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29日 星期二

蘭嶼漁汛期 飛魚大戰一觸即發

中國時報 2008.04.06 
邵惠琴、潘建志╱綜合報導

     飛魚漁汛期正式來臨,儘管台東縣政府公告這段期間,禁止六噸以上的外籍漁船進入蘭嶼周邊三浬海域作業,並呼籲民眾不要吃飛魚卵,以免斷絕其生機。但因飛魚售價亮眼,外籍漁船如屏東縣恆春漁民明知受限,卻仍採觀望態度,是否會像去年引發「飛魚大戰」,無人敢保證。

     蘭嶼島上六個部落,早在春節期間舉行招魚季後,就靜待飛魚順著黑潮洄游到蘭嶼海域,這幾天隨著漁汛期來臨,每個由五到十名男子組成的「漁團」,已展開捕撈工作。

     台東縣府公告 外籍漁船禁入

     蘭嶼至今仍維持著駕膠筏、以拖釣方式捕撈飛魚的傳統,甚至有族人堅持自然捕魚法。像漁人部落的蘇瑞清,就捨棄機動馬力,依舊用人力划二人座拼板舟,和舅舅一起出海打拚。

     但最近幾年,恆春也推出飛魚季,漁汛期間各大小餐廳推出飛魚特餐,由於恆春籍漁船憑著先進的技術越界到蘭嶼捕撈,雙方衝突時起。

     相較於外籍漁船用追逐網、流刺網,以趕盡殺絕之姿一口氣就捕撈上萬條,蘇瑞清說,他和舅舅出船有時槓龜,有時只捕到五、六條,即使最好的情況,一整晚也只捕到三、四百條飛魚。

     無視禁令 恆春船隊下月出海

     飛魚市場價格目前依舊亮眼,一公斤八十元,有卵的一百元,儘管如此,恆春地區出海捕漁的漁民卻少了一半。去年恆春有四組船隊捕飛魚,今年卻只剩下兩組,一組船隊包括六艘漁船和廿五名左右漁民。

     恆春區漁會理事長陳榮祥說,目前一天捕獲量約四百公斤,清明節過後才會現大量。

     漁會總幹事朱品璇認為,漁民目前暫時沒有到台東捕飛魚的打算。不過陳榮祥推估,若下月恆春飛魚數還未見大量,漁民才有可能到台東海域捕飛魚,因為漁民數減少,也希望互相體諒。

蘭嶼人不販售、不濫捕 飛魚文化意義 遠大於吃

中國時報 2008.04.06 
邵惠琴╱台東報導

     現在正值飛魚季,蘭嶼飛魚的名號卻異常響亮,不同於台灣本島從「吃」來認識飛魚,蘭嶼人不販售、不濫捕飛魚,雖然島上物產並不豐富,捕撈飛魚所衍伸出來的文化意義,卻遠大於填飽肚子這件事。

     「留一點飛魚給我們後代子孫吧!」這是蘭嶼最近幾年,面對大型漁船越界捕撈,以及取卵所作的呼喊。島民都擔憂飛魚行情飆漲,會加速瓦解達悟族文化。

     紅頭部落謝振國表示,蘭嶼人對於魚類資源取用相當節制,而捕撈飛魚所衍伸出來的文化,包括造舟工藝、歲時祭儀、人際交往,飛魚分配的「共享」精神,全都彼此緊密相關。

     謝振國說,一個男人為了飛魚,年幼時期就跟隨父親選定十幾年後要造拼板舟的樹木,這段期間,還得學會潛水、觀察潮流和天象,直到經歷了造舟和大船下水祭的過程,才能加入捕飛魚的行列,這漫長的文化洗禮,就是蘭嶼生活的一部分。

     漁人部落蘇瑞清則表示,很多遊客慕名而來,但飛魚在蘭嶼創造的經濟效益,遠比想像中還小,因為當地人除了自用和餽贈親友,根本不會把飛魚包裝行銷,好奇的遊客只能花三、五十元,向居民買些飛魚乾嘗鮮而已。

     蘇瑞清說,蘭嶼人捕撈飛魚有很多禁忌,就是蘊含有限度地善用資源與自然和平共處的精神,比如農曆五月一日之後就停止捕飛魚,因為這是飛魚產卵的季節,六月中旬更舉行「飛魚終食祭」,確保飛魚也有休養生息的機會

已變調的墾丁國家公園

中國時報 2008.04.04 
劉國信╱台中市(前墾丁國家公園警察隊隊長)

     墾丁「春天的吶喊」再度登場,將又是一番吵雜與擾攘的場景。此類高分貝的音樂活動,卻不禁讓人對墾丁國家公園的適格性與代表性深感懷疑。

     事實上,人口聚落、農業發展與商業規模早已定型的墾丁,經過二十餘年的經營管理,「墾丁」仍只是恆春鎮行政區域上一個里,嚴重悖離國家公園內涵與要件的區塊,卻逕冠以國家公園稱謂,不啻為對國家公園的一大反諷。

     或許為墾丁國家公園重新「正名」,不失為治標之道。然而治本之途,恐怕還在於主管機關是否能夠大刀闊斧予以切割,將實在已經不見容於國家公園的部分剔除,讓第一線從事經營管理的人員,不必在法令的現實與矛盾中戰戰競競的討生活,也讓地區民眾有鬆綁與喘息的空間。不然,這樣一個變調與走味的國家公園,對整體自然生態環境保育有何意義。

