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7日 星期六

等候三年只為一聲蟬鳴 吳金黛讓聲音找到自己的故事

2008.05.30  專訪╱中時電子報總編輯郭至楨、撰文整理╱中時電子報守寍寍

    你聽過失戀青蛙的悲鳴嗎?老人數鰻苗又蘊含著什麼樣的節奏感?蛤殼也可以做成音樂?這些躲在世界各個角落、乍聽之下稀鬆平常的聲音,到了風潮唱片音樂創作總監吳金黛的手中,她總能像變魔術似的,創作出一個又一個動聽的故事。這樣的創作能量,也讓她抱走一個金曲獎座。

    學觀光、教英語,最後畢業於美國楊百翰大學音樂系,吳金黛的音樂之路看似無心插柳卻走得理直氣壯。學成歸國應徵工作時,風潮唱片明明要徵求的是男錄音師,吳金黛硬是說服老闆錄取了她,從此一頭栽進音樂裡。

    頂著外國留學的光環,吳金黛卻非外人想像中的嬌嬌女,她彷彿身形瘦弱卻充滿活力。吳金黛的工作服不是套裝高跟鞋,而是縫滿口袋的背心或夾克,搭配耐髒長褲及球鞋,方便她上山下海收錄聲音。外出錄音時,吳金黛的口袋總是被各種與錄音相關的小東西塞得飽滿,口袋的邊緣還插著原子筆和紙;肩上的另一個背包,則裝了電池、錄音帶,以及一支毛茸茸的大型麥克風。

    有了這些標準裝備,吳金黛跑遍全台灣,忠實收錄各種自然的聲音。但並非每次錄音都水到渠成,還得靠著她的創意與靈感,讓聲音說出自己的故事;就算是鄉下賣菜車的喇叭叫賣聲,經過吳金黛的巧思巧手,都融合成曼妙的生命組曲。曾經,她為了捕捉暮蟬的聲音,誤打誤撞「介入」了一場青蛙三角戀,最後成為《森林狂想曲》裡的意外的精彩音樂。

    還有一次,吳金黛為了收錄一年才有一次的台灣爺蟬的鳴叫,連續三年下到南台灣。第一年不成功,第二年再來;遇到南台灣罕見雨季昆蟲躲起來,她也不氣餒,約好第三年再試一次,鍥而不捨的精神,終於讓她等到台灣爺蟬。

    在從事音樂工作以前,吳金黛也跟你我一樣,只保存著視覺的記憶。不過,在她被一大群旁若無人、理直氣壯、大聲鳴叫的青蛙給嚇到之後,卻從此愛上了這份工作。當她開始收錄野外的聲音,才開始把耳朵打開去認真聆聽、注意各種細節,那時候,一些聲音開始進入吳金黛的生命中,她的記憶場景變得非常完整,它是包括視覺、溫度、聲音、嗅覺的三度空間,而不是一種平面的視覺感。

    「人只會聽到他想要聽到的聲音。」吳金黛用了一個很有趣的比喻來形容「耳邊風」,人們逛街時其實可以聽到很多聲音:汽車的聲音、商店播放的音樂,但大部份人都不會注意。如果那時候撒一把銅板,每個人都聽到了!這表示,感官可以選擇性的開啟。吳金黛鼓勵大家用心靈開啟一個全新的世界,「當你把感官打開時,你會發覺打開的不只有視覺、聽覺……只要多打開一部份,很多的感官就都被打開了!」

    與天王、天后級歌手造價動輒百萬、千萬元的豪華錄音室相比,吳金黛的錄音室相形見絀卻最多彩豐富,因為她的錄音室無所不在:山林裡的濕滑泥地、海岸邊的沙灘礫石,只要有聲音的地方,吳金黛就是能夠創作出與眾不同的特別故事。

    下一次,如果你在山林野外,看到一個女孩,拿著一支比她手臂還粗的麥克風專注錄音時,請隨著她一起靜靜地體會大地的呼吸,因為那種呼吸的聲音,正是大自然最豐沛的生命力呈現!

