了一整天後,仍然空著船回到漁港。日本一家最大的漁業合作社今年夏天甚至史無前例地被迫停業。保育專家佐佐木解釋其中的含意說:「36公斤以下的鮪魚不會生育,所以漁民捕捉未成年鮪魚形同殺雞取卵,自斷生路。」

【2008/11/23 聯合晚報】

閱讀秘書》BOT、ROT

BOT是指政府把土地或公共建設委託民間業者投資興建(Build)、營運(Operate),一定年限之後再移轉(Transfer)給政府,解決政府缺錢、建設及營運效率低的問題。台北一○一大樓、台灣高鐵均採此模式興建。

ROT是指Rent(租用)-Operate-Transfer,或Rehabilitate(更新)-Operate-Transfer,由民間廠商租下政府公有土地或建物,透過整修、整建後經營,等營運期屆滿後,再將營運權還給政府。

【2008/12/14 聯合報】

綠黨秘書長:走樣BOT 神話早該打破

營建署全面檢討國家公園BOT開發案,綠黨秘書長潘翰聲認為,台灣實施的BOT已經走樣,常看到國產被賤價交給業者開發使用,政府「以多換少」的作法,不是太笨,就是圖利業者,「BOT神話早該打破了。」

潘翰聲肯定營建署檢討BOT開發案的作法,但呼籲中央和地方一起把BOT案攤在陽下,公開資訊並檢討利弊得失,別讓更多珍貴的國家資產淪陷,永不復返。

潘翰聲表示,以往政府灌輸人民「BOT讓開發和經營管理更有效率」,實際上,國外實施許多BOT個案都操作得很好,政府幫人民換到更物超所值的成果,不但公共建設花更少的錢,也創造更多公共利益。

像台北市公車亭、公用垃圾桶等街道家具,由市府BOT給廣告業者全面換新,業者拿走所有公車亭的廣告使用權,「龐大的利益卻換來不好用的街道家具。」潘翰聲說,看看台北市瘦長形的新垃圾桶,不但投入口小,垃圾也常滿出來汙染地面。

「官員不是太笨就是故意圖利業者。」潘翰聲說,官員不知道手上的公共資產多寶貴,該和財團換什麼回來,才會有北投纜車這類弊案發生。未來應讓民間組織參與BOT的審查。

前營建署長、國家公園學會理事林益厚說,許多BOT案根本是「掛羊頭賣狗肉」,墾丁關山開發案就是典型的例子,一旦開發,不但阻礙候鳥造訪的意願,度假園區的夜間照明將衝擊國家公園生態。

「為什麼這麼漂亮的海景,只能從飯店窗戶看到?」在《海角七號》電影上映後,許多網友開始討論墾丁夏都飯店擁有私人海灘的現象,有恆春人甚至說:「海灘被飯店占用,它關著我無法拿出來的兒時回憶。」營建署說,這是當年林務局把老賓館租給飯店業者經營(ROT)的結果。

潘翰聲認為,海灘應該歸全民共有、共享,營建署主管國家公園,夏都飯店圈地為王的現象就在墾丁國家公園內,若真有心清除不當的土地利用型態,應該把海岸回歸自然、回歸人民,不能坐視不管。


【2008/12/14 聯合報】

國家公園BOT開發案 全喊停

電影「海角七號」不僅掀起熱潮,也可能影響台灣的國土開發政策。內政部營建署署長葉世文表示,陽明山和墾丁幾個國家公園的BOT開發案,不是有弊端,就是政府「賠了面子,也賠上裡子」,因此正在檢討,將全數喊停。

「山也BOT,海也BOT,什麼都被人BOT。」「海角七號」裡有段對白,恆春鎮民代表會主席痛批墾丁的山、海都BOT出去給廠商經營管理,「什麼好東西都讓有錢人拿去了。」

看過「海角七號」的葉世文感觸特別深。他說,原本BOT是政府藉民間業者的資金和經營效率,讓開發案發揮最大效能,但「為BOT而BOT」的開發案,陸續在民進黨執政期間進駐國家公園,而且開發內容都「太超過」,已嚴重違反環境保育和公平正義。

葉世文舉例,陽明山國家公園北投纜車開發案爆出弊端,官商用蓋纜車名義,掩護兩百多個房間的溫泉旅館蓋在纜車的交通轉運站上,「將來大批纜車乘客到了國家公園,怎麼有空間讓他們搭免費公車遊園、疏散?」

又如墾丁國家公園的關山生態文化藝術休閒園區,「這是標準為BOT而BOT的錯誤示範。」葉世文說,這個BOT案的起因,竟是委託業者負責清除外來種「銀合歡」,政府就准予開發三百多間度假旅館的優厚條件,後來連內政部「國家公園計畫委員會」都看不下去,堅持只能用百分之五的最低建蔽率開發。

葉世文表示,墾丁關山園區若開發,將衝擊當地生態景觀,並不符合國家公園保育宗旨,營建署已協調業者放棄開發。

其他包括國防部聯勤招待所與活動中心,在陽明山、墾丁國家公園各有擴建、整建並委託飯店業者經營的計畫,營建署國家公園組組長林義野表示,這些軍方設施改為遊樂設施,違反國家公園保育目的,已請國防部停止開發。