日月潭限建 不會過度發展

中國時報 2008.04.02 
曾國基╱觀光局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處長

     日昨,貴版〈準備好了 要毀掉日月潭!〉投書指稱「正在興建中的近二十層旅館高樓」成為觀賞日月潭的「風景殺手」,係指興建中之水沙蓮觀光飯店,經查其取得建築執照時間為民國八十三年間,為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成立之前取得建築執照之案件,本處成立之後,基於日月潭地區景觀之維護考量,仍積極與九二一重建會、國有財產局溝通,希能依據重建條例以「以地易地」方式,將臨潭地區震災毀損之旅館遷至向山地區,惟終因依法所限未能交換指定標的未果。

     日月潭風景特地區屬於實施都市計畫之地區,該區範圍內之建築物,在建照申請前均由南投縣都市設計審議委員會先行辦理都市設計審議,本處八十九年成立後即依據發展觀光條例及風景區管理規則,協調南投縣政府於都市設計審議時由本處列席及表達意見,以確保環潭地區之建築景觀,相關案例如現今已營運之大淶閣飯店、汎麗雅酒店等。

     日月潭環潭地區係實施風景特定區計畫之地區,區內有關可做為旅館興建之區域依都市計畫為「旅館區」及部分「住宅區」、「商業區」及「旅遊事業專用區」,該區域均做適當之容積率與建蔽率之建築管制,其餘大部分為「公園用地」及「保護區用地」,依其土地使用管制為非開發區域,因此不會再有大規模建築使用計畫。

準備好了 要毀掉日月潭!

中國時報 2008.04.01 
■杜震華╱北市(副教授)

     「『馬』上,就會好!」這句簡潔有力的口號,成為總統大選後期的順口溜;馬蕭當選之後,觀光旅遊業已摩拳擦掌,迎接七月起每天三千人次、第四年每天一萬人次的大陸觀光人潮。僅僅是第一年的觀光效益,預估就達到六百億元台幣。然而,我們果真「準備好了」,要迎接這些企盼已久的「錢潮」嗎?

     中國時報報導,日月潭目前旅館數有兩千餘個客房,只要開放每天一千位陸客,就需要三千個客房,目前政府正以BOT方式,鼓勵業者快馬加鞭地在未來三年提供一千五百個客房。但是比照未來馬政府將要增加開放的速度,這樣的供給還是趕不上需求;日月潭周邊,甚至潭內,將會興起一波建築熱,以搶奪「先占先贏」的商機!

     然而,日月潭小小的潭內和周邊腹地,可以經得起這樣的蹂躪嗎?筆者春節期間才到過日月潭住宿過節,從觀賞日月潭最佳角度的文武廟往潭中看去,正在興建中的近二十層旅館高樓竟然已經成為觀賞日月潭的「風景殺手」,那種破壞景觀整體性的突兀,是任何一個旅客都會感到驚駭不已的!一個國家級的全球著名風景區,竟然可以通過這種三流國家才會出現的「核准破壞風景」情事,讓人深深感覺到:台灣完全沒有準備好,除非是要毀掉日月潭!如果也以這種心態經營「阿里山」、「太魯閣」,可以想像的到,四年之後的台灣,大概只有在回憶中去尋找這些曾經讓台灣人在世界上抬頭挺胸的風景了!

     筆者強烈建議,不管是現在的,或是即將要執政的團隊,都要高度重視這個問題的嚴重性,立刻組成一個「開放陸客觀光應變小組」,全面深入審視未來陸客湧入對台灣觀光旅遊環境可能造成的破壞,以及目前早已造成的傷害,進行預防和補救。絕對不可賺得了鈔票,毀掉了祖先遺留的大好環境

加拿大要在加北開闢一座大型國家公園

2008.04.08 
中廣新聞╱夏明珠

    加拿大要開闢一座新的國家公園,這座位在加國北部的國家公園,將把加拿大北方最壯麗的河川沿岸納入,公園總面積七千六百平方公里。

    加拿大環境部長貝爾德今天宣布,這個新的國家公園涵蓋南納漢尼河在加拿大西北領地的流域,緊鄰納漢尼國家公園保護區,當地是灰熊、多爾大角羊及森林馴鹿的棲息地,新闢的國家公園將為加拿大後代子孫保留住這塊生態寶地。

    新的國家公園將以當地原住民甸尼族的語言來命名,名稱的意思是如豪豬般挺立。

2008年4月28日 星期一

《社會》台灣帳單用紙,需年砍百萬棵樹

2008/04/20
【時報-台北電】

    台灣民眾擁有三千六百萬張信用卡、二千三百萬個行動電話門號,四百五十萬戶訂購有線電視收視服務,再加上水費、電費、瓦斯費,台灣一年要砍多少樹木,印製這些帳單?根據花旗銀行統計,單單信用卡帳單一年就得消耗二十五萬棵樹,加上其他帳單,台灣一年可能得砍掉上百萬棵樹。
 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劉銘龍表示,根據銀行業者透露,帳單的印製與寄送成本,一封要八到十元,實體帳單製作過程,不僅會消耗原木等地球資源,郵局運送過程,也得消耗油料等,等於是雙重的不環保。