大自然聲音的傳信使者:吳金黛

2008.05.30專訪╱中時電子報總編輯郭至楨、撰文整理╱中時電子報守寍寍

    以上這段音樂,你可能非常熟悉,它常出現在許多音樂頻道或廣告裡,它來自於國內少數專門從事大自然生態錄音的音樂工作者,吳金黛小姐的手筆,她同時也是風潮唱片的音樂創作總監。她製作了許多珍貴的音樂專輯,更是多次入圍國內金曲獎的常客。

    吳金黛曾經被一大群旁若無人、理直氣壯、大聲鳴叫的青蛙給嚇到,從此開始收錄與保存大自然珍貴聲音的追求之路。我不知道聲音對吳金黛而言是一種什麼樣的元素,但我真的能從這些她與大自然共存、融合的美麗旋律中,感受到生命的脈動與情感的變化。今天節目中,很高興邀請到最善於捕捉大自然律動的聲音達人吳金黛。

    郭至楨問(以下簡稱「問」):聲音這個元素對你來說,到底是什麼樣的東西?你如何詮釋對聲音的感覺?這裡的聲音,可能是人說話的聲音、可能是蟲鳴鳥叫、可能是雨水滴落在小池塘的聲音,可能是一般人認為不怎麼樣的聲音,或者聽不到的聲音,但你卻總能抓到我們聽不到的聲音。

    吳金黛答(以下簡稱「答」):聲音不像視覺,它很容易被忽略,有點像空氣一樣,其實一直都在,但不是每個人都會去注意到那麼細微的部份。

    人只會聽到他想要聽到的聲音,至於不想聽到的聲音,就不會聽到,所以會有「耳邊風」。例如現在你走在東區的馬路上,其實你可以聽到很多聲音;汽車的聲音、商店播放音樂,如果夏天,可能還會聽到蟬叫或鳥叫,但大部份人都不會去注意這些聲音。但那時如果你撒一把銅板,每個人都聽到了!都會回頭。

    聲音其實就是這樣,你會選擇性去聽到你要聽到的聲音。

    其實我早期也像這個樣子。剛投入錄音工作時,我也會回想以前曾在國外比較自然的地區,例如森林或國家公園裡的一些畫面,但我回想到那些場景時,都不會有特別的記憶,只有視覺的記憶。

    我早期也是跟大家一樣,但因為我投入這份工作,去收野外的聲音的時候,我才開始把耳朵打開去認真聆聽,一些聲音開始進入我生命中,開始錄音、注意到細節後,場景變得非常完整,它是三度空間的、而不是一種平面的視覺感。甚至當我回想過去錄音的一些場景時,我不但記得視覺的場景、還記得聲音的場景、甚至還記得嗅覺的場景、溫度的場景。

    當你把感官打開時,你會發覺打開的不只有視覺、聽覺……只要多打開一部份,很多的感官就都被打開了,那是很有趣的一個部份。

    問:的確,我們在對自己生命記憶做回想時,往往是靜態的視覺暫停,但你可能都忘了那樣的場景中,有什麼聲音元素與你互動。如果我們能多一點想像、多一點感官的開啟,或許會讓我們記憶更豐富。金黛你投入這麼多的大自然生態音樂收錄,讓你的感官從視覺、聽覺到全身都在運作,在這過程中,會不會聽到讓你覺得厭煩的聲音?還是說,就算是噪音,也會被你轉換成旋律?

    答:在我清醒的時候通常是這樣子。當我早上很不想起床、卻被工程的聲音吵醒時……因為你就是必須接受,這些聲音就是你生活中的一部份。我做這系列蠻高興的,因為這幾年開始有人講要聽大自然的聲音。

    以前印象中較少聽人說要去聽青蛙、聽鳥的叫聲,但當我們這個系列已變成一個口碑時,大家開始會去講這件事。一般印象裡,覺得大自然的聲音是很優美的,但實際錄音時,大自然的聲音也可以變得不是那麼優美。例如我在這個地方想錄一隻鳥叫,但遠處有一管溪水……,溪水應該是很好聽的,但如果它是在一百公尺或五百公尺以外,你會覺得那管溪水真的很吵,那個「嘶﹣﹣」的水聲,破壞了原本想錄的鳥叫聲,但你就是必須接受它,因為那就是自然,根本沒辦法把水關掉。

    攝影時,我可以取我要的角度,但錄音是沒辦法的,角度怎麼取,水就是在,就是得想不同的方法克服這東西。

    問:到底大自然的聲音是「純淨才最優美」,還是應該去接受大自然本就多元的聲音呢?我們該如何解讀生命中、空氣中釋放出來的大自然元素?