【2008/12/14 聯合報】

2008年12月12日 星期五

環團要告郝龍斌 忽視北投纜車環評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秘書長林子凌今天表示,台北市政府在興建北投纜車時忽視環評,他們將向當時擔任環保署長的郝龍斌及當時北市府相關人員提出刑事告發。

林子凌與中央大學土木系教授陳慧慈、律師陳柏舟及綠黨秘書長潘翰聲下午共同舉行記者會,林子凌等人呼籲北市府興建北投纜車要重視地質安全,不要重蹈貓纜覆轍。

林子凌表示,北投纜車在極為脆弱的土質上興建,但民國93年時,當時擔任環保署長的郝龍斌簽署一份公文卻指出,北纜計畫申請開發面積9萬5556平方公尺、挖填土方量6萬9145立方公尺,還不到需做環評的開發面積10萬平方公尺與挖填土石方10萬立方公尺等規定。

林子凌說,台北市政府興建北纜是球員兼裁判,罔顧北投纜車的地質安全,希望台北市政府趕緊做環評,再評估工程是否繼續進行。此外,她們也要對當初一些北市府局處官員提出告發。

陳慧慈則認為,這3年來興建北纜已挖掉3萬9427立方公尺土方,再加上原先的6萬9145立方公尺,也已超過10萬立方公尺,顯示工程必須做環評;若北纜施作支柱從35支變成24支,新的建築工法為何,也有必要向外界說明。

【2008/12/03 中央社】

2008年12月9日 星期二

保育組織指大西洋捕鮪新額度短視可恥

  • 2008-11-27 【中央社】

     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今天批評保護大西洋鮪魚國際委員會(ICCAT)訂出明年起的漁撈額度,是把大西洋黑鮪推向滅絕。

     在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Natural Conservation)今天發出的聲明中,該組織漁業與海洋事務顧問席馬爾(Francois Simard)說,保護大西洋鮪魚國際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missionfor the Conservation of Atlantic Tunas)前天新訂的額度「短視得不可思議」,比建議量高出近五成,將使魚源走向瓦解。

     ICCAT會員國24日在摩洛哥的馬拉喀什(Marrakesh)協議,2009年的黑鮪(又稱藍鰭鮪)容許捕撈總量為2萬2000公噸,2010年再減至1萬9950公噸。

     但這個區域性漁業管理組織本身的專家都建議,容許捕撈總量應定在8500到1萬5000公噸之間。

     席馬爾特別點名歐洲聯盟,指ICCAT許多會員國政府未能合作拯救日漸萎縮的資源,反而加以瓜分,令人遺憾。

     IUCN指出,黑鮪的族群已少到危險的地步,所有的科學意見都同意必須大幅降低捕撈,並在魚群產卵季節停止捕魚,以利魚群恢復,才能維持最大的永續漁獲。

     聲明說,然而,ICCAT的決定仍然是短期經濟利益和政治遊說的腐化產物,這和上個月IUCN在巴塞隆納召開世界保育大會通過的決議背道而馳。該決議呼籲立即暫停東大西洋和地中海的黑鮪捕撈,並且建立本於科學的復原計畫,大幅縮短捕魚季節,避開5月和6月的黑鮪產卵期。

     但ICCAT的決定仍容許捕魚作業進行到6月20日。和IUCN一樣總部設在瑞士格蘭德(Gland)的世界自然基金會(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WWF)前天即譴責ICCAT所做的決定是個恥辱。

2008年12月3日 星期三

貨輪重油污染石門 生態復原需幾十年

  • 2008-11-14 【中廣新聞╱陳奕華】

    巴拿馬籍貨輪在石門外海觸礁漏油,重油污染十八王公廟沿岸3公里,威脅鄰近的石門漁港與麟山鼻漁場,同時衝擊當地景觀生態,尤其黏稠的重油溶解度差,對底棲生物影響大,除汙工作進入第3天,當地海象雖稍微轉好,不過風浪仍然很大,不利清除工作。(陳奕華報導)

巴拿馬籍貨輪擱淺石門外海,重油外洩100公噸,污染石門洞到先鋒港大約三公里海域,被黑烏烏重油污染,白沙灘變成黑色、礁岩被薄油覆蓋到處變的油漬漬,附近沒有生態敏感區,不過也對當地景觀生態造成不小影響,專家表示油污染影響最大是底棲生物,黏稠油料分解不易,沉到海底,底棲生物就會遭殃,要能改善至少等三、四十年。
海洋大學海洋環境資源系教授方天熹說:「一般油的污染,在海水裡面都是不容易被分解掉,大部分都會沉到海底裡面來,沉到海底受影響最大就是這些底棲生物,底棲生物如果被油覆蓋住,可能就會死亡,另外如果油覆蓋狀況沒那麼嚴重,生物可能慢慢移開,可能就不
生活在這個環境裡面,油在海底分解的速度可能二、三十年,三、四十年跑不掉。」

石門地屬於岩岸生態,底棲生物以貝類居多,還有海菜類,像是當地
名產石花果凍的原料石花等,這次擱淺貨輪的油污染,不僅衝擊到這些底棲的魚蝦貝類,可能影響到靠沿海漁業維生的漁民,此外附著在岩石的原油,經過風化、細菌分解,陸地上的景觀復原至少要二到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