    其實大自然的原音可以是這麼樣單純的,而那個單純是讓人可以感受到大自然力量的,讓人真正感受到生活在自然環境的場域之中。金黛你在收錄聲音時,有時候天時、地利、人和,你可以收到很漂亮的聲音,有時卻不盡然,會收到很多其他的聲音。在《我的海洋》這張專輯裡,聽到不同地區海邊的聲音,有時那個純淨是包含其他聲音的,例如在海邊收錄到人們戲水的聲音,而那個聲音很融合。

    這麼多聲音進入你耳朵,你怎麼去思考並解讀每一次進來的聲音?它代表什麼意義?讓它最後呈現出我們聽到的完整旋律?

    答:以鳥叫為例,大部份的鳥是有旋律性的,如果不是有旋律性、起碼也會有些節奏性,那些東西都是可以拿來玩的;蟲跟青蛙等等,它也是有節奏的。例如我做《森林狂想曲》的時候,我是下班後跟朋友在半夜去烏來泡腳,聽到一些蟲在「唧唧唧唧唧」、一些青蛙「啾啾啾啾啾」,牠們會有一些自然的音高,把那些音高組織起來,就變成《森林狂想曲》了。泡腳時,曲子當場就出來了。

    因為那次的經歷,我覺得牠們的聲音真的很有趣,可以拿來玩。做《森林狂想曲》或做《鳥》專輯的時候,收回來的聲音我要花很長的時間一直不斷去聽,看哪一個聲音可以給我靈感。

    例如在《鳥》專輯裡我寫的一首《黃鶯出谷》,有一隻鳥叫做黃鸝鳥,黃鶯就是黃鸝,牠的叫聲就是「答啦啦」,就把那個旋律拿出來發展。

    有生命的動物叫聲是一回事,海洋又是另外一回事。因為基本上海的節奏也不固定、也沒有旋律,所以我每次都要聽很久很久,但往往聽十分鐘我就會睡著。因為海的聲音真的會讓你聽起來很放鬆,所以就會睡著。後來我覺得,我需要進到一個情境,不能在那邊死死地聽一種聲音。

2008年6月3日 星期二

捕撈鮪魚 日本將暫停

日本鮪魚捕撈協會表示,油價高漲可能使日本漁民停止捕撈太平洋及印度洋的鮪魚,台灣、中國大陸和南韓也可能跟進。圖為菲律賓Santos將軍港魚市販賣的黃鰭鮪魚。
(彭博資訊)

日本鮪魚捕撈協會主管27日表示,油價高漲可能使日本漁民停止太平洋及印度洋的鮪魚捕撈作業,該協會正考慮阻止80艘漁船出海捕撈大目鮪和黃鰭鮪,期間可能為三個月或更長。協會主管說,台灣、中國和南韓也可能跟進。

大目鮪和黃鰭鮪為日本壽司店常見、價格適中的魚種,但因為油價飆高使捕魚成本遽增,且這兩種魚在漁場的數量持續下降,也使漁民考慮停止捕撈。

捕撈協會的主管說:「過去兩年,油料價格倍增,而魚源減少,我們已無利可圖。」

一向鼓吹保護海洋資源的綠色和平組織,對於亞洲各國打算暫時減少捕撈鮪魚的消息表示歡迎。

該組織呼籲,數十年過度濫捕的結果已使太平洋鮪魚數減少15%,基於環境保護的理由,應更進一步永久降低撈捕數量。

為解決過度漁撈並復育海洋資源,綠色和平組織倡議創立海洋保護網,保護全球40%的海域,漁船只能在其他海域進行規範許可的捕魚作業。

該組織在聲明中表示:「時間和鮪魚都快不夠了,不能任由撈捕船掠奪僅存的鮪魚資源。」

綠色和平組織成員27日也在公海上進行示威活動,從船上丟擲一面25公尺長、寫著「沒有魚就沒有未來」的浮旗,到西班牙籍捕鮪船Albatun Ters號的漁網裡,以阻止該船作業。

南太洋各國上周剛決定,從6月15日起,有執照的鮪魚撈捕船不得在其領土島嶼間的國際公海上捕撈鮪魚,船上並應隨時有漁撈觀察員。

【2008/05/28 經濟日報】

原來山也會劈腿

藍天白雲下的八通關大草原。
攝影/北極熊
八通關山海拔3245公尺,百岳排名第64,位於南投縣信義鄉,臨近八通關草原,正好位於玉山山塊和中央山脈的連接處。 山岳基磐廣大,山頂呈雙峰造型,分別是八通關山主峰和八通關山西峰,雙峰造型從觀高望去特別明顯,八通關越嶺道繞著八通關山基底,從西方和南方腰繞過。單攻八通關山,一般安排三天兩夜。

愛玉伯 我來了!

車停東埔停車場,穿越東埔新地標「東埔吊橋」,接上產業道路左轉就到了八通關古道的登山口。一早的體力應付上坡輕而易舉,不一會就到了愛玉亭,來太早,愛玉伯還沒有上班,只有等下山再光顧。 古道在愛玉亭後繞著菜園往上盤昇,過了分岔路右行,就開始了第一天驚而不險的古道之旅。

八通關越嶺道一開頭就是大名鼎鼎的父子斷崖,相傳以前布農族人經過這段路時,連父親都不能顧及兒子的安危,斷崖因此得名。 十幾年前玉管處尚未成立時,父子斷崖這段是越嶺道最恐佈的一段,高懸在山壁上的小徑,只有小小的踏腳點和生鏽的鐵絲。

背著大背包行經此路段時,拉著細細的生鏽鐵絲,一步一步的探索小小的踩腳點。身後的大背包在懸崖外晃呀晃的,臉上滴落著汗水,手心也滲出膽卻的溼氣,是昔日登山客對父子斷崖的記憶。 如今在玉管處的修繕下,一些危險的路段都架起了棧道,通過父子斷崖已經安全許多,只能隱約看出崖壁上的一點痕跡,很難體會以前父不知子的無奈。

落石一路留痕

八通關山後段是一個大陡坡,可以看到八通關山頂的岩峰。
攝影/北極熊
由父子斷崖到雲龍瀑布這段路都是開在石壁上,路旁的鐵製扶手及棧道上好幾分厚的木棧板都被落石打的歪七扭八,看了讓人心驚膽顫。每次走八通關越嶺道最怕的就是這段路,崩石、 危崖讓我都會戴頭盔通過這段險路。

到了雲龍瀑布大約也過了落石的高危險區,閃過了一個土石流崩落的山澗,路就安全多了。很多人只走到雲龍瀑布就回頭了,其實過了瀑布再走100公尺到對面山腰,這裡才是展望雲龍瀑布下段的最佳地點。由此再進去,就是保育區了,得申請入園証才行。

再前行,綠意取代了石壁的沙褐,山徑旁的植物肆意的伸展著身軀,枝椏上都長出了新綠。走在步道上,都是踩在落葉上的沙沙聲,這時也是蟲子繁殖的季節,路旁的草上掛了許多白色的泡泡,裡面都是一隻隻的小蟲,春天的八通關古道以一種充滿生命力的姿態來迎接登山客。

走很久 才0.5公里

八通關草原後的步道旁都是二葉松純木。
攝影/北極熊
樂樂山屋之後,一陣陣的霧雨來攪局,穿起了雨衣褲沿著緩上的步道慢慢拔高,越往上雨勢越大,古道對岸傳來陣陣土石崩落的聲響,聽來亂恐怖的,。觀高前的最後2公里落差變大,讓人走得很辛苦,走了好久才看到一個0.5公里的路標,讓人感覺一定是擺錯了。

觀高的岔路口到了,此時也雲開霧散,今晚住宿的觀高工作站由此左下500公尺,期望的法國菊花海沒有出現,只有大片的虎杖佔據了原本波斯菊的地盤。沒有花的觀高,讓人感覺有些寂聊。

早上的天氣不錯,走在平緩的古道上讓人心暢神怡,右方隔著溪谷就是著名的金門峒斷崖,山壁上褐色、 褚色的岩石都看的一清二楚,想必昨天土石崩落的聲音就是來自那邊。

從觀高岔路口到八通關草原只有2.8公里的路程,正常的話1小時就可走到,這段路中間會有一個下切崩壁的地形,如果沒有下雨,通過是很安全的。過了崩壁往上盤升,此時可以適時回頭,這裡是展望郡大山和觀高很好的地點。

八通關草原 雲的故鄉

峰迴路轉,一轉眼間一個開闊的大草原映入眼前,幾株松樹孤寂的點綴在其間。藍天下白雲飛快的掠過,在草原上留下變化迅速的光影,風吹二葉松的沙沙聲不斷,這是八通關最美的景緻。

左方的腰繞路才是往八通關山,仍沿著八通關山的基磐腰繞,中間也有一個路基坍陷處,這裡反而要高繞,再從一個溪谷中切回步道。因為要利用一個有落差的河道下切,如果雨下的大,會變成一個瀑布,很不好通過,除了這個高繞,其他地方就很好走了。

再往前行,都是二葉松純林,一棵棵高大的二葉松在步道兩側挺立,步道上都是二葉松針,鋪成了一條金黃色的步道。走在其中,踩起來鬆軟鬆軟,舒服極了。樹林的縫隙中,南二段的達芬尖山、 轆轆山、雲峰時隱時現,微風在松林間搖出細細的松濤聲,這是此行最宜人的一段路。

走完天堂路 陡坡等你

過了破舊的巴奈伊克山屋,通過杜鵑營地的捷徑岔路,八通關山的登山口就在一個稜線下伸的轉彎處。

登山口有一個指示牌,走過了前面一段天堂般的山徑,要在這裡開始爬陡坡,心理要有些調適才行。一起步就在二葉松林中陡上,樹下有許多紅毛杜鵑的植株,有些冒出了粉紅色的花朵。路在松林內或之字或直上,這裡可以看到很大的二葉松,有些樹根盤成巨大的棋盤狀,不知是誰在一株二葉松樹皮上的松蘿上刮出一個笑臉來。

繞過樹下的大石切上一個山肩,二葉松林不見了,被灌木林取代。由此開始接陡坡,坡上盡是枯木,看得出來以前有樹林,被火災燒成現在光禿禿的光景。

這個坡實在很陡,陡得讓人失去耐性,右上方看到一個大岩峰,那就是八通關山的山頂。此時高度也超過到3100公尺,低氧的空氣讓人氣喘吁吁,空曠的草坡讓人失去了距離感,感覺稜線就在前方,卻怎麼都走不到。

登頂展望 左右逢緣

上到稜線了,路往右向岩峰處切去,五月是高山杜鵑的花季,樹林中出現一株株盛開的玉山杜鵑,尤其是開始攀爬岩石的地方,北向面對觀高的山坡開得最茂盛。滿山的杜鵑植株,花朵或白或紅,又或白中透粉紅,像選秀的美女在草坡上各自展現最美的容顏,五月啊!真是高山最嬌艷的季節。

爬上最後一段岩峰就登頂了,如果天氣好,這裡的展望超讚,東望中央山脈秀馬連稜、西攬玉山群峰,北觀南三段和郡大山,南方視線可及南二段達芬尖山,八通關山左右逢緣,是高山攬勝的最佳角度。

下山時下起了雨來,在草坡和二葉松林的交界處,兩隻黃喉貂像魚躍般,在箭竹和倒木間跳躍,距離這麼近,牠們的表情,我確定是快樂的。

小叮嚀
三天兩夜較從容

到八通關山最便利的就是利用日八通關越嶺道進入,以東埔為基地,安排三天兩夜最舒適,也有人排兩天一夜,但是這樣第二天一大早就要摸黑去攻頂,攻完頂還要馬上走20餘公里山路下山,又趕又危險,最好不要這樣安排。

造訪八通關山,最佳的住宿點是觀高工作站,觀高工作站是水泥建物,內有雙層通鋪,可以容納50人,這裡是沒有人管理的山屋,沒有人提供食宿,須自備睡袋、糧草。

【2008/05/31 聯合晚報】

綠島未設污水處理 專家擔心珊瑚受影響

台東觀光勝地綠島,每年湧入數十萬觀光人潮,每日最高排放廢水量一千五百多公噸,不過島上未設置污水處理廠,學者專家擔心影響綠島珊瑚礁。

這一兩年綠島珊瑚礁感染「黑病」,部分學者專家懷疑是綠島排放廢水導致,因此綠島至今連一個污水處裡設施也沒有的問題再度受到關切。

負責綠島珊瑚總體檢的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昭倫表示,珊瑚的生長條件需要潔淨、貧養、鹽度穩度、水淺、陽光充足、溫度適宜的海洋環境,且大部分的珊瑚礁都距離岸邊很近,因此容易受到人為活動影響。

綠島珊瑚黑病是否和排放廢水有關,還需進一步調查,不過可確定人口密稠處感病的情況最嚴重。陳昭倫建議綠島應該迅速設置簡易廢水處理設施。

觀光局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綠島管理站表示,綠島每年的觀光人次超過三十萬,污水處裡不容忽視,不過設置大型污水處理廠,可能面臨土地徵收等問題,緩不濟急,最好是綠島監獄、大型飯店、學校等大單位,可自行先設置雨水、污水處理設備,再進一步處裡一般家庭廢水。

台東縣環保局表示,綠島單日最高排放的廢水是一千五百五十噸,離島建設條例經費規劃在綠島三個村落設置生態型廢水處置設施,將淨化後的水排入海裡;不過最近相關人員又有新的意見,希望將全島的廢水全回收再利用,因此綠島大型廢水處置廠該如何規劃,還要進一步評估。 

【2008/05/28 中央社】

英大亨:五百億美元買整片亞馬遜

英國首相布朗的伐林顧問、原籍瑞典的英國大亨,近來在巴西引發爭議,原因是他據傳曾經宣稱,只要五百億美元就能買下整個亞馬遜雨林區。

巴西「環球日報」報導,四十六歲的海德運動設備公司所有人艾里亞希,已經因為發表上述言論正在接受巴西警方和情報部門調查,並據信已購得十六萬公頃的亞馬遜森林。

艾里亞希是「涼爽地球」的合夥人,這個組織旨在找尋贊助者出資保護雨林。身為「涼爽地球」的創辦人,艾利亞希提出這個主張,就是為了增加亞馬遜土地的買氣。

環球日報引用巴西情報局(Abin)的報告指出:「艾里亞希在二○○六年與二○○七年間,與企業人士集會,建議這些企業家購買亞馬遜地區土地,並告訴他們,購買整片森林『只要』五百億美元。」

這在巴西是極受爭議的議題。英國政界人士日前提出建議,亞馬遜地區對所有人類非常重要,不應只受巴西政府管理,引起巴西不滿。

巴西總統魯拉表示:「巴西亞馬遜地區只有一個主人,就是巴西人民。」

魯拉在巴西里約熱內盧的集會上表示,他認識到保護森林的重要性,並說「發展亞馬遜地區有其必要」。

巴西利亞當局不斷逐漸提高法律管制,壓制非法牧場業者、農人與伐林業者,並更加留心企圖剝削該地區生態多樣性的外國商人。

艾里亞希居住於倫敦,資產淨值據估計約有七億九千萬美元。他一直是英國保守黨的重要金主,然而自去年九月起即停止捐助保守黨,轉而擁戴布朗領導的工黨,並顯然因此獲得特別顧問一職。

【2008/05/27 歐洲日報】

竊取鯨肉疑雲 日環保團體為涉攔貨道歉

日本反捕鯨團體「日本綠色和平組織」日前指控日本捕鯨船「日新丸」號的十二名船員竊盜鯨魚肉寄回家,但這個組織擅自攔截船員所托運的貨物,涉嫌竊盜,此案正由日本警方偵辦中。今天他們已向貨運公司致歉,並表示船員們是否違法,由警、檢調查。

日本「產經新聞」報導,日本綠色和平組織的成員今天接受採訪時,對於擅自拿出「日新丸」船員們託「西濃運輸」貨運公司運送的鯨肉,造成貨運公司困擾,已致歉。

這個組織也說,「日新丸」船員們的行為是否違法,不是他們能判斷的,組織會全力配合警方、檢察官方面的調查。

這個保育組織擅自攔截「日新丸」船員所寄送的鯨肉包裹一事,「西濃運輸」十七日向日本青森縣警方報案,目前警方以涉嫌竊盜的罪名偵辦中。

日本綠色和平組織十五日表示,在追蹤四月十五日返回日本的「日新丸」所運送出的貨箱時,發現至少有四十七箱鯨肉被運送到十二名「日新丸」船員自家。

這個組織攔截其中一箱查看,發現其中裝有二十三公斤半的鹽醃鯨肉,這屬於高檔貨,市價介於台幣三萬多到十萬元,因此向東京地檢署提出控告,認為這十二名船員利用職務之便,涉嫌侵吞。

不過,主導捕鯨活動的「日本鯨類研究所」的調查部主任石川創說,每位船員都能免費獲得最多七至八公斤的鯨肉,鯨肉一般都放置在上鎖的冷凍庫內,不可能有人私自運出超出配額的鯨肉,而且船艙狹窄,也不可能有私藏的空間。

十二名船員是接受「日本鯨類研究所」委託進行調查的船舶出租公司「共同船舶」的船員。這家公司對於日本綠色和平組織擅自攔截私人貨物感到很憤怒,表示絕不容許這種竊盜行為。

【2008/05/19